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升的创新创业教育探索
2017-02-27廖翠玲
廖翠玲
(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广东 佛山 528333)
摘要:大学毕业生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大学生就业关系着个人的未来发展,关系着社会的安定团结。但是,大学生就业难已经成为事实,因此,高校必须深化教育体制改革,重视对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提高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用创业带动就业。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创新创业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49-0244-02
大学生在校期间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培养的综合能力是大学生就业的基础,也是各大高校教育的重点。但是随着大学生就业压力的增大和市场对人才的重新定位,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已经成为高校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1]
一、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内涵及构成要素
(一)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内涵分析
1.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概念最早是由吉林师范大学的郑晓平教授。郑晓平教授认为,大学生就业能力是指大学生通过在校期间的知识学习、技能培训和综合素质的开发,所获得的能够实现就业理想、满足社会需求,实现自身价值的本领。
2.大学生就业能力不同于大学生在校期间学习的知识和技能,而是基于所学知识和技能、培养的综合能力而产生的,可以实现就业并保持工作的能力,是在就业领域实现的潜能的自信和个性心理特征的综合。[2]大学生就业能力也不同于“职业能力”,职业能力是指可以“胜任特定职业的能力”,而大学生就业能力是指可以“实现在不同领域中的就业需要的能力”,也就是所说的就业能力的迁移性。
(二)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构成要素
1.专业素质。专业素质是大学生就业的基础,是用人单位选择大学生的关键因素。专业素质需要大学生在校期间认真学习专业知识,通过专业技能训练,将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紧密联系所形成的能力与素养,并能够运用专业素质更好地完成工作。
2.职业素质。职业素质是用人单位对大学生职业能力的选择标准,包括适应能力、交往沟通能力、表达表现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协同合作能力、实践与执行能力等工作中应具备职业能力,同时,爱岗敬业、诚实守信、乐观向上、良好的道德品行等心理素质和道德素质也是用人单位选择大学生的重要标准。
3.求职能力。求职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了大学生的就业水平。求职能力包括对求职信息的收集与整理能力、抓住机遇能力、自我推销能力和自我决策能力等。掌握好的求职技巧和发放,能使大学生在激烈的求职竞争中脱颖而出,实现求职目标。
二、创新创业教育及其发展现状
1.创新创业教育的主要内容。创新创业教育主要包含两个内容,即创新教育和创业教育。创新创业教育并不是两种教育的简单相加,而是从理念和实践两个方面将二者深度融合的一种新的教育模式。[3]在创新创业教育模式下的高校教育,应在知识培训的基础上,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理念、创业意识,从而发挥创新创业能力在个体的职业规划中创造性作用。
2.创新创业教育的目标。创新创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具有创新创业意识、创新创业能力、创新创业人格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这是适应社会发展和对人才的需要所做出的教育模式改革。
三、创新创业教育之于大学生就业
1.创新创业教育培养了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理念。创新创业教育培养了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理念,改变了传统的就业观念,指导大学生进行新的职业规划。大学生是一群有着积极进取精神的年轻群体,通过创新创业教育激发大学生的创造潜能,树立通过自身实践来实现自身价值的理想,充分发挥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和主观能动性,从而减少阻碍大学生就业的主观因素。
2.创新创业教育有效地培养了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新能力,补齐了大学生缺乏创新意识和管理能力的短板,是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和就业率的有效途径。
3.创新创业教育提升了大学生理论指导实践的能力。从对大学生就业难的因素分析可以得知,很多用人单位除了要求大学生应具备较强的专业知识之外,更看重大学生将知识转化为生产力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基于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创新创业教育路径
(一)深化教育体制改革
高等院校是培养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摇篮,要想发挥创新创业教育对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提升,必须要深化教育体制改革,从国家教育大环境上重视创新创业教育。
1.转变教育观念。很多高校受传统人才培养观念的影响,在课程设置和教学模式等方面偏理论化、应试化,大学生往往具备充足的知识储备却缺乏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导致就业能力不强,缺乏创新精神。
2.改革教学模式。改变传统的灌输式教育,利用现代化教学方法,开阔学生视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新欲望,提高技能培训和实践经验的教学比例,鼓励学生进行创业体验,指导学生进行职业规划,提高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3.重视教师的队伍建设。可采用考评机制鼓励教师提高的教学素养,鼓励高校教育工作者深入研究创新创业教育,树立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观念,从教学方法、教学活动、教学目标等各方面全面实行创新创业教育,提高教师队伍的创新创业教育水平。
(二)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
1.培养大学生的竞争意识。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市场对人才的需求要求大学生要提高竞争意识。只有这样,才能促使大学生全面提升自身能力,使自身发展满足市场竞争的需要,从而实现就业。
2.提高大学生的专业技能。用人单位将大学生的专业技能视为选择的首要标准,所以,创新创业教育应注重提高大学生的专业技能,丰富专业基础知识,强化专业技能,从而在岗位竞聘时打动用人单位,实现就业。
3.提高大学生的基本工作能力。现代大学生的基本工作能力不强,主要表现在不能正确面对困难和挫折、心理承受能力较弱、缺乏爱岗敬业的责任心和职业道德、与人沟通的能力和团队意识不强等。
(三)切实促进大学生就业技能提升
1.提升就业信息的收集和处理能力。面对竞争激烈的就业形势,大学生要提升自身对就业信息的收集和处理能力,准确定位符合就业需要的职业岗位,结合自身素质和能力,力求在就业大潮中有的放矢。
2.提升自我决策和自我推销能力。长期以来,大学生在就业环节一直处于被动地位,不能充分发挥自身特長和优势在就业竞争中展现自己和推销自己。所以,创新创业教育应提升大学生的表达能力、交流能力,激发大学生展现自我的欲望,提高大学生自我推销能力,化被动为主动,提高就业效率。
3.培养应聘技巧和策略。促进大学生就业就要提高大学生的应聘技巧和策略,通过对大学生进行应聘技能和策略如心理引导、言谈举止指导、谈话策略、沟通技巧等方面的培养,提高大学生的就业技能。
4.做好职业规划。针对当前大学生就业出现的“手高眼低”或“手低眼高”等问题,引导大学生做好职业规划,从性格特点、兴趣特长、能力素养等方面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分析与评价,确定自身的优势与劣势,准确定位职业目标和发展方向。
(四)引导就业观念改变,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理念形成
创新创业教育要改变学生的就业观念,树立正确的创业观念,培养大学生在面对巨大的就业压力时选择适合自己的,能够促进个人发展,实现个人价值的新的创业就业理念,激发大学生的探索精神和上进心。
在市场竞争如此激烈的当下,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必须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教育,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用创业带动就业,提高大学生就业率和社会剩余劳动力的就业率,无论从个人未来的角度看,还是从社会发展的角度看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研究价值。
参考文献:
[1]张蓓,王心刚.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探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4,(37).
[2]邢善萍.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探索[J].山东高等教育(原刊名: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2014,(4).
[3]艾华,周彦吉,赵建磊,等.创新创业教育对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作用研究[J].北京教育(高教版),20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