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原林木种质资源普查外业操作规程
2017-02-28刘中山,刘若楠,尹会涛等
平原林木种质资源普查外业操作规程
刘中山1,刘若楠2,尹会涛3,刘应运2
(1. 周口市林业技术推广站, 河南 周口 466000;2. 周口市林业科学研究所,河南 周口 466000;3. 扶沟县林业科学研究所,河南 扶沟 461399)
随着河南省乃至全国林木种质资源普查工作的逐渐展开,各地林业普查人员既感到时间紧任务重,又无经验可循,特别是平原地区的普查外业操作很难,不像山区可进行线路调查和样方调查方法,在《河南省林木种质资源普查技术规程》和操作细则中,讲的不具体,线路调查和样方调查方法用不上,又强调每个自然村、每个单位都得调查,因而找到既节省时间又快捷有效的外业操作程序和操作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根据省厅的时间要求,结合平原地区林木种质资源的特点和普查工作的外业实践经验,特制订本标准。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林木种质资源普查外业的组织准备、思想准备、制定工作计划和行动预案、用具准备、集中操作演习、分组调查、互相审查(纸质表、电子表)等操作程序、步骤和质量管理。本标准适用于平原区域林木种质资源普查外业操作及补充调查。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林木种质资源保存原则和方法(GB/T14072)。
林木育种及种子管理术语(GB/T16620)。
3 术语和定义
3.1 种质资源
种质资源系由亲代遗传给子代的遗传物质。它是培育新品种的物质基础。有了理想的种质资源,才能利用新技术培育出新的品种。
3.2 栽培利用林木种质资源
工程造林、城乡绿化、庭院绿化、经济林果园等种植的种质资源,包括乡土树种和引进树种的种和品种,实生林中的优良林分、优良单株,无性化栽培林分中的优良变异单株。
3.3 重点保护和珍稀濒危树种与古树名木资源
重点保护和珍稀濒危树种包括列入国务院1999年批准发布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并在河南省分布的树种,以及列入《河南省重点保护植物名录》的树种。古树系指在人类历史过程中保存下来的年代久远或具有重要科研、历史、文化价值,树龄在100年以上的树木;3株以上且成片生长的古树,划定为“古树群”。名木指在历史上或社会上有重大影响的中外历代名人所植或者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纪念意义的树木。
3.4 新引进和新选育林木种质资源
包括从省外(含国外、境外)引进和自主选育,处于试验阶段或试验基本结束,或已通过技术鉴定或新品种登记,但未审定推广的树种和品种(已推广应用的,列入栽培利用林木种质资源调查登记范围)。
3.5 已收集保存林木种质资源
种子园、采穗圃、母树林、采种林、遗传试验林、植物园、树木园、种质资源保存林(圃)、种子库等专门场所保存的种质资源。
3.6 操作
按一定程序和技术要求利用机械进行劳动。
3.7 规程
分章分条的规则。
3.8 细则
细则也称实施细则,是有关机关或部门为使下级机关或人员更好地贯彻执行某一法令、条例和规定,结合实际情况,对其所做的详细的、具体的解释和补充。细则一般由原法令、条例、规定的制定机构或其下属职能部门制定,与原法令、条例、规定配套使用,其目的是堵住原条文中的漏洞,使原条文发挥出具体入微的工作效应。
3.9 准备
预先安排或筹划。
3.10 预案
是指根据评估分析或经验,对潜在的或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的类别和影响程度而事先制定的应急处置方案。它属于工作计划的一类,但具有“方案”的专一性、专业性、周密性、时限集中性等要求,属于应用写作研究的范畴。
3.11 程序
事情进行的次序。
3.12 演习
实地练习。
4 总则
4.1 指导思想
本操作规程通过对林业技术资源开发、整合与利用过程,最大限度调动普查人员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以指导保质保量、按时完成普查任务为目标。
4.2 指导原则
本操作规程以“充分准备、周密安排、保证普查一次成功”为原则。
4.3 普查范围、对象、内容与方法
4.3.1普查范围
普查范围为行政区域内所有的村庄、单位、学校、街道、社区、小区、广场、道路、果园、公园、生态园、植物园、苗圃、花圃等林木露天种植场所。
4.3.2普查对象
普查对象为行政区域内所有的林木种质资源,包括:
a)栽培利用林木种质资源;
b)重点保护和珍稀濒危树种与古树名木资源;
c)新引进和新选育林木种质资源;
d)已收集保存林木种质资源。
4.3.3普查内容
a)查清区域内乔木、灌木、竹类和木质藤本等木本植物资源的种类、数量(面积、株数)、分布及生长情况;记录分布地点的群落类型及生长环境。
b)调查树种种内的品种、品系、优良单株、变异类型等林木种质资源的来源、经济性状、抗逆性、种植面积与区域、保存状况等。
4.3.4普查方法
采用资料查询、知情人访谈、逐地点逐单位逐自然村调查、样方调查、单株调查等方法。
4.3.5普查工作程序
a)普查准备:明确普查目的目标,制定工作方案和实施细则,准备所需的技术资料、仪器工具、物资等,组建普查队伍,培训技术人员。
b)外业调查:对河南省范围内的野生林木种质资源、栽培利用林木种质资源、重点保护和珍稀濒危树种与古树名木资源、新引进和新选育林木种质资源、已收集保存林木种质资源等分别开展外业调查、登记。
c)内业整理:普查数据的整理、录入、汇总、分析,标本鉴定、图件绘编。
d)成果总结:编制普查成果报告,建立数据库和信息系统, 审核验收,存档。
5 普查外业工作准备
5.1 组织准备
成立由各相关业务部门负责人组成的林木种质资源普查工作领导小组,抽调专业素质高、组织能力强的相关人员组成普查队伍。
5.2 思想准备
5.2.1 武装思想
集中学习、讨论省市普查办下发的有关方案、技术规程、操作细则,提高大家对普查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明确目的要求,以充分发挥参加人员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
5.2.2 收集资料
分头针对每个调查表填写内容和填表说明(要求),拟定要搜集的相关资料清单。到地名办(或网上)、林政科(股)、营林科(股)、园林管理处等技术部门收集如辖区平面图、森清资料卫片、营林资料、园林绿化实施效果图、古树名木资料、木本植物调查研究资料以及气候(气候带、年及月平均气温、降水)、地理(地貌、坡向、坡位、坡度、海拔高度)、土壤(类型、土壤厚度、腐殖质厚度)和社会经济等资料。
5.2.3 明确普查外业工作内容(任务)
对照表格分头排查、摘录已有资料,明确还需要调查、完善普查内容(任务)并列表说明。
6 制定工作计划和行动预案
6.1 拟寻访知情单位、知情人
共同逐表明确作业范围、调查对象、拟寻访知情单位(含林业站、住建局、园林管理处、公园管理处有关科室)、知情人(含护林员)姓名及联系方式(见附表)
6.2 信息资料收集安排与回收
首先将调查表格内容改造为基础表格,然后通知知情单位、知情人,约定时间让其预先摸底,最后按约定时间回收信息资料。
6.3 调查用具准备
6.3.1 仪器、设备及工具
包括数码相机(不低于800万像素或分辨率不小于3264×2448)、电脑、数据采集仪(采集系统下载、安装、充电及熟悉使用操作)、围尺、钢卷(围)尺、皮尺、土壤刀、测高器、GPS仪、望远镜、生长锥等必要工具。
6.3.2 图表和文具
调查用图,调查表格,记录用纸、笔、包等文具。
6.3.3 标本、样品采集器械
采集袋、标本夹、枝剪、高枝剪、手锯、放大镜、吸水纸、台纸、透明纸、浸制试剂、硅胶、采集标签和鉴定标签等。
6.3.4 辅助用品及其他
野外常用药品、野外防护装备、通讯设备、安全用具、交通工具等。
6.3.5携带要求
对上述用具的携带,本着“宁闲勿缺”的原则,不能因为缺项而影响普查工作,保证做一天外业,有一天的成效。
6.4 依次进行纸质表格准备
确定各目标调查单位开展普查的顺序,印制表格,共同准备,按照收回的基础表格,针对拟开始普查的目标调查单位,依次对照填写、完善不需要现场调查的资料。
7 外业操作步骤
7.1 集中操作演习
约请知情人和普查队员同时到达第1目标调查单位,集中操作演习,以便统一思路、统一方法、统一技术要求、统一内业整理,当日审核,不留遗漏。可以先从1个行政村开始,也可以先从1个社区、小区开始。调查队员分3组,1组负责树种辨认、有关因子估测,另1组负责现场纸质表格记录,第3组负责录入电脑和拍照。其间每组内各队员都要动手练习,各组内每队员都要交互动手练习,达到“3个组的工作,人人都会做,个个都可以做”的要求。
7.2 分组调查
待调查队员操作演习熟练后,可以将全部调查人员再分成3人调查小组,到预案规定的下个目标调查单位进行普查,1人负责树种辨认、有关因子估测,另1人负责现场纸质表格记录,第3人负责录入电脑和为树种拍照。每天前半天在现场调查,后半天进行审查。
7.3 互相审查
对于纸质表、电子表的审查核对,采取各组之间互查的办法进行。
7.4 做好下个目标调查单位的普查外业准备工作
每个工作日的后半天除了相互审查外,还要准备次日进行目标调查单位的表格,约请知情人集合见面时间、地点。
7.5 开展下个目标调查单位的普查工作
参照7.2、7.3、7.4的步骤进行。
7.6 内业整理
审核调查结果,对普查数据进行整理、录入、汇总、分析,标本鉴定、图件绘编,上传数据资料。
7.7 成果总结
编制普查成果报告,建立数据库和信息系统。林木种质资源普查成果主要包括:林木种质资源普查报告;林木种质资源名录、影像、凭证标本;林木种质资源数据库和信息管理系统;调查过程中收集和编制的各类文字技术资料及图件档案等。
(责任编辑:王团荣)
2017-10-03
S 722.1
B
1003-2630(2017)04-005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