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灰色:油价之惑

2017-02-28赵雪

中国石油石化 2017年1期
关键词:欧佩克油价油气

○ 文/本刊记者 赵雪

灰色:油价之惑

○ 文/本刊记者 赵雪

2017年,国际油价会走出寒冬期吗?

2016年国际油价的上涨与下跌,随时牵动着石油石化全行业的心。

2016年,最令石油行业牵肠挂肚的莫过于国际油价的跌宕起伏。

国际油价持续低位运行,几家欢喜几家愁。愁的如心头笼罩的一片黑色阴影,甚至因此导致破产;喜的如一片白光,一扫以往高企的原油、原料成本。

黑白混之,油价就像一片灰色云彩,笼罩在全球油气行业的心头。

冻产协议:历经波折终达成

针对国际油价的跌宕起伏,2016年2月16日,俄罗斯、沙特、卡塔尔、委内瑞拉四大产油国在多哈达成冻产协议,决定将原油开采量维持在2016年1月11日的水平,希望通过这一手段来阻止油价进一步下滑。

2016年4月17日,11个欧佩克成员国与7个非欧佩克产油国在卡塔尔首都多哈举行会议,就冻结石油产量以助推油价回升进行磋商。但这场比预定时间晚了6个半小时的会议最终未能就冻产达成协议。有代表团成员表示,会议延误的原因是沙特突然要求包括伊朗在内的所有欧佩克国家参与石油产量冻结协议。

2016年6月2日,欧佩克在维也纳召开的会议,也未能就原油产量限额达成一致。

2016年9月下旬,冻产协议再次“流产”,并一度被业内形容为“一场闹剧”。

冻产协议一而再再而三的无疾而终,与欧佩克成员国之间的内讧不无关系。这其中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是,2016年1月16日,欧盟、联合国和美国对伊朗延续12年的核问题最终达成政治共识,取消了对伊朗的制裁。由于伊朗的探明原油储量在欧佩克中仅次于委内瑞拉和沙特,憋了数年之久的伊朗迫切希望尽快出口原油,夺回失去的市场份额。虽然伊朗对于冻产或者减产在表面上表示支持,但事实上对伊朗而言,冻产是根本不能妥协的事情。

这对已经过剩的全球原油供应市场无疑不是一个好消息,冻产协议几乎成为一纸空谈。

戏剧性的是,同样饱受油价下跌之困并已经为了达成冻产协议而做出大量努力的俄罗斯,在冻产协议即将付诸东流的最后时刻,主动承担了非欧佩克国家冻产的主要任务。

最终,欧佩克在2016年11月30日达成了冻产协议,决定2017年1月开始每天减产120万桶。其中,沙特承担了大部分减产任务,伊拉克也承担了一部分减产任务,伊朗则得以小幅增产。

协议达成后,一度推动国际油价飙升近10%。但基于欧佩克过往对冻产协议的执行情况,以及各成员国自身的“小算盘”,业内对这一冻产协议的执行力并不看好。

由于美国发起的页岩油气革命等因素引起全球原油供给过剩,同时全球经济放缓,造成2014年开始油价呈断崖式下跌态势。

值得注意的是,油价下跌两年多以来,尤其是在冻产协议达成的过程中,一个不同以往的现象是,本身肩负着对油价起平衡作用的欧佩克组织渐渐失去了这个能力。事实上,在很多人看来,油价走低也就是欧佩克国家与美国的一场较量。然而,在这场较量中,欧佩克国家与非欧佩克国家之间的角力正在发生着改变。

有专家指出,美国页岩油气的实际生产成本比想象的要低得多,经过两年多来的考验,并没有被欧佩克完全挤出市场。相反,欧佩克的石油输出占比从原来的50%左右下降到了现在的30%左右。而这个比例,目前已经无法支撑调节市场、决定市场的能力。

反观美国,为达到美国能源独立的目的,2016 年11月,新当选的美国总统特朗普实施新的能源政策,强调重振传统化石能源,并进一步提升页岩油气产量和原油出口的力度。

与此同时,美国在2015年底解除了长达40年的原油出口禁令,为美国石油涌入全球市场特别是亚洲市场开辟了道路。

欧佩克的石油输出占比从原来的50%左右下降到了现在的30%左右。而这个比例,目前已经无法支撑调节市场、决定市场的能力。

上游产量、投资:双双缩水

油价下跌,上游板块受损最重。

据伍得麦肯兹公司对全球400多个上游项目相关数据的最新分析结果,全球2016至2017年油气资本支出与2014年相比将减少3700亿美元,减幅达30%。

国际油价戏剧性的下跌,造成全球石油行业已大幅削减2015—2020年的上游油气投资计划,削减额超过1万亿美元。

受上游大幅削减投资的影响,2015年全球勘探新获石油发现仅28亿桶,是近60多年以来的历史最低水平。短期看,2016年全球产量降低3%(500万桶当量/日),2017年降4%(600万桶当量/日)。

覆巢之下,焉有完卵。

2016年上半年中期财报显示,我国“三桶油”上游板块全面亏损。其中,中石化勘探及开发业务亏损219亿元,同比增亏201亿元;中石油的勘探与生产板块经营亏损24亿元;中海油虽然没有具体披露上游经营状况,但作为中国最大的海上石油及天然气生产商,上半年净亏损为77亿元,上年同期净利为147亿元。

低油价引发的盈利状况大幅下降,直接导致2016年“三桶油”在上游勘探开发上的投入大幅收缩。

在不久前举办的《2016中国能源报告》发布会上,中国石油经济技术研究院研究员刘克雨说:“2015年,国内三大石油公司在石油勘探开发上的投入,已经从2013年高峰时期的4200亿元降到了2800亿元。2016年,计划完成2500亿元,但目前完成情况除了中海油以外,中石油和中石化1到9月才完成了不到30%。”

受此影响,2016年国内原油产量受到巨大冲击。

国家发改委公布的数据显示,2016年上半年国内原油产量同比下降4.8%。而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表明,2016年9月,规模以上工业原油产量同比下降9.8%,而前三季度原油产量同比下降超过6%。我国原油产量首次出现大幅度减产。

不可否认的是,中国原油产量的降低,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目前国内大量进口原油以受益于仍然处于低位的国际油价。当然,国内原油生产成本普遍在50美元/桶上下,也是石油公司受到重挫的关键因素。

原油进口:多元化与历史新高

与原油产量下降相反的是,国家发改委公布的数据显示,2016年上半年我国原油和天然气进口依赖度创历史新高,原油和天然气进口量分别占总消耗量的64%和35%。其中,原油进口量同比增长14.2%。

事实上,在国际油价跌入低谷的2015年,我国的原油进口量就已经不断攀升。根据海关总署2016 年1月13日发布的初步统计数据,我国在2015年的原油进口量同比增加了8.8%,达到创纪录的3.34亿吨(大约670万桶/天)。2015年4月,中国更是以每天740万桶的进口速度超过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原油进口国。

中国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长林伯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此番油价下跌,是我国加快石油战略储备的黄金时期。2016年和2017年的国际油价持续维持在低价位,中国将在这两年内完成国际能源署设定的90天安全标准线。”

在进入新常态、经济放缓的大背景下,国内石油需求量并无明显增长,大量进口的石油主要被用于填补之前一度空缺的国家石油战略储备。同时,中国的原油进口正日益趋向多元化。

在2015年的中国石油进口中,仅沙特和伊朗两国就占了四分之一。2016年7月9日统计数据显示,俄罗斯已经成为中国市场最大的原油供应国,在近期连续3个月内出口量已超过沙特。

2015年5月,中国石化旗下茂名石化1号常减压蒸馏装置开始加工处理美国原油。这不仅是中国石化首次加工美国原油,也是美国2015年底解除长达40年的原油出口禁令后首次出口原油至中国。

美国原油出口禁令解除,使我国的原油进口来源进一步丰富,从而减少了对俄罗斯、沙特、中东产油国的依赖。

全球油气并购:活跃度由低到高

按照以往规律,油价走低,并购交易市场应更加活跃。但本轮油价持续低位期体现出的一个特征是,全球油气企业并购尤其是上游企业并购交易较之以前油价低潮期时的活跃程度有所下降。

2015年,全球油气并购额达到近10年来最低。因此,2016年年初,持续的低油价和尚不明朗的趋势令部分分析机构做出悲观的预测,认为并购交易的总体情况不会太好。不过,结果并非如此。

专家分析,总体来看,2016年的全球油气业并购情况好于2015年。就上游来说,美国有将近600亿美元的交易额,主要是在非常规油气领域,产业投资者和私募股权投资者都很活跃。页岩油气的生产弹性和价格弹性,使得北美的交易比起其他地区活跃太多。而除了美国外,全球其他地区还有600多亿美元的交易,总体数额虽然不比以往的高峰年度上游交易,但已经超过了2015年。

除了美国外,2016年并购交易最活跃的国家还包括俄罗斯和加拿大。俄罗斯的交易额达到近300亿美元,占了国际上游交易的40%。加拿大则达到160亿美元左右。相对而言,其他地区的上游油气交易则显得较为寥落,10亿美元以上的上游交易不超过5个。总的来说,上游油气交易还是要看北美,而且北美中小型交易在数量上也很多。

历史上看的话,在油价低迷时期的全球大规模油气并购出现过两次,分别出现在20世纪80年代前期和20世纪90年代末。

20世纪80年代前期的大规模并购,主要是哈伯特石油峰值论加剧了跨国石油公司对资源枯竭的恐慌情绪,以及第三世界国家石油工业国有化运动收回石油公司大部分区块资产所致。

20世纪90年代末的大并购,则是由于油价的触底强势反弹。当时油价最低跌至10美元/桶以下,几乎没有继续下跌空间。而全球经济开始好转油价上升,油气“抄底”态势明显。

2016年,除了2月壳牌完成了约530亿美元收购英国天然气集团(BG)这一大型交易外,上游并未发生其他大的交易。

与此同时,2016年中下游的并购情况也好于2015年。中游的交易额达到1500亿美元,成为近6年来的第二高交易额年。

在油服领域,2016年10月底,通用电气(GE)的油气板块宣布并购全球第三大油服公司贝克休斯,共同缔造新的油服巨头。该并购案若能顺利完成,合并后的新公司年营收可达到320亿美元。这一事件,再算上Technip 并购FMC的140亿美元交易,将油服板块的并购交易额推向2015年的两倍。

相对于并购数据上升的国际市场,国内“三桶油”则显得较为沉寂,没有瞩目的并购交易。一方面是因为对油价态势走向的看法不确定,不敢轻易出手,另一方面则是由于对国企实行投资终身追究制,更加强调并购交易的商业属性和盈利性,致使国内企业海外投资更为谨慎。当然,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原因在于,市场上并没有真正特别好的资产出现。尽管根据伍德麦肯锡的分析,目前市场上有3000亿美元的上游资产待售,但这些资产属于“没有买方的买方市场”。由于买卖双方对于资产价值预期的差异性,导致了我国“三桶油”观望较多、出手较少的情况。全球也同样是如此,因为买卖双方对于资产价格、未来油价预期的不同,导致了买卖双方很难就交易价格能够达成一致。如果油价能够稳定在50美元左右,反而有利于2017年上游的并购交易,因为买卖双方有可能对于价格预期达成一致。

责任编辑:石杏茹

znshixingru@163.com

2016年,我国原油进口依存度再攀高峰

供图/CFP

猜你喜欢

欧佩克油价油气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第六届编委会
《非常规油气》第二届青年编委征集通知
《中国海上油气》2021年征订启
油价上涨的供需驱动力能否持续
2019年国内外油价或将波动加剧
2019年上半年豆油价低
石油:油价连涨六周 终迎一记暴锤
2013全球主要油气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