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介素养视角下的学校信息安全教育研究
2017-02-28杨婷
杨婷
【摘 要】信息安全日益影响着国计民生,加强中小学信息安全教育,提高中小学生媒介素养,提升公民信息安全意识和技能,是各级各类学校的重要任务。本文着重探讨了媒介素养视角下的学校信息安全教育,提出学校信息安全教育的途径、方法和措施。
【关键词】信息安全教育;媒介素养;途径方法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671-7384(2017)02-0037-03
2016年8月21日,大学新生徐玉玉因被诈骗电话骗走9900元学费,伤心欲绝,导致心脏骤停,不幸离世。随后又接连发生了清华大学教授被骗,广东揭阳女大学生被骗自杀身亡,长春大学生小段遭电信诈骗,被骗光5000元学费,出走后身亡……短短一个月,接连曝光的诈骗案件令人触目惊心。形形色色的电话诈骗、网络诈骗、公民个人信息泄露、黑客入侵等信息安全事件,已经成为社会公害,严重损害公民的安全感、幸福感,严重影响了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
我国互联网发展起步较晚,但对信息安全的重视不亚于国外。2014年2月27日,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成立。2015年7月1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规定“每年4月15日为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为此,各级各类学校要认清信息安全形势,加强信息安全教育,提高学生信息安全能力,努力培养能适应和驾驭信息时代的新型公民。
提高媒介素养是加强信息安全的重要途径
广义的信息安全是指信息泄露或受到侵害,对组织、个人造成威胁和损失等社会问题。传统的信息安全主要是接触式的,影响范围大多在可视、可闻、可达之内。随着信息技术和网络的快速发展,安全的边界已经超越地理空间的限制,拓展到信息网络空间,网络安全成为安全领域的重要问题。
信息发挥作用需要传播,信息实现传播依托媒介。提升媒介素养,提高对媒介性质、流程及其附着的信息流的辨识,是增强信息安全意识、丰富信息安全知识、提升信息安全技能的重要方法。媒介素養就是人们处理与媒介关系的能力,是正确享用大众传播信息的能力,主要包括公众利用媒介信息动机态度、使用媒介信息的方式方法以及对媒介信息的批判能力等。据一份问卷调查显示,中学生使用网络很普遍,对网络的依赖性已越来越深。但是,中学生信息安全知识缺乏,缺乏必要的识别能力、防范意识以及处理技能。
媒介素养视角下的学校信息安全教育
1992年美国媒体素养研究中心发布媒介素养的定义:媒介素养是指在人们面对不同媒体中各种信息时所表现出的对信息的选择能力、质疑能力、理解能力、评估能力、创造和生产能力以及思辨的反应能力。在学校教育中开展媒介素养教育,目的是让学生在媒介环境中学会甄别、选择和反思媒介信息。因此,学校应当准确认识信息安全和媒介素养相辅相成的关系,通过切实加强学生信息安全教育,大力培养学生媒介素养,努力提升学生信息安全能力。
1. 普及信息安全常识,提升学生信息辨识能力
信息安全从传统安全发展演变而来,信息安全问题是传统安全威胁借助信息手段产生的。因此,对媒介运作程序、信息产生传播过程及日常安全知识的了解程度,往往构成了我们信息安全的基础。
(1)了解媒介特点。传统媒体时代可以通过流程控制杜绝假新闻。在新媒体时代,尤其微博、微信出现后,新闻机构、政府部门、商业机构、个人都是媒介。信息来源和传播手段多样,令人真假难辨,对受众造成很大困扰。媒介素养教育不仅要帮助学生掌握认识和辨别媒介的技巧,让学生了解媒介的运作机制、传播特点、新闻采编流程,学会辨识报道的真假,能够区分新闻与广告;还要提高他们正确选择和运用媒介的能力,帮助他们学会运用媒介积极参与有益的社会活动,正确表达自己的意见,行使媒介批评的权利。
(2)学习安全常识。信息安全常识越完备,学生对有害信息的辨别力、抵抗力就越强。一是建立恶意媒介目录,了解网络虚拟电话、计算机病毒、木马、入侵检测、数据包监测、NIDS、蠕虫病毒、操作系统病毒、分布式拒绝服务攻击、局域网内部的ARP攻击、欺骗攻击等恶意媒介信息,能认识其严重危害性。二是建立安全知识树。如密码设置方面,密码要有足够长度,最好大小写字母混合,并用特殊符号;密码不要用自己的生日、电话号码、门牌号码等,并经常更换。网上交友不要透漏真实姓名和地址、电话号码、学校名称、密友信息等;不与网友见面,如非见面不可,要去人多的地方。不要下载个人站点的程序,不要运行不熟悉的可执行文件,不要随便打开陌生人的邮件附件,不要逛色情、凶杀等站点;要安装正版杀毒软件,定期杀毒和升级。
2. 培养信息安全意识,提升学生信息质疑能力
信息安全意识是人们头脑中建立起来的对有害信息主动戒备和警觉的心理状态,包括信息安全相关思想和理念、信息安全防范意识、信息安全危机意识、信息安全责任意识、信息安全道德意识、信息安全法律意识等。要牢记,信息安全教育不是讲一次就够了,而是要天天讲、时时讲,只有让信息安全意识根植于学生的脑海里,才能形成牢不可破的信息安全防火墙。很多人认为安全硬件比安全教育重要,不愿在安全意识教育上投入财力和精力。实际上提升信息安全意识上的花费是所有安全投入中性价比最高的。
(1)建立常态化宣教机制。通过各种形式的信息安全意识教育,使信息安全意识融入学生学习生活中,变成行为习惯。只有在认识上高度重视,真正了解信息安全危害的严重性,学生才会主动采取相关措施去应对、防范入侵和攻击,才能化被动为主动,最大限度地降低信息风险,减轻损失。
(2)注重举案说法。近年来,各种媒体披露的信息安全事件屡见不鲜,触目惊心。如2011年12月发生的互联网用户信息泄露事件,涉及多玩、世纪佳缘、珍爱网、CSDN、7K7K等知名网站,事件的起因是这些网站采用了明文存储用户名和密码,在遭受黑客攻击后大量用户数据库被公布在互联网上,对我们有巨大的警醒作用。最近发生的徐玉玉等案件也是极好的教材。学校通过举案说法,能让学生感同身受,增强安全意识。
(3)养成健康心态。俗话说,不贪便宜不上当。诈骗分子往往利用人们爱贪便宜的心理,利用部分人曾经有劣迹、怕公检法的弱点,采取利诱和讹诈等手段,致使部分人上当受骗。学校应当教育学生从小养成不贪便宜的健康心态和良好习惯,不相信天上掉馅饼,在利诱面前保持淡定和警惕,避免落入诈骗分子的圈套。
3. 掌握信息安全技能,提升学生信息回應能力
信息安全知识技术博大精深,中小学生掌握了其中最基础、最常用的信息安全技能,就能有效提升信息安全的防范、应对能力。
(1)学习事前防范技能。网络信息安全方面,要教给学生信息加密技术、数字签名技术、防火墙技术、病毒防范技术等,并养成长期使用这些技术的习惯。网络链接方面,要教育学生对手机短信、网络邮件、聊天软件中来历不明的链接不要轻易点击。电话诈骗方面,要让学生知道,凡是对方问及身份证号、银行卡号、密码、动态口令、银行卡转账等问题,都要一律终止交流。要让学生知道,公检法不会通过电话办案,在电话中自称公检法机关人员的很有可能是骗子。
(2)提高危机应对技能。研究表明,信息安全事件发生后的30分钟是应对危机、降低损失的黄金时段。如钱款已经转入骗子的账户或银行卡被盗刷,要立即报案,申请冻结对方账户,力争把损失降到最低。如手机和电脑中病毒,要立即关机断电,请专业人员来维修杀毒,恢复数据,备份重要文件和重要信息。
信息安全问题不会一朝一日解决,魔道相争将是长期的。加强媒介素养教育,提高学生防范意识和应对能力,才是保证信息安全的正道。要建立中小学信息安全课程体系,将网络安全媒介素养教育列为中小学必修课程,把中小学生网络安全媒介素养教育纳入教师培训课程体系,建立专业、稳定的网络安全媒介素养教育师资队伍,不断提高青少年信息安全意识和能力。
参考文献
张宁. 公众认知:公共危机信息传播管理的视角[J]. 思想战线,2006(6).
王磊. 关于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及防护策略探究[J]. 电脑知识与技术,2014(19).
吕怡然. 传媒素养教育不应滞后[N]. 文汇报,2004-10-26第5版.
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纲要[DB/OL]. http://news.xinhuanet.com/fortune/2016-07/27/c_111929190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