APP下载

为什么元月疾病高发

2017-02-28刘国昇

人人健康 2017年3期
关键词:心脑血管心脏冠心病

刘国昇

“咳咳咳”“阿嚏阿嚏”……你是否发现,一到冬天身边生病的人似乎多了起来。而在每年的1月份,北方正值冬季,冷空气频繁,气温“断崖式”下降;南方虽“春一般温暖”,但由于昼夜温差大,忽冷忽热的天气也让一大波疾病进入高发期。2017年的1月同样不例外,因为1月份正处于一年中最寒冷的时节,加之今年的元旦和春节都在1月里,因此发病的人群更多。小到感冒、流感,大到心脑血管疾病,还有心理疾患也比较多见。

就本刊记者生活的小圈子内就有不少人在1月份生病了。先说说本刊记者的同事们,在1月份就有五六个人患了感冒、咳嗽、发烧等疾病。在记者生活的小区内,1月份120急救车至少去了3次,有两位中老年人因为心脑血管疾病被急救,一位是摔伤被急救。另外,感冒、发烧等小疾患就“不计其数”了。在上班的路上记者也曾留意到,120急救车的出勤率1月份比其他月份要多一些。再看一下医院的情况,记者了解到在大同同煤集团总医院,除夕夜就接诊了102名急诊患者,其中有3名是急性心肌梗塞患者……

各国也有统计显示,在1月份的病死率全年最高:英国心脏基金会的数据证实,1月因冠心病死亡的人数显著增加;美国科罗拉多大学科学家于2013年公布的研究结果也显示,1月正是心脏病患者死亡的高发期;剑桥大学医学遗传学教授约翰·托德说,不仅心脏病在冬天的几个月里会加重,新发1型糖尿病的数字在1月也会有所升高;2012年,哈佛大学的一项研究显示,坏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水平会在1月升至高点,在夏季降至最低点,而坏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正是引发心脑血管病的重要病因。在我国,1月一直是心脑血管疾病高发月,也因为此,1月被称为死亡之月。

这里有人不仅要问了:“为什么1月份会有这么多人生病呢?”

1月发病率高的5个原因

这种情况通常由多种原因造成,有些显而易见,比如寒冷的天气;有些则比较隐蔽,如基因问题;心理波动也会造成明显影响。要把疾病风险降到最低,不妨对照这份“冬季疾病高发榜”,及时做出预防。

低气温诱发的疾病

冬季温度低,会刺激人体血管收缩、痉挛,促使心率加快血压升高,心脏负荷增加;对于本身就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人群来说,寒冷天气还可能诱发血管壁斑块破裂形成血栓。冬季居民生活习惯变化大,对高热量饮食如肉类、酒类的消费增加,同时运动量减少,会进一步给人体循环系统带来负担。

冠心病等心功能不好的患者如果感染流感病毒,会加速疾病恶化,导致心衰加重甚至死亡。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人、烟民、呼吸系统疾病患者,以及身体免疫力相对弱的老人和小孩,更应注意冬季疾病防控。

雾霾增加呼吸道疾病发病率

冬季原本就是呼吸道疾病的高发时期,再加上持续的雾霾天气,更是给呼吸道造成严重“刺激”,导致肺炎、支气管炎、哮喘等呼吸道疾病高发。

气温下降,室内活动增多,开窗通风换气的次数和时间减少,空气干燥,人会出现口干舌燥、嗓子疼、流鼻血、皮肤干燥发痒、火气大等,还会削弱人体上呼吸道的防御功能,诱发流感、哮喘、腮腺炎等各种呼吸道疾病。

遇节日扰乱生活

除了元旦外,国人传统节日春节也常出现在1月底。节日期间,人们的起居、饮食、运动规律都会被打破,再加上过年时的情绪波动,加大了基础病发作的可能。

还有一些是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一到节日,人们都倾向于远离医院,回家团聚。有些病能拖就拖,尽可能挺过春节再说;住院的能走就走,决不在医院多住。但疾病与身体的变化不可能跟着节日“放假”,这种心态难免导致疾病加重或发作。

不当的饮食导致胃肠疾病高发

●麻辣食物 冬季人们都喜欢吃火锅,容易刺激肠胃,造成消化道的过度充血,导致肠道消化液分泌、蠕动功能失调,进而出现腹泻等症状。

●过量饮酒 高浓度的酒精会破坏胃肠道表面的黏液保护层,让人容易患上慢性肠胃炎。

●吃得太饱、饮食不规律 饮食不节制给肠胃造成负担,引起拉肚子。

寒冷导致的抑郁情绪

每到寒冬,由于光照减少,抑郁患者人数明显增加,甚至要比平时多出大约10%。冬季抑郁症状通常从秋冬之交开始,在次年的1月和2月时达到高峰,直至入春后才会缓解。人们会寄望于低落情绪、糟糕情况在新一年有所好转,因此在12月,自杀率通常会有所下降,然而在新年后,一切并未像期待的那样变好,极度低落的情绪最终会导致1月自杀率反弹,心理学家称之为“延迟效应”。

预防疾病的手册

防寒冷 严寒、低气压、温差大的恶劣气候,会使人体处于一种应激状态,血管收缩使血压增高,心脏的负荷加大,供应心脏血液的冠状动脉痉挛,使得原本因粥样硬化而狭窄的血管更加狭窄,甚至闭塞,从而造成心绞痛或心肌梗死的发生。冬季不仅是冠心病的高发期,也是心衰、心源性休克、心律失常等心脏疾病的高发季节。因此,做好保暖、恶劣天气减少外出是冠心病病人应该注意的事。

防感冒 冬季也是感冒高发期,而感冒往往是诱发或加重冠心病的重要因素之一。患者的抵抗力较低,导致炎症活跃,容易引发冠心病,甚至心衰。可以说,感冒是心脏病患者的大敌,特别是对于患有心功能不全的患者来说,感冒更会严重影响其心肺功能,加重心功能不全。可使原有的慢性支气管炎等病情加重,影响肺部通气功能,从而使心肌相对缺血缺氧,进而诱发或加重冠心病。感冒也是心梗急性发作的诱因,因为感染可使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变脆,气温骤降时血管收缩,可诱发斑块破裂,血液黏稠度增加又可促使局部血栓形成,导致急性心肌缺血等意外。

防激动 人在大怒或大喜时,肾上腺分泌增加,血管收缩,心跳加速,血压上升,容易造成心脏负荷加重、冠状动脉痉挛。因此,冠心病友平时要抱有平和的心态,避免过分激动,少参与竞技性强的娱乐活动。

防劳累 过度劳累和超量运动会使心功能负担加重,使得心肌缺血缺氧,引发心脑疾病。

进行运动 通过体育运动,冠状动脉的血流量明显增加,从而保证大脑、心脏等重要器官的血氧供应,使人精力充沛。运动还能减轻因植物神经功能失调而引起的紧张、焦虑、抑郁等状态。

精神调养 要积极地调节自己的心态,保持乐观,节喜制怒,多听听音乐,让美妙的旋律为生活增添乐趣。同时,要多参加各种娱乐活动,结交新朋友,以激发对生活的热情和向往。

晒太阳 冬季光照时间较短,是产生抑郁的重要原因之一。研究发现,当夜幕降临时,人体大脑松果腺的褪黑激素分泌增强,影响到人的情绪,而光照抑制此激素分泌,因此,延长光照可防止和减轻冬季情感失调症,也有益健康。

规律服药 规律合理地服用药物是控制疾病的重中之重。对于高血压脑中风患者,医生都会叮嘱长期服药。定时定量服药才能保证最大治疗效果,维持正常血压,改善心脑功能,降低疾病发生率。速效救心丸、消心痛等一些急救药物家庭应该常备,以防不时之需。作为家属必须提醒患者,把健康時刻带在身边。

猜你喜欢

心脑血管心脏冠心病
不是所有药物都能掰开吃——心脑血管篇
ADAMTs-1、 CF6、 CARP在冠心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中的意义
冬季谨防心脑血管疾病侵袭
茶、汁、饮治疗冠心病
警惕冠心病
心脏
防治心脑血管疾病,注意五大误区
心脑血管疾病用药与药物不良反应的相关性
冠心病室性早搏的中医治疗探析
有八颗心脏的巴洛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