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伯利亚油田是如何发现的
2017-02-28○文/陈谦
○ 文/陈 谦
西伯利亚油田是如何发现的
○ 文/陈 谦
在西西伯利亚发现的油田,无论是储量还是质量都远远超过苏联其他地区。
距沙伊姆村不远的穆雷姆基区块,1959年9月25日,从1405米深处发现了储油层。据初步掌握的数据,该油井日产1吨以上轻质原油。“考虑到沙伊姆村距离小阿特雷姆村只有280公里,而在那里也发现了石油,可以认为,西伯利亚第一个储油区拥有非常广阔的发展前景。秋明州不久将成为苏联新的巴库!”1959年10月4日,《秋明真理报》对此做出报道。
●西西伯利亚巨大的石油储量。
供图/CFP
争论变成现实
有关西西伯利亚第一次发现石油的消息使苏联政府做出了一个重要的决定。1960年3 月20日,苏联部长会议通过了《关于立即采取措施加快西西伯利亚地区石油天然气联合体建设》的决议,该决议提出了大规模工业开发西西伯利亚地区石油的基本方向。同时,石油勘探工作在穆雷姆基区块继续展开。1960年4月25日,这个区块的第7号勘探井取得了更为显著的结果,井日产原油达到12吨。此后,钻井工长谢苗·乌鲁索夫率领的钻井队又开始钻探另一口新油井。3个月后,这口井被载入史册。
●石油钻采工人正在进行作业。
供图/CFP
科学家、地质学家和石油工业领导人十分焦急地等待着西西伯利亚石油工业的好消息。沙伊姆石油勘探考察队领导人米哈伊尔·沙拉文最终于1960年6月21日用无线电报向秋明地区地质局局长尤里·艾尔维耶报告了如下情况:“P—6油井在未放入泵压管的情况下,通过5英寸的套管和4英寸的阀门向地面贮油池自喷油流。贮油池容积为350—400立方米。在目标底层射孔和更换用于注油的工作用水后,该油井实现周期性的自喷,日平均出流量为350—500吨。目前尚无法确定自喷油流的准确数据。因为技术原因,该油井的钻探工作曾两次出现停止。目前,贮油池几乎装满了石油。油井压力容后续报。”
按照传统的祝贺习惯,石油工人们用石油洗手,相互用“黑金”擦脸。总工程师弗拉基米尔·索博列夫斯基,运输工程师亚历山大·克里沃诺戈夫,钻井工人B.什德洛夫斯基、A.拉斯波波夫、B.捷捷列夫尼科夫、H.彼什科夫等人,与米哈伊尔·沙拉文和谢苗·乌鲁索夫一道分享了这一振奋人心的消息。6号油井享誉整个苏联。它不仅是沙伊姆斯克油田的重大发现,也是整个西西伯利亚石油工业的第一口发现井。
“这是西伯利亚第一次发现具有工业价值的石油储量。此前,一些地质学家还对西伯利亚地区是否存在石油持怀疑态度。他们不相信在我们的这个地区拥有丰富的石油发展前景。现在,所有的人都将从争论转向实际行动……这一发现所具有的最重要的意义在于,沙伊姆石油具有高质低硫的特性,说明它比乌拉尔—伏尔加地区的石油更有优势。”在油井自喷出油后两天,苏联科学院西伯利亚分院地质和地理物理研究所所长安德烈·特罗菲穆克院士断言。
“6号油井是在沙伊姆地区为寻找石油而钻探的第3口探井。其位置是根据地震勘探资料选定的。通过地震勘探,查明了矿层线以及在穆雷米英斯克和特列霍捷尔区块之间所拥有的可储资源。这口油井和前两口油井一样,都是由经验丰富的工长谢苗·乌鲁索夫领导的钻井队完成钻探的。在18天的时间里,他们共完成了1523米深的钻探工作。在1488米处发现了油砂,油层达到12米。6月17日开始射孔,第一次射孔就出现了石油显示。6 月18日油井开始喷油。据初步统计,在自喷条件下,6号油井日出油量为350吨。”秋明地质局局长尤里·艾尔维耶在回忆这一重大事件的主要细节时说。
极具发展前景
1961年,是西西伯利亚地区石油工业发展史上令人印象深刻的丰收年。1961年3月21日,1号勘探井日喷原油400吨。这口油井是钻井工长格里高里·诺尔金所率领的钻井队钻探的。该钻井队来自距离梅吉奥村不远的下瓦尔托夫斯克的苏尔古特斯克地质勘探考察大队。新油井取名为“梅吉奥斯克”。10月15日,在位于沙伊姆斯克油田东北部的莫尔特敏斯克地区的第28号油井获取了日产100多吨的轻质石油。该井是由谢苗·乌鲁索夫钻井队钻探的。同一天,在乌斯季巴雷克斯克地区的第62号油井喷油,日出油量为200多吨。该井由叶夫根尼·沃伊采霍维奇钻井队钻探。1961年底,在秋明州的地图上出现了5个油田和12个天然气田。
苏联部长会议1962年5 月19日通过了《关于加强西西伯利亚地区石油天然气地质勘探工作的措施》的决议,其中提出了准备开发乌斯季巴雷克斯克油田、梅吉奥斯克油田和沙伊姆斯克油田主要油层的任务。
“在秋明州发现了13个天然气田和4个油田。秋明石油天然气区已投入开发,储量超过迄今为止国内所有已发现的石油天然气产区的储量,是科学研究和地质勘探实践中的最为重大的事件,值得给予最高的评价。”1962年12月12日,在苏联最高苏维埃第二次会议上,来自秋明州的最高苏维埃代表鲍里斯·谢尔宾在发言中强调指出。
在取得这些重大发现的同时,1962年在西西伯利亚的极地附近地区,发现了塔佐夫斯克油田,而后又发现了新波尔托夫斯克天然气田、古布金斯克天然气田和其他天然气田。通过这些发现,西西伯利亚地区的油气储藏带不断扩大。1961—1962年,在西西伯利亚地区发现的中型油田的可采储量就超过了3亿吨。根据苏联的评级标准,超过3亿吨可采储量的油田可列入独一无二的级别。
在西西伯利亚发现的油田,无论是储量还是质量,都远远超过全苏其他地区已有的石油天然气基地。西西伯利亚油田的最大特点是单井产量高。日出油流稳定地保持在100吨的油井对于西伯利亚石油工作者来是与其说是例外,不如说是标准定额。独一无二的石油储量主要集中在完全可以到达的深度,即1800米至2500米。重要的是,广阔的鄂毕河沿岸的所有石油都拥有很好的化学成分,其特性为具有可接受黏度的低硫低蜡轻质油。
链接
中石化进军俄石油市场
秋明油田是俄罗斯西西伯利亚盆地秋明东北部中鄂毕河流域的油田群,实际上是一个油区,是俄罗斯第三大油区,仅次于中东的世界第二大超级含油气区。因其开发晚于前苏联的巴库油田和伏尔加—乌拉尔油田(第二巴库),故而又称“第三巴库”。整个油田的石油远景储量达400亿吨,可采储量超过70亿吨。
俄方很需要引进国外的资金、技术。此前由于各种原因,中国国有石油公司一直无缘介入俄石油行业,尤其是俄罗斯的原油开采业。2005年,总部设在哈尔滨的龙庆石油有限公司以中国民企身份与俄方同为私营公司的卢克携手打造一个上下游一体化的石油企业。根据双方签订的意向性协议,双方共同投资10亿元人民币,其中俄方投入3亿元、中方投入7亿元,开发秋明油田及炼油项目,在俄罗斯建设200口采油井,预计年开采石油200万吨以上。龙庆石油公司是中石化的加盟企业,此举标志着中石化集团开始以哈尔滨为基地,进军俄罗斯石油市场。
在这一时期,只有一个“然而”,那就是这些丰富的“黑金”分布于难以想象的恶劣的地理和气候环境中,那些地方没有任何基础设施。同时,问题不仅在于严酷恶劣的气候,而且在于油田开发区的70%土地实际上是无法穿行的沼泽地。地质专家只能在冬季,当大部分沼泽结冻并可以承载沉重的机械时开展工作。钻井工人和地球物理学家不得不在零下30—50摄氏度的严寒以及呼啸的北风中进行工作。而且所有这一切都是在原始的荒无人烟的地方进行,没有任何交通线,没有任何基础设施和通信工具。
但是,人们已经做出了选择。在中生界地层开发大型石油和天然气田,以及西西伯利亚低地,特别是秋明州的北部地区所具有极大的油气发展前景,苏联政府提出了关于在这个地区建设新的石油天然气生产基地的问题。这一基地可以同伏尔加—乌拉尔石油天然气产区相媲美。1963年12月4日,苏联部长会议通过了《关于开展工业性开发秋明州已发现的石油天然气田以及进一步开展地质勘探工作》的决议。
●秋明地区的化学反应堆工厂。
供图/CFP
保证快速回收
苏联石油工业部门的领导们非常清楚,开发西西伯利亚油气可以带动石油工业及天然气工业投资的大幅增加,对西西伯利亚油气联合体的投资将是高效的和高回报的。与此同时,人们充分考虑了通过石油的出口收入增加对西西伯利亚投资的可能性。
根据这些情况,他们首先计划至少利用最近几个10年,集中力量开发那些最大型的、独一无二的油气田。这将有助于大大降低对石油天然气部门的投资规模,并保证投资的快速回收。开发最大型油气田还可以保证大幅提高燃料开采的规模,保证每千立方米天然气和每千吨石油成本的支出不超过全苏的平均水平。
他们计划依靠秋明油气田位于离燃料集中消费区较近乌拉尔等地区的独特优势来节约成本。北部地区运输线路要比中亚地区运输缩短1000公里,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运输费用。而最主要的还是,可以向大型工业基地提供比其他类型燃料更为便宜的碳氢化合物原料,并以此降低工业产品的成本,大大提高苏联国民经济的整体效益。
为了开发西西伯利亚油气田的投资率,他们建议广泛开展岗位工作制。有关建设未来城市的问题留待以后解决,也就是说当西西伯利亚油气的开采可以保证为此所必需的资金流时,再解决这个问题。在那个时期,秋明州党委坚持加快发展广阔的鄂毕河沿岸和北部地区的日常社会生活基础设施建设的方针,石油天然气行业的工人们为落实这一方针做出了很大的努力。天然气工业部特别关心采用岗位考核制的问题。他认为,这种方法可以避免因大量安置职工家属所带来的巨大支出,最大限度地动员在岗职工完成好生产任务。根据阿列克谢·科尔图诺夫部长的意见,做好规模不大的工人村的日常生活供给,比在原始森林和北极地区建设大型城市要简单的多。
在苏联政府中,那些对加速开发西西伯利亚地区持积极态度的领导人,十分重视战略的或者更准确地说是政治性质的设施建设。将西西伯利亚建设成为碳氢化合物原料出口基地,意味着苏联不仅可以获得大量的外汇收入,而且可以为增强苏联对世界经济的影响提供新的杠杆。苏联的一些经济学家非常清楚,廉价的中东石油时代和跨国石油公司毫无监管的经营时代已接近尾声,世界能源危机的来临变得更为现实。
设组织补专家
苏联1964年1月成立了“秋明石油天然气生产联合体”,任务是开发西西伯利亚的碳氢化合物资源。新企业的第一任经理是经验丰富的领导人阿隆·斯列比扬,此前曾在“巴什基尔石油联合体”任职。总工程师为“鞑靼石油联合体”的石油专家维塔利·季莫宁。
“秋明石油天然气生产联合体”很快获得第一批具体的石油生产任务指标:1964年为10万吨,1965年为20万吨,1970年石油产量应达到1000万吨。
“秋明石油天然气生产联合体”不久就改组为“秋明石油生产管理总局”,国内著名的石油专家、前伏尔加中部国民经济委员会石油局局长维克多·穆拉夫连科被任命为局长。
西西伯利亚大型油气田的开发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气温达到零下40摄氏度严峻气候条件的制约。在这一地区,生活和交通基础设施严重匮乏,石油和天然气田远离工业区。沼泽地占西西伯利亚已钻探油气田面积的70%。因此,使用传统方法开发、经营西西伯利亚油气田可能造成巨大的财政和物资的消耗,还可能引发人们对在这一地区大规模开采碳氢化合物燃料的可靠性及其经济意义的怀疑。为了解决这些极为复杂的问题,需要采取其他的解决办法,即使用新的非传统的开发和经营复杂油气田的方法。
为了提供工程的设计施工保证,决定在秋明成立国家石油和天然气工业科研和设计研究所。为了培养工程技术干部,又决定在秋明组建工业学院。1964年1月8日,俄罗斯联邦高等和中等专业教育部部长B.斯托列夫签署了《关于在秋明建立工业学院》的命令。
苏联国家计划委员会石油开采工业国家委员会主席尼古拉·巴伊巴科夫率政府代表团1964年1月初来到秋明州。在他访问后不久的1964年1月30日,乌拉尔中部经济区国民经济委员会通过了关于新建3个油田管理组织,即“秋明石油天然气联合体”、“伊格里姆天然气联合体”、“沙伊姆斯克油田联合体”的决定。
西西伯利亚石油工业部门每年会补充大量的石油专家。他们来自巴什基尔自治共和国、鞑靼自治共和国和古比雪夫州。凭借他们的丰富经验,1965年秋明石油天然气总局制定了规划。其主要方向是:实现油井建设工业化,广泛使用大块预制基础构件,使用高通行效率的运输工具来运送钻机,解决在水淹区和沼泽区生产和组装钻机的问题,减化和统一钻机安装的规程,完善劳动组织形式等。
1964年3月23日,通过对P—91号油井的钻探,发现了南巴雷克斯克油田。1964年3月起,梅吉奥斯克、乌斯季巴雷克斯克、沙伊姆斯克、特列霍捷尔诺耶、西苏尔古特斯克等油气田相继开发和投产。这一年,在西西伯利亚还发现了8个油田和2个天然气田。1961—1964年期间,这一地区共发现了27个油田。
责任编辑:陈尔东
znchenerdong@163.com
点 评
有效管理 集中保障
西西伯利亚石油发展史诗最初阶段的历程可以与战争年代的特殊时期相比。开发西西伯利亚油气带动了苏联石油工业及天然气工业投资的大幅增加,对西西伯利亚油气联合体的投资是高效的和高回报的。
巴库石油工作者为达到年产2500万吨的水平几乎花了100年的时间,而秋明石油工作者仅用了5年的时间。这是由成千上万的苏联工程技术专家和工人们,在极端艰苦的气候条件下忘我劳动换来的。
高度集中的物质和财政资源保障,有效的管理体制,使用新的非传统的开发和经营复杂油气田的方法,以及新技术新工艺的广泛运用,石油工业才能最终达到世界石油发展史上前所未有的高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