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重症医学科患者意外拔管的原因及防范措施

2017-02-28吴晓丽

河南医学研究 2017年13期
关键词:医学科防范措施插管

吴晓丽

(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 重症医学科 河南 郑州 450000)

·护理实践·

重症医学科患者意外拔管的原因及防范措施

吴晓丽

(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 重症医学科 河南 郑州 450000)

目的 探讨重症医学科患者意外拔管的原因及防范措施。方法 对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重症医学科2013年4月至2015年8月收治的100例插管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意外拔管的发生情况,对其意外拔管的原因进行总结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针对性的防范措施。结果 本研究中共有100例患者,发生意外拔管患者21例,占比21.0%。主要原因包括导管固定不牢固、镇静效果不足、护理工作不到位、舒适改变因素、时间因素,分别占比19.0%、23.8%、9.5%、23.8%、23.8%。结论 重症医学科患者意外拔管的原因包括导管固定不牢固、镇静效果不足等,临床实践中要以此为基础制定针对性的防范措施,进而降低意外拔管的发生机率,提高护理工作的水平。

重症医学科;意外拔管;原因;防范措施

重症医学科收治的患者病情较为危重,需要插管进行辅助治疗,有助于维持患者生命体征稳定,但是临床实践发现插管过程中发生意外拔管的概率较高,严重影响了治疗效果[1-2]。据此本研究中回顾分析了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收治的100例插管患者临床资料,旨在探讨意外拔管的原因及防范措施。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4月至2015年8月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100例插管患者为研究对象,排除神经系统障碍、严重器质性疾病、全身免疫系统疾病等患者。其中男65例,女35例,年龄26~75岁,平均年龄(47.2±15.1)岁;原发病类型:骨科疾病25例,心脏疾病22例,腹部病症19例,重症肺炎16例,颅脑损伤10例,慢性阻塞性肺病8例;插管方式:气管插管26例,胃管插管23例,输尿管置管20例,深静脉置管17例,其他导管插管14例;合并病症:高血压36例,糖尿病30例,冠心病25例,高脂血症9例。

1.2 分析方法 对重症医学科100例插管患者临床资料进行整理分析,统计意外拔管的发生情况,总结意外拔管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

2 结果

本研究中发生意外拔管患者21例,占21.0%。主要原因包括导管固定不牢固、镇静效果不足、护理工作不到位、舒适改变因素、时间因素,分别占19.0%、23.8%、9.5%、23.8%、23.8%。

3 讨论

3.1 意外拔管的原因分析 ①导管固定不牢固:重症医学科患者自身机能差、行动力差,但是护理人员在插管的过程中没有充分考虑导管自身的延展性,导致患者在翻身的过程中极易发生导管脱落[3-4]。②镇静效果不足:插管属于侵袭性操作,不可避免会对患者身体造成一定的影响,部分患者会出现明显不适或者剧烈疼痛,因此在插管过程中予以患者一些镇静药物达到止痛镇静的效果。但是镇静药物的效果存在个体差异,部分患者的感官会提前复苏,由于对疼痛无法耐受容易出现自行拔管的现象。③护理工作不到位:意外拔管多发生在夜间或者护理人员交接班时,主要与夜间值班护理人员少、护理人员巡视率低有关。另外护理人员没有对患者进行适当的肢体约束,导致患者在意识状态不清醒或者情绪不佳的情况下发生意外拔管;此外部分护理人员工作责任意识不强,未予以患者连续密切的护理观察,导致意外拔管。④舒适改变因素:重症患者由于对疾病的担忧和自身角色转变的不适应,难免会产生紧张、焦虑、不安的不良情绪,如果护理人员未及时有效予以患者心理干预,忽视患者的内在需求,会导致患者的护理依从性降低;此外治疗过程中,患者的家属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如果患者未得到关心和鼓励极易出现心理失衡,增加自行拔管的发生率。⑤时间因素:夜间患者迷走神经处于兴奋状态,处于睡眠状态的患者常常意识不到体内存在导管,在随意的动作中可能导致导管脱落。

3.2 意外拔管防范措施探究 ①心理护理:首先,科室可邀请临床经验丰富的心理医生对科室的护理人员进行培训,指导护理人员掌握心理干预的技巧和方法,考核合格后对重症患者进行干预。护理人员要主动与患者进行交流,采用“一对一”的心理干预形式,首先可采用心理小测试对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了解,在此基础上可采用针对性的心理措施进行干预,引导患者对不良心理情绪进行倾诉,进而促使患者的心理垃圾得到排泄,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②健康指导:多数患者对置管的知识不了解,因此在插管后要及时予以患者及家属相关知识讲解,讲解指导方式要多样,例如亲身示范、面对面讲述、结合视频资料或者宣传手册等,内容要包括置管的重要性以及必要性、置管护理的主要措施以及注意事项等,提高患者的护理配合度。③强化临床护理工作:可根据科室的情况建立健全责任追究制度,做到分工合理、责任落实到位,从制度方面督促护理人员提高工作质量,保证护理的有效性。此外责任护士要每天不定时、不定期对护理人员的工作进行抽查,如果发现违反规章制度的护理人员要严格按照规定进行惩罚,提高制度的权威性。医护人员要端正工作态度,提高工作责任意识,科室可定期邀请临床经验丰富的护理人员开展培训工作,现场进行护理工作示范,定期对护理人员的技能操作水平进行考核,在实践中稳步提升患者的职业道德和技能操作水平[5-6]。综上所述,重症医学科患者意外拔管的原因包括导管固定不牢固、镇静效果不足等,临床实践中要以此制定针对性的防范措施,进而降低意外拔管的发生率,提高护理工作的水平。

[1] 许娜.重症医学科患者意外拔管的原因分析及防范措施[J].中外医疗,2014,12(10):157-157,159.

[2] 张长梅.重症医学科患者意外拔管的原因及防范措施[J].中国医药指南,2013,8(4):113-114.

[3] 毕勇志.重症医学科患者意外拔管的原因分析及防范对策[J].中外医疗,2014,33(4):166,168.

[4] 刘美云.重症医学科患者意外拔管问题研究[J].医学信息,2015,8(27):193-194.

[5] 张乃琼.重症医学科病人意外拔管的原因及护理对策[J].健康必读,2013,13(10):231-231.

[6] 姜玉萍.气管插管患者9例意外拔管的原因分析及对策[J].基层医学论坛,2013,15(33):4424-4426.

R 473

10.3969/j.issn.1004-437X.2017.13.107

2016-08-21)

猜你喜欢

医学科防范措施插管
核医学科的放射防护及护理管理研究
赣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超声医学科
Beagle犬颈外静脉解剖特点及插管可行性
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核医学科简介
网络支付风险及其防范措施
网络监听的防范措施
PPP项目中的常见风险识别及防范措施
深昏迷患者应用气管插管的急诊急救应用研究
提高重症医学科床头抬高合格率
肠系膜插管外固定术治疗粘连性小肠梗阻44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