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金2017年将挂“生死牌”

2017-02-28王丽娟

财经国家周刊 2017年2期
关键词:牌照合规借贷

王丽娟

何其相似!每到年底,互联网金融圈都会爆出一件代表性事件,对下一年的行业走向和监管产生影响。

2015年底,“e租宝”事件爆发,成为2016年互联网金融专项整治的导火索。2016年底,“招财宝”事件再次震惊业界,或为2017年如火如荼的金融资产交易所“通道”业务和私募产品公募化降降温。

这两次事件都是行业现状问题的典型代表,爆发在一个关键时点,关乎着行业命运。

但也不同。“e租宝”事件反映的是那个草莽年代,互联网金融鱼龙混杂的发展状况;而“招财宝”事件则反映了在合规化发展年代,互联网金融产品创新可能衍生出的风险隐患。因而在互联网金融行业逐渐走向合规之路的过程中,还有很多确定性和不确定性。

互联网金融专项整治逐渐接近尾声,互联网金融行业2017年的“规定动作”还很多,包括监管细节落地、合规化发展、寻找转型机遇,等等。而围绕着合规与转型,各类互联网金融机构的可选路径却并不多,甚至并不清晰。

不可预估的是,类似“招财宝”这类“黑天鹅”事件如果再次爆发,触及行业心脏的隐性风险和政策压力便会加大,行业发展将变数不定。

主动或被动的合规加速

首先,2017年互联网金融将会有一些大概率事件。其中,或被动或主动,合规化经营都是其关键内容。

在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的背景下,一些个别案例风险的爆发,推进了众多互联网金融平台的合规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

2016年下半年以来,网络借贷平台围绕大额业务受限、银行存管和备案登记等方面开始进行试探性调整。

借贷宝的相关负责人向记者指出,受一些社会事件的影响,借贷宝借机加速了一系列合规进程,包括暂停了有争议的“赚利差”业务,禁止向23岁以下人士提供借款,提前完成银行存管以及改善催收方式,等等。

对于风险集中的网络借贷领域,越早合规,越能把握未来发展的先发优势。这使得越来越多的网贷平台被迫与时间和监管赛跑。

2017年,监管的紧箍会更紧,留给机构走向合规化的时间并不多——之于网贷平台,难点在限额、备案、银行存管;之于股权众筹平台,难点在避免自融、合格投资人制度、退出机制;之于第三方支付,则重点在账户分类、收单、安全,等等。这一系列合规动作,都需要加速完成。

转型热潮或迎来新“红海”

互联网金融最早的掘金期过后,部分细分领域的风口被热捧,成为一些互联网金融公司转型的方向。

2016年,消费金融、科技金融、智能投顾等领域日益火爆,随着机构不断涌入,2017年这几大领域还将是市场割据的重点。但是,竞争将异常白热化,有望向红海格局转变。

目前,消费金融和科技金融由于具备较强的互联网属性和规模效应,市场份额还多集中在BATJ等互联网巨头身上。

而越来越多的中小型机构,开始利用汽车分期、旅游分期、教育分期、整容分期等业务切入消费金融和科技金融市场,做大蛋糕的同时,也在加剧行业竞争。

2017年,在沒有新的市场机遇出现的情况下,这一竞争会更加明显。尤其消费金融领域,互联网巨头将通过丰富产品线以及收购、入股中小型消费金融公司来巩固自身的江湖地位,中小型机构要么选择“抱大腿”,要么选择从细分领域切入,追逐长尾效应。

当然,互联网势力之外,传统企业也在加速入场:一类是自身带有场景,可将客流量变现并同时拉动销量的企业,如投资马上消费金融的物美控股和浙江中国小商品城集团;一类是传统制造业企业,试图用消费金融拉动自身产品销量,例如海尔集团和TCL集团。

在政策引领与市场需求的促进下,以消费金融为代表的新风口由“蓝海”变成“红海”,或为时不远。

牌照和上市争夺战

2017年,互联网金融机构要想有突破性发展,一定离不开两大群体的肯定,一是监管的认可,二是资本的认可。

这就意味着,2017年互联网金融机构对牌照和上市的争夺战会更加激烈。

目前,围绕着互联网金融行业已经形成了丰富的牌照资源,其中包括第三方支付牌照、小额贷款公司牌照、消费金融公司牌照、基金代销牌照、征信牌照、民营银行牌照,等等。

在合规化经营的背景下,互联网金融公司对牌照的热切渴望可以预见。互联网小贷牌照和消费金融公司牌照逐渐受到热捧,而难度较高的第三方支付牌照、征信牌照以及民营银行牌照,还尚且需要强大的背景和资质。

而回顾2016年,竟无一家互联网金融企业成功登陆资本市场。

2016年11月,京东金融从京东集团独立,京东的说法是“将其转型为只有中国投资者作为股东的企业,以便在中国开展某些需要政府许可的金融服务业务,并更好地利用中国资本市场的资金。”这样的做法,一是为上市铺路,二是看好国内资本市场机遇。

但2017年,陆金所、蚂蚁金服、京东金融等早前传出上市需求的“独角兽”,还都需要等待窗口期开启。

常规监管体系有望启动

随着互联网金融专项整治接近尾声,常规化监管也将陆续到位。

目前,从监管主体来看,包括一行三会、中国互联网金融行业协会、工信部、地方金融监管部门等机构已经逐渐开始形成监管分工,只待一些配合协调机制的落实与到位。

在专项整治推进的过程中,各级监管部门也发现了一些职能划分、监管协调、长效机制等存在问题。在各个监管细则逐渐落地之时,这些问题也将逐一得到解决。

在经历了2016年密集的政策出台期之后,2017年的监管工作重点是将这些政策实施到位,并形成常规化的监管体系,真正从源头上实现一体化、穿透式监管。这个过程中,一些监管体制也会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发展需求,做出相应的改变。

当然,可预见的趋势还有许多,只是那些趋势自互联网金融发展以来就一直存在,并无新鲜可言。而在2016年全球经济频繁遭遇“黑天鹅”事件侵袭之下,未来的不确定性逐渐加大,即2017年互联网金融行业不排除仍有遭遇“黑天鹅”袭击的可能性。

“招财宝”事件或引致金交所整顿

2016年底,蚂蚁金服旗下理财平台招财宝发布公告称,该平台上销售的侨兴电信和侨兴电讯两家企业共计3.12亿元已到期私募债券,因企业资金周转困难无法按时还款。

这不仅是单纯的平台遭遇兑付危机的事件,还涉及到这一类私募产品公募化发行的风险与监管,更是暴露了其背后包括保险公司、资管公司、金融资产交易所跨界合作所带来的责任划分和多头监管。

這起私募债牵涉到六方:蚂蚁金服的招财宝、浙商财险、广发银行、众安保险、粤股交和众多个人投资者——该笔侨兴债由粤股交备案、浙商财险承保、广发银行出具保函(现真假难辨)、招财宝平台代销并由众安保险提供信用险,最终由部分投资者认购后“变现”,即转化成为类似个人贷款的金融产品。

尽管浙商财险已经公开表示对侨兴债第一、二期展开赔付,并启动追偿程序。但是关于“萝卜章”的纠纷似乎没有停止,更是牵扯出金融资产交易所“万金油”通道的监管问题。或许这才是此次“黑天鹅”事件的真正价值所在。

2017年,由各地方政府获批成立的金融资产交易所,或将面临当年股权交易所的整改命运,而那些为了规避限额和资产证券化禁令、从而寻求与金融资产交易所合作的中小型网络借贷平台,恐怕要收一收脚步了。

线下机构或爆雷

2016年没有爆发“泛亚”、“e租宝”这类影响面甚广的风险事件,但是合规化经营之下的风险暗流却也在汹涌中。

按照《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管理暂行办法》中第十六条规定:“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在互联网、固定电话、移动电话等电子渠道以外的物理场所只能进行信用信息采集、核实、贷后跟踪、抵质押管理等风险管理及网络借贷有关监管规定明确的部分必要经营环节。”也就是说,除了一些借款方面的线下审核服务之外,不得进行线下理财业务。

但现实中,正规网络借贷平台收缩线下门店的同时,一些以财富管理为旗号,实则行借贷之实的非法机构仍然存在。

这些机构多分布在三、四线城市,以居民区为主,既避免将自己定性为网络借贷平台从而逃避监管,也无过硬的财富管理背景,但却标榜自己为互联网金融机构。至今,它们仍处于监管的灰色地带,为期一年的专项整治并未能将其覆盖进去。

如同当年“e租宝”事件引发了网络借贷行业的信任危机一样,一旦有上规模的线下财富管理机构爆发大规模兑付危机或出现跑路,都会给逐渐走上合规之路的同业们一记沉重的勾拳。

大中型平台退出风险

转型和整合的背后,势必有退出。洗牌大戏渐入高潮。

在2016年监管政策逐渐明晰的过程中,一些小型互联网金融平台已经开始陆续退出,只是行业尚保持着相对稳定。2017年,随着合规经营最后期限的临近以及行业整合力量不断加大,机构退出速度和规模将远超2016年。

如此洗牌阶段,一旦有一两家大中型平台遭遇偿付和挤兑危机,都会对行业造成很大冲击。

与此同时,由于互联网金融行业的投资者教育一直相对薄弱,一旦机构退出风险被引爆,整个行业的信任度可能会再次遭遇重创。随着而来的偿付危机、不良率高企以及风控漏洞等一系列问题,都可能成为导火索之一。

猜你喜欢

牌照合规借贷
企业如何做好反商业贿赂合规
在合法合规中提升民企竞争力
汽车牌照
元代就有“按揭”
一张图看懂民间借贷“防火墙”
民间借贷年利率超过36%无效
我国商业银行合规风险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