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中学生体育兴趣的培养及建议
2017-02-28朱建果
朱建果
摘 要:在体育教学中,学生体育成绩的好坏,除了与其固有的身体素质有关外,其对体育的兴趣成为影响体育成绩的主要因素。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一个认识与掌握事物或参与某种活动的具有积极情绪不变的心理倾向。它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因而培养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很重要。本文立足课堂教学实际,通过近一年的实验研究发现,学生的体育态度和观念都有相应的改变,这可归结为新课标在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和体育参与意识方向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体育健康课程标准;体育兴趣;锻炼习惯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原来的《教学大纲》越来越不能够适应素质教育健康发展的要求。因为它只是提出要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掌握运动技能和掌握有关体育知识及进行良好的思想品德教育等目标,但是这些目标在具体的学习内容中却未能很好地体现。因此,导致了运动技能的学习和掌握及培养良好的思想品质等目标缺乏具体的教学内容与活动的支撑,也没有科学的评价反馈,从而也限制了这些目标的落实。而在新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提出了要将学习划分为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5个方面。这样可以使教师、学生、家长清楚地知道通过这一个学期的教学实践、运动参与是比较务实的,学生也容易体会。
近几年,学校体育的场地、器材、体育教师逐渐增加,但是,我在教学过程中却奇怪地发现,喜欢上体育课的人非但没有增加,反而明显有所减少。调查表明,有部分学生是非常喜欢体育,但不喜欢上体育课。具体表现在:不少学生在课堂上无精打采,课外活动中却生龙活虎;以这样或那样的借口请假逃避上体育课等。再加上由于对学校体育理解的偏差,将学校体育与竞技体育混淆,与健康教育脱节,使得体育未能为有效增进学生的健康做出重要贡献,甚至出现体育损害健康的情况,更不用说面向终身体育。因此,提高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通过体育来增进学生的健康,并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就成为我们广大体育教师必须认真研究与解决的问题了。
一、实验方法
1.问卷调查法
第1次在实验前,第2次在实验后的第2个学期。
2.实验法
实验班我们首先选用年轻的、有一定专业理论水平、运动技能较好、易学习和开发性较强的老师授课。实验的原则是:(1)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努力、大胆地开发切合实际的校本教材。(2)以学生为本、为主体的原则,积极促进学生主动锻炼,激发学生参与的动机和兴趣,千方百计地让学生的参与“活”起来,以培养他们的运动兴趣和习惯,并为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坚持锻炼创造条件。
3.文献研究法
查阅有关资料及相关学术刊物。
4.数据统计法
实验前和经过一年多时间的实验后两次问卷调查数据统计比较(两次问卷调查的内容一样)。
二、实施方案
首先,2012年11月确立了实验课题的实施方案。其次,为了使研究顺利进行,成立了實验小组,由专人统一指挥实施和落实,并明确各单位组的职责和任务。最后,分别将2012级和2013级抽出6个班作为实验班,同级再分别抽6个班作为对照班。
三、结果与讨论
1.结果分析
第一次调查结果表明:喜欢上体育课的男生占83.6%,女生占66.2%,不喜欢体育课的男生占10.7%,女生占16.3%,抱无所谓态度的男生占5.7%,女生占17.5%。在第2次的调查结果中:实验班喜欢上体育课的男生占94.7%,女生占91.3%,不喜欢体育课的男生占5.1%,女生占8.2%。对照班喜欢上体育课的男生占81.4%,女生占65.1%,不喜欢体育课的男生占12.8%,女生占24.5%。通过数据分析比较,实验班学生对体育的参与态度和对体育课的兴趣有了明显的变化,而对照班不喜欢上体育课和对体育抱无所谓态度的学生比例远大于实验班学生的比例,这不能不引起我们应有的重视。
2.部分水平目标领域的达成数据统计
(1)学生自觉锻炼身体积极性见表1
(2)学生身体素质部分项目测试数据统计见表2
(3)学生体育课成绩与《中学生体育合格标准》及格率见表3
四、建议
1.广大体育教师应更新观念,完善自我
真正体会《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的必要性和培养学生体育动机、兴趣、意识的重要性,并要提倡大力加强对学生的体育动机、兴趣、意识的培养,将体育动机、兴趣、意识的培养贯穿于每一堂课和各种教学活动中。
2.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
如设立体育节、体育兴趣活动小组、健康教育课等;开展丰富多彩的课间活动和课外体育活动;利用校园电视、校园广播、黑板报等宣传媒体进行体育活动宣传及组织教工体育比赛,引导和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也可开展体育知识讲座、体育知识竞赛等活动,使学生受到良好的体育熏陶。
3.学校、家庭与社会应互相配合
充分发挥体育宣传的导向作用,端正人们对学校体育的正确认识,深刻理解学校体育对培养现代人才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作用,从而提高学校学生参与体育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4.积极开发“校本”教材
(1)尊重地区文化。各地体育文化习俗不尽相同,以及对人才的培养的规格有不同的要求,造成了体育课程的地区差异。尤其是一些少数民族地区,他们将其文化与体育结合,形成了他们特有的体育活动形式,如赛龙舟、舞狮、抖空竹等,被当地的人们所认同。如果体育课程围绕其文化,保持地区个性,就会与当地的习俗相吻合,与社区要求相一致,进而有利于学生的接受和发展。
(2)照顾学生的地区差异。体育校本课程的开发可以缓解学生地区差异带来的矛盾,不同地区学生由于受整体文化的熏陶,会影响他们对体育的价值认可、需要。这种差异对学校的体育教育产生着一定的影响。体育校本课程的开发要具有一定针对性,也要能照顾到地区的特殊需要。
(3)利用课程环境资源。如在山清水秀的边远山区,虽然他们没有良好的现代化体育设施,但他们可以利用自然山水,开展各种形式的登山和水上运动;对于经济发达的地区,学校的体育设施齐全,可以开设时尚的体育项目,以满足休闲的心理,如篮球、足球、游泳、网球等(我校的篮球、足球、乒乓球等项目学生的参与率达73%左右)。
(4)发挥师生的个性作用。学生是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起到主导的作用。体育校本教材最好根据本校现有教师的“专项”“擅长”开设课程,这样可以充分发挥教师教学的主动性;学生兴趣爱好是有区别的,体育校本课程也最好先根据学生的兴趣选择课程,这样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获得理想的教育效果。
(5)改进原有课程。在已获得经验和成果的基础上,发现问题,要对校本教材加以新的发展和创新,使校本教材更加适应学生的需要。例如,我们将以前用的排球改成现在的软体排球,不仅击球所承受的球的作用力变小,学生没有了学习的畏惧心理,而且由于球的运行速度的减慢,技术易掌握,增加了游戏性,又不失运动的竞技性。
(6)改革考核评分标准。根据校本教材的自身内容,拟定比较切合实际的学生考核标准,这对学生的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五个领域目标的实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7)加强现代教学手段的运用。对于有条件的地区和学校,应加强现代教学手段的运用,在完善电化教学设备的同时,开发CAI课程软件等,增加知识含量,活跃课堂氛围,提高学生的观赏水平,调动、激发学生参加体育的主动性、积极性和主体意识。
参考文献:
1.陈祥宝.体育教师要善于抓住学生的心理需要[J].中国学校体育,2001(1).
2.崔雅玲.浅谈培养学生体育兴趣[J].体育教学,2001(5).
3.林少娜.高校学生体育健康意识与行为的调查研究[J].武汉体育学报,2002(3).
4.于春玲.体育教育如何适应素质教育[J].山东体育科技,2000.
(作者单位:浙江省乐清市大荆镇第一中学)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