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绿色:环保无止境

2017-02-28赵雪

中国石油石化 2017年1期
关键词:中海油天然气升级

○ 文/本刊记者 赵雪

绿色:环保无止境

○ 文/本刊记者 赵雪

“十三五”开局之年,对我国向低碳清洁能源社会转型具有重要意义。

石油企业纷纷押宝天然气,多个LNG接收站开始建设。

摄影/胡庆明

绿色,通常象征着自然、环保、健康、舒适。在能源种类中,污染性较小的低碳能源,被视为绿色能源。

2016年冬季的雾霾,准时光顾了北方大部分城市。网络上与日俱增的有关雾霾的各种段子,显示出人们对这种恶劣天气似乎已经从恐慌变得习以为常。但在这戏谑的背后,却透着无奈与悲凉。

巴黎当地时间2015年12月12日,历经13天马拉松式的艰苦谈判,来自195个国家的代表终于就共同应对气候变化通过了《巴黎协定》。这一协议成为历史上首个关于气候变化的全球性协定,明确了2020年到2030年全球气候治理机制,推动全球向清洁能源未来转型的进程。《巴黎协定》的签署,意味着人类在低碳发展上达成共识。

油品升级:提速再提速

从2000年的不大于1000ppm降至2016年不大于10ppm,中国汽油含硫量标准16年间降幅达到了99%。

近年来,随着国内环境的日益恶化,环境保护倒逼中国成品油质量升级的速度明显加快。 2012年起,我国针对空气污染的治理政策频频出台。石化燃料的燃烧、使用被列为造成雾霾的主要原因之一,成品油标准升级越来越受到社会和相关部门的关注。

成品油升级时间表显示,国IV汽油升级国V花费三年时间,国IV柴油升级国V仅需两年。

2014年初,全国汽油统一升级至国IV标准,柴油则在2015年升级至国IV标准。2016年1月1日,北京、天津、河北、辽宁、上海、江苏、浙江等11省市,按照《加快成品油质量升级工作方案》,已供应符合国V标准车用汽柴油。在2017年底前,全国供应国V标准车用汽、柴油。

国V标准主要指标与欧洲现行标准水平相当,预计在用车每年可减排氮氧化物约30万吨,新车五年累计可减排氮氧化物约9万吨。

油品质量的提高不仅有助于环境治理,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利好石化行业的炼油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助推炼化行业不断向纵深结构发展。

国V标准的全面实施,对三大石油公司是利好消息。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厂等主要炼油企业已经完成对炼油装置的升级改进。

对地方炼厂而言,国V标准全面普及后,迎接他们的则是优胜劣汰的市场法则。据了解,国内大部分地方炼厂受开工率低、投资不足、几乎没有销售终端等因素的影响,油品质量尤其是硫含量较高,一直依赖低价向三大石油公司批发汽柴油和大量出口低品质汽柴油而维持生存。

在国家发布油品质量升级计划后,地方炼厂的这种局面基本没有改变,大部分地炼并没有大规模投资以升级油品质量。因为依赖低价向大石油公司批发或出口低品质油品依然可行,但是其生存空间尤其是在国内市场的空间将进一步压缩。

2016年另一个油品升级的动作对地炼而言,更非好消息。

2016年6月23日,国家标准委发布了关于征求第六阶段《车用汽油》和《车用柴油》等两项强制性国家标准(征求意见稿)意见的通知。标准中提出的国VI阶段车用汽柴油在主要技术指标上已达欧洲现阶段车用汽柴油的质量要求,在个别技术要求上已经优于现行的欧盟标准。

因雾霾备受关注的北京则更率先一步,在2017年开始使用京VI标准燃油。2016年10月31日,北京市环保局宣布北京市第六阶段《车用汽油》和《车用柴油》两项标准于2017年1月1日起实施。

京VI标准除了改进汽油中的芳烃、苯、馏程等成分,以及柴油中的密度、多环芳烃等,还大幅度加严了烯烃含量限值,不仅能减少机动车尾气排放中的碳氢化合物,而且对降低大气氧化性也具有积极作用,从而减少PM2.5和臭氧污染。

加码天然气

尽管目前的低油价、低煤价使天然气暂时出现被“逆替代”现象,2015年天然气消费量增速仅为2.5%,但从长期看天然气仍是未来具有竞争力的清洁能源。

“十三五”期间,天然气被视为我国能源转型的主要能源种类之一。

在2016年12月10日举行的“2016年能源大转型高层论坛”上,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李伟表示,“十三五”时期,中国将大力调整能源消费结构,充分利用国内外天然气资源,大幅度提升天然气消费比重,争取到“十三五”末天然气占中国一次能源消费的比重达到10%~15%以上,力争到2030年达到15%,天然气占中国一次性能源消费的比重达到15%左右,成为继煤炭、石油之后的第三大主体能源。

通过2016年“三桶油”的举措可以看出,作为中国油气行业的主体,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已经纷纷押宝天然气,将其作为企业“十三五”期间重要的发展战略之一。未来三者各有侧重和特色,中石化注重发展非常规气、中石油在上游气源及管道发力、中海油则在LNG领域深耕。

中石化“十三五”规划显示,公司将在致密气、页岩气、煤层气等方面发力,到“十三五”末,公司供气规模将增至530亿立方米,产气规模将增至400亿立方米。

中石化将勘探开发重心转移到天然气业务的战略,已初现成效。2016年前10个月,涪陵页岩气田累积产气40.88亿立方米。12月初,涪陵页岩气田日产气量达1600万立方米。预计2017年,涪陵页岩气田实现建成100亿立方米产能、年产气70亿至80亿立方米的目标。

中石化“十三五”规划显示,到“十三五”末,公司供气规模将增至530亿立方米,产气规模将增至400亿立方米。

2016年,中石油高层表示,中石油欲在2020年前将天然气占公司油气总产量中的比例从目前的37%提高到50%。

与此同时,中石油在2016年正式拆分天然气销售和管道业务,成立天然气销售分公司,负责公司天然气业务的管理和运营,组建北方、东部、西部、西南、南方五大区域天然气销售分公司。除了生产外,中石油意欲从销售上获得更多的利益。

“天然气产业是中海油未来的重要支柱和新的增长点。”参与中国海油“十三五”规划制定的中海油研究总院规划研究院副院长黄少伟曾表示,“对油气发展的方针是稳油增气、油气并举。”

作为我国最大的海上油气生产商,中海油将天然气业务定位为公司“十三五”时期的支柱产业。中海油预计,未来五年中国海油天然气业务比例将由目前的18%提高至20%以上。

目前,中海油已成为全球LNG第三大进口商。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一季度,中海油累计接卸LNG突破8000万吨,热值相当于1亿吨原油。

新能源:得还是舍

“油田”变“热田”,是中石化在2016年所取得的重点成绩之一。除了泡温泉,中石化将“地热能”开发出了多种利用方向:进入油田、钢铁、炼化等余热和废热发电、供暖领域,从供暖向发电、现代高效农业等产业方向发展。

在着力经营“地热生意”数年并成功打造出“雄县模式”之后,截至目前中石化的地热产业已遍布全国16个省市区,地热供暖能力达4000万平方米,约占全国常规地热资源供暖面积的40%。中石化成为国内最大的常规地热资源开发利用企业。预计“十三五”期间,中国石化地热开发将打造“20座无烟城”,实现新增供暖、制冷面积1亿平方米。

电动车能否撬动成品油的未来?

供图/CFP

在“三桶油”中,中海油较早地进入新能源领域。早在2006年,中海油就进入新能源产业,并将新能源列进了公司的六大业务板块之一。与中石化大力发展地热不同的是,中海油看重的是风电业务的布局发展。

事与愿违。由于近年来中国风电产业深受弃风限电问题制约,风电企业的发展受到较大困扰,导致企业弃风率不断上升。因此,有专家分析,本身在风电领域就不占优势的中海油不得不最终加入弃风的队伍。

2016年6月29日,中海油新能源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以9.64亿元的价格,挂牌转让其所持中核汇海风电投资有限公司40%的股权。

在新能源领域试水不成功,中海油甚至将新能源从企业原本的六大业务板块中直接剔除,回归油气领域,重新将业务调整为油气勘探开发、工程技术服务、炼化与销售、天然气及发电和金融服务。

尽管“三桶油”早就嗅到了这股既有威胁又充满机遇的气息,主动张开双手拥抱新能源,意图在这一领域分得一杯羹。但大势所趋、汹涌而来的新能源产业,对传统化石能源企业的冲击已经不容置疑。

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就以20.7万辆电动汽车销售量领跑全球。到2020年,这一数字将达到500万大关,中国将继续成为全球电动汽车保有量最大的国家。

电动汽车对发展对石油消费的替代效应已是一种必然。虽然电动汽车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并不会终结石油时代,但也足以让石油企业产生汽油供应过剩的危机。

2015年,电动汽车替代了约54.3万吨汽油消费,约占我国当年汽油总产量的0.4%。据此推测,2020~2030年期间,我国电动汽车将可能替代1000万~2500万吨的汽油消费。

与此同时,我国已经出现了炼油产能过剩局面,国内成品油市场供过于求的局面也在加剧。如果电动汽车继续蚕食石油在国内交通运输领域的消费,情况则不容乐观。

责任编辑:石杏茹

znshixingru@163.com

猜你喜欢

中海油天然气升级
中海油天津化工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
小投入,大升级 Polk Audio Monitor XT系列
第六章 意外的收获——石油和天然气
幸福,在“家门口”升级
石油和天然气
天然气:供暖季在即LNG价格持续走高
天然气:LNG价格已经开始预热了么?
第九章 升级!我的宠物
自主阅读,快乐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