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生若只如初见

2017-02-27杨帆靳建红

教育教学论坛 2016年49期
关键词:黛西心理学特征

杨帆+靳建红

(河北经贸大学,河北 石家庄 050000)

摘要:《了不起的盖茨比》是菲茨杰拉德最具影响力的一部小说,具有半自传性质的作品,也是描写“美国梦”幻灭最出色的一部小说。经典的美国梦,片片金钱做瓦,爱情做梁柱。身为“爵士乐时代”下的青年人,他沉溺于那个时代的纵情享乐,但同时又清醒地认识到浮华生活背后的残酷社会本质,这是一个等级界限分明有着玻璃天花板的社会,上层社会是你可望不可及的,纵使你靠双手打拼获得家财万贯,也难真正跻身于上流社会。因而他对那个时代爱情的看法是矛盾的:既感到悲观迷惘,但是又不放弃希望,表达了对现代社会的焦虑。本文通过对黛西、盖茨比所生活的年代和家庭背景的介绍,以及他们在在现实生活中的行为投射,从心理学角度概括了各自主要的心理特征,从侧面展示了在不同心理支配下的不同行为预示了这段爱情必然走向灭亡,这些行为交织碰撞在一起具有一种扑朔迷离的神话色彩,恰又被作者赋予了深刻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心理学;黛西;盖茨比;特征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49-0127-04

一、黛西主要的心理特征

1.唯我独尊的自恋心理。黛西,从小生活在在美国南部肯塔基州路易斯维尔(Louisville)上流社会的家庭里,身份显赫,衣食无忧,美如梦幻,在传统守旧的家庭观念的熏陶下,黛西并没有接受良好的教育,养尊处优、追求奢华是她的生活重心。她的嗓音低沉而富有磁性,所有的装扮都显得甜美可人,泰勒军营的青年军官个个都把与她结识交往视为荣耀。从小就养尊处忧备受宠爱和羡慕的黛西已经习惯了众人的追捧,“芝加哥的人们还想念我吗”是黛西最想从尼克口中听到的答案,而尼克自然也附和了她的虚荣:她是芝加哥人们非常想念的人。[1]这种急于想从尼克口中得到肯定的表现只不过是黛西沉迷于幻想的自恋人格的体现。

2.享乐主义的本我心理。黛西在盖茨比被派到国外战场上的时候已经深深地爱上了他,但是长时期的不能见面让黛西不由得心生抱怨,黛西还很年轻,她生活的世界又是那么的空虚,在盖茨比离开黛茜去前线后,黛茜的生活变得更加百无聊赖,她频繁地出席社交舞会。她不明白盖茨比为什么在战争结束后还不快快回国,她写给盖茨比的信里表現了她对分离的焦虑,她几乎感觉到绝望。她对盖茨比的感情经历了三个时期,抗拒-绝望-隔离,所以她不想再等待遥遥无期的爱情,她需要触摸得到的幸福。汤姆的出现满足了黛西所有的需求,汤姆的身躯壮硕,有不错的社会地位,能为她提供体面的生活,这让她感到满意,所以抛弃了对盖茨比的誓言嫁给了汤姆。在爵士时代,女人结婚仅仅是为了金钱和地位,不是因为爱。对于她来说,势力的喜悦和欢乐,所有的一切,包括生活节奏、人的情感都是规定好了的。以至于她希望自己的女儿长大后做一个美丽的小傻瓜,有享不尽的荣华富贵,就像她当初选择了荣华富贵一样。在她看来爱慕虚荣没有什么不好。她是如此的世俗,爱慕虚荣,并且冷漠得如同当时的社会。

3.泛滥爱情的投射性心理。婚后的黛西虽然有着别人羡慕的光鲜亮丽的生活,但是她是不开心的,她试着去做一个好妻子,所以当汤姆出事的时候她像一个女仆一样在圣巴巴拉的旅馆里照料他,无微不至。但是这一切并不能锁住汤姆的心,黛西生女儿的时候汤姆并没有陪在黛西的身旁,而是在外面与情妇默特尔厮混。汤姆和他情妇的事让黛西感觉糟糕透了。她无法放弃汤姆带给她的财富和社会地位,所以只能默默忍受汤姆的行为。然而当尼克邀请黛西来家里喝茶时黛西看到满屋的鲜花竟认为尼克爱上了自己。当和盖茨比久别重逢时,对盖茨比旧情复燃,黛西故意触碰了盖茨比的手并含情脉脉地看着他,黛西是盖茨比永远无法抗拒的力量,两人重新陷入热烈的爱情中。虽然黛西对盖茨比的初恋情结是一直深埋内心的,纯真少女时期的黛西为盖茨比奉献过真挚的爱情,因此现实生活的不如意更让她渴望重温以前的幸福,对她而言,现在的物质满足只是提供了一个美轮美奂的生活舞台,一场华丽的表演,作为演员,她需要能够欣赏她美貌的眼睛、倾听她曼妙声音的耳朵,盖茨比看她时的眼神是所有女人都向往的,但是黛西已经结婚,所有的理由也不足以说明她背叛汤姆是对的,她痛恨汤姆的沾花惹草,却又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投射性认同了这种不道德的行为。当黛西埋进盖茨比华丽的衬衫堆中号啕大哭的时候盖茨比温柔的叫着Daisy,Daisy,他想知道是什么让自己心爱的女人心生难过,然而对于黛西来说过去的四年又岂能是几句话能简单概括的,她无法说出自己心里的苦闷,更或者伤心自己一并沦为了感情的奴隶,所以只能谎称自己因为从没见过这么多漂亮的衬衫而难过。

4.阿尼玛斯的消极心理。瑞士著名心理学家卡尔·荣格把女人潜意识的男性性格,可以有多个,称之为阿尼玛斯。男人潜意识中的女性性格,只有一个,称之为阿尼玛。阿尼玛斯对女性有双重影响:一是在行为上表现出积极和消极的形象;二是对现实中的男性产生投射。第一,阿尼玛斯的积极方面体现在黛丝在少女时期对爱情坚定不移的态度。然而,阿尼玛斯的消极影响在黛丝身上表现得更为突出。婚后的她变得像汤姆一样毫无责任感。即使已为人母,她并不真心关心自己的孩子,当她提及她的女儿时,她很冷漠,不同于其他父母。黛西认为盖茨比的金钱来源于自由经营,可是当她听汤姆说盖茨比是一个大的走私者并且做非法活动时,她感觉到了极大的不安全感,最后选择跟自己的丈夫继续生活。甚至在撞死梅特尔之后,她毫不犹豫地逃走。为了保住自己所谓的社会地位、优裕的物质生活,她竟然默认了是盖茨比撞死了美特尔,并附和了汤姆的密谋狠心地离开了长岛。盖茨比为她而死,但她对盖茨比的死丝毫没有羞愧感。这就是让盖茨比殉命的女人,在死的前一秒都在喊她名字的女人,没有出现在葬礼现场,也没有献花,只想着赶紧躲开这个“是非之地”。[2]第二,黛丝内心的阿尼玛斯先后被投射在她的两位恋人身上。一开始她与盖茨比情投意合,在经历过爱情与现实分离之间的挣扎后,黛丝屈服于以物质财富为代表的男性力量的诱惑。可以说,黛丝想要的不只是单纯的关心和爱护,更是披着爱情外衣的金钱。当爱情远离时,她便用华丽的外表掩饰自已的空虚,而这一“本我”的需求如同催化剂促使阿尼玛斯的力量在其体内不断滋长,追求原始的快乐,放纵自己,从而将原本单纯的她逐渐腐蚀,最终沦为浮华世界的一员。

二、盖茨比主要的心理特征

1.为梦想而活的单纯心理。自少年时期盖茨比就有不同寻常的决心和毅力,他以制定学习和身体锻炼计划来约束自己,并决心通过努力改变自己卑贱的命运。上天眷顾,在17岁的时候他获得了丹·科迪的帮助过上了像样的生活,构建了自己理想的形象,并始终不渝地为实现自己的目标不懈奋斗。他曾以不透露自己身份的方式和泰勒营的其他军官一起去看黛西,他被黛西迷得神魂颠倒,黛西的家让他感到诧异,在这之前他从来没有见过这么漂亮气派的房子。那房子里有一种让他不敢大口喘气的东西,或许完全是由于黛西在里面的缘故,但是那房子对黛西却是那么的平淡无奇。那时候已经有许多男人已经爱上了黛西,这对于盖茨比来说也是一种诱惑,甚至让他激动,黛西在他心中的价值也成倍的上涨,拥有黛西何尝不是他的梦想。然而他心里明白,可以去黛西家完全是偶然,无论有多么辉煌的未来,当时他也只是不名一文的穷光蛋,他的制服就像是一件无形的斗篷,随时都可能滑落。他甚至覺得自己卑鄙无耻,因为他占有黛西的手段并不光明磊落,他是用欺骗的方式,他并没有以自己幻想出来的万贯家财做交易,而是故意给了黛西一种安全感,他让黛西相信自己和他门当户对,他完全会给她一种优裕生活。但其实当时他并没有这种能力,他没有一个有背景的舒适的家庭,而且就连他当时所拥有的职位都有可能会随时失去。盖茨比知道,为了配得上黛西只有让自己变得非常富有。所以当他功成名就时他本人对奢华的物质并无多大兴趣,只是“以一种超然的目光俯视着寻欢作乐的宾客”[3]。盖茨比对金钱的追逐是为了取悦黛西、赢回他失去的爱情,他对黛西感情很纯粹,“心灵始终没有因为金钱而被腐蚀,为了爱情他宁愿挥霍所有的钱”[4]。

2.不接受现实的执拗心理。盖茨比心里明白自己只是个一文不名的穷光蛋,可是上流社会的“身份”和美丽妖娆的黛西都是他想要得到的,他不甘于接受现实,“一直追逐着某种冥冥想象之中的成功的圣光,一种像出现在明天的地平线上的一个海市蜃楼般熠熠生辉的身份”,盖茨比的“错误”在于他构建了一个与现实不相符的理想,而意识到梦想与现实的差距后“又执拗的拒绝承认现实”[5]。黛西与盖茨比分手让盖茨比痛苦万分,他坚信黛西是如此好的女孩,一定是金钱蛊惑了黛西的贞洁,他认为只要努力奋斗等到腰缠万贯的时候就可以把黛西夺回来。黛西成为他的理想、美梦、奋斗目标和整个生活的中心。为了黛西一切都是值得的,当弃他而去的黛西重新投入他的怀抱时,盖茨比觉得自己受尽磨难后终于能实现自己的伟大梦想了,“黛西和他会像五年前一样重新开始”。可是过去的时光不可能倒流,错过的爱情不可能回来,黛西已经嫁为人妇,现在的黛西也已经不是五年前的黛西,黛西沉浸在金钱带给她的快乐,享受着高高在上的贵族生活,迷失在金钱和享乐之中。黛西此时的爱已经大不同于从前,现在更多的是被盖茨比光鲜帅气的外表所吸引,并从盖茨比那里填充自己内心的空虚。盖茨比深陷于自己的幻想不能自拔,到最后都没有意识到自己的梦想从未实现过。

3.爱慕虚荣的自卑心理。盖茨比出身贫寒,他的双亲只是北达科他州贫困潦倒的农民,他从未承认过他们是自己的父母,在他的臆想中他是上帝之子。为了改变命运,年仅16岁的盖茨比离家出走很远很远,从此踏上了自己的寻梦之路。他渴望改变自己卑贱的命运,坚信只要努力就会成功。他痛恨农民的家庭背景,总是否认自己的出身,他太想实现“美国梦”,但是实现美国梦岂是那么容易的,最终他用非法手段奇迹般地从身无分文到获得巨大的财富和荣誉并跻身于上层社会。然而,上层社会并不是他所想的那样,虽然盖茨比通过金钱和上层社会建立了联系,但他仍然不能被富人们所真正接受。出身卑贱是他心里永远的痛,也是最不能触碰的底线,所以当汤姆揭露盖茨比不法身份并羞辱他永远都不可能跟他们相提并论的时候,盖茨比冲动地抓住汤姆的衣领冲汤姆大喊,那种歇斯底里的愤恨是其他人所不能理解的。自卑的心理一直伴随着盖茨比,他努力使自己外表看起来很强大,用金钱来掩饰自己内心的不安全感,用金钱来换回自己的爱情。如果一开始没有掩盖自己的真实身份,没有用欺骗的手段获得这份爱情,而是坦然的接受真实的自己,或许就不会一直去迎合别人,也不会因为坠入爱河而犯下大错。

4.冲动的本我心理。弗洛伊德认为,人格结构有3个层次,即为人熟知的本我、自我和超我。本我,是指最原始的我,是天然、自然的我,包含生存所需的基本欲望、冲动和生命力,本我是追求快乐避免痛苦的,是无意识的,不被个体所察觉;自我,是指“自己”意识的觉醒,是人类特有的自我探寻的开始,自我的机能是寻求“本我”冲动得以满足,而同时保护整个机体不受伤害,它遵循的是“现实原则”,为本我服务;超我,是人格结构中代表理想的部分,它是个体在成长过程中通过内化道德规范,内化社会及文化环境的价值观念而形成,其机能主要在监督、批判以及管束自己的行为,他所遵循的原则是道德原则。人格的这三个层次通过相互协调使得各自能在自己所处的部分正常运作。然而,当这三个部分不能协调彼此之间的矛盾,作为人格实体的人就会对自己产生不满。在上世纪20年代的美国,出身于贫苦农民家庭的盖茨比,通过自己的努力家产万贯以后却在自己的豪宅之中夜夜笙箫,极尽奢华之能事,花费血本大操大办只是为了收买一个早已嫁入豪门的少妇之心,终其原因是因为拥有黛西是他当年的梦想,只有当一切按照自己设定的规划全部实现的时候才不枉自己这么多年激烈的生存斗争,欲望得到满足是他遵循的“快乐原则”。盖茨比自私、任性、浅薄、有些缺乏耐性,他就是这样一个由“本我”支配的人,但是又不得不承认,盖茨比“对于人生的希望具有一种高度的敏感”,并称之为某种“创造性气质”——“一种异乎寻常的永葆希望的天赋,一种富于浪漫色彩的敏捷”。[1]“这种天赋我在别人身上从未看到过”,它从未挣脱出盖茨比的内心,或者换句话说,他一直隐藏于盖茨比的潜意识之中,这种潜意识不断在受到来自主体超我思想的压抑和抵抗,这种被压抑的东西最终就被合并到本我当中去了,成为他的一部分。

三、结论

盖茨比和黛西都有着丰富的憧憬和缺失的人格,他们活着,积极而无奈,彼此都受到两个方面观念的影响,幼稚地认为最优越的生活即将到来,同时又意识到催生这种情况发生的条件存在于无可挽回的过去。黛西深爱盖茨比但最终与汤姆步入了婚姻的殿堂,他们的感情是虚假的,是金钱和美色的结合。盖茨比深爱着黛西最终导致自己走向了“死亡”,但肉体的“死亡”并没有让爱情伟大,使之永恒,相反,盖茨比的死反而证明了他苦苦追寻并为之付出一切的爱情是多么的虚幻与荒唐。

朱光潜曾说“理想的悲剧人物是有一点白璧微瑕的好人”[6]。在《了不起的蓋茨比》里虽然盖茨比的性格单纯,但他为了爱情去非法获取金钱,说明他不是个十分“公正”的人,正属于亚里士多德说的介于好人与坏人之间的人。在盖茨比的心中黛西是一个无人替代的好女孩,事实上黛西纯洁无瑕、温柔美丽的外表下是一个看重金钱的自私自利的不敢与生命抗争的懦弱女子,盖茨比如此单纯的相信黛西会选择他,在他看来,黛西只是需要足够的时间去做决定而已,事实上这都是他自己的一厢情愿,所有的这一切都是他自己幻化出来的美好幻想罢了,黛西对他的爱是建立在物质之上的,黛西需要盖茨比炽热的爱情,更需要盖茨比头上的光环,而真正的爱情从来不是宣扬表面上的奢华,而是强调自我在实现爱情的征途中获得灵魂上的升华和心灵上的归宿。曾经沧海难为水,曾经的怦然心动,曾经的山誓海盟,曾经的美丽爱情,都只是曾经,过去的事情我们不能重蹈覆辙,所有的光鲜亮丽都敌不过时间,并且一去不复返。一味沉浸在过去的遗憾中不能自拔反而使自己最后越陷越深,万劫不复。

当我站在你面前的时候,我从未如此怯懦以至于我甚至害怕直视你的眼睛;我也从未如此勇敢,不论需要面对什么样的结局,我都愿意去试。愿所有撕心裂肺的难过,所有深夜里黯然的眼泪,所有被反复提及的懊悔与遗憾,到结束的时候都可以换回一份以真心换真心的爱情。作者将自己的梦想寄于盖茨比的故事,透过盖茨比映射社会,传递心声。何为爱情,何为真正所求?也许生命就是如此,动时乘风破浪,静时随遇而安。

参考文献

[1][美]弗.司各特.菲次拉德.了不起的盖茨比[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

[2][美]弗.司各特.菲次拉德.了不起的盖茨比[M].巫宁坤,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7.

[3]陈雷.对《了不起的盖茨比》的一种解读[J].国外文学,2002,(2).

[4]尹洪涛.《了不起的盖茨比》的悲剧性解读[J].时代文学,2011,(8).

[5]戴廷红.消失在希望中的绿灯——《对了不起的盖茨比》中象征手法运用的剖析[J].作家.2013.(7).

[6]亚里士多德.诗学[J].罗念生.译.北京:中国戏剧出版.1986.

致 谢

感谢王老师给我们教授《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这门课程,让我对心理学由一无所知到深深的沉浸在心理学知识的海洋。虽说没有接触心理学生活也照旧生活,但接触了心理学会让你生活得更好。心理学,能够给心障者雪中送炭,给健康人锦上添花。感谢老师认真的工作态度,理论讲解、视频音频资料、小组讨论相结合,每一节课都呈现给我们不同的精彩内容,让我们不仅得到了知识的储备还得到了心灵的洗涤,灵魂的升华;感谢老师百忙之中抽出时间关注心理学相关讲座与论坛,定期给我们推送深度好文,每一篇文章在震慑我们灵魂的同时也暗暗庆幸我们又多了一些心理学上面的知识,告诫自己以后不要犯这样的错误。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健康的心理是我们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达到最完善境界的必经之路。

猜你喜欢

黛西心理学特征
大班语言活动:戴眼镜的芭蕾女孩
如何表达“特征”
爆笑心理学
爆笑心理学
不忠诚的四个特征
爆笑心理学
爆笑心理学
浅析《了不起的盖茨比》中黛西的人物形象
抓住特征巧观察
空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