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管齐下打造启发式高效数学课堂探究

2017-02-27顾银凤

成才之路 2017年5期
关键词:启发式教学综合能力教学策略

顾银凤

摘 要:启发式教学是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主动获取新知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通过思考来掌握数学学习方法的教学方式。在启发式教学过程中,不应只关注“启”,应将“试”“准”“巧”与“启”结合,打造高效数学课堂。

关键词:启发式教学;小学数学;教学策略;综合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7)05-0060-01

随着数学教育的不断发展,启发式教学逐渐成为当代数学课堂教学的主要方式之一。启发式教学的实质是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数学教师的引导性,引导学生这一课堂主体主动获取新知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通过思考,掌握数学的学习方法。然而在数学教学中,启发式教学单单注重“启”是不全面的,应进行全面考虑,展开高效的数学启发式教学。实践证明,如果将“试”“准”“巧”分别与“启”结合,就能够打造高效的数学课堂,启发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综合思考能力。

一、试,引导探究

在数学启发式教学中,教师应将“启”和“试”结合,即注重教师的启发作用与学生的尝试体验相结合,目的是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探求知识的主动性,从而引导学生去主动探究,获得新知识。因为尝试体验可以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即使失败了,也能知道自己的不足,为下一次成功做好准备。在数学课本“20以内的退位减法”这一节中,教师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商店里有16支钢笔,顾客买走了9支,请问商店还剩几支钢笔?”教师让学生同桌为一组,分别扮演售货员和买文具的学生,将学生们带入到问题的情境中去。教师引导学生们可以通过数数、拆分等多种方法来进行计算,之后让学生们讨论计算方法。有的小组,学生们拿出自己的画笔一根一根地数数,得出计算结果是16-9=7;有的小组回答“我们将16分成10和6,先计算10-9=1,再计算1+6=7,最后得出计算结果是7”;“我们是这样想的,9 +( )= 16,前面学过加法,所以知道9+7=16,那么16-9=7”。接下来,教师提问相同类型的问题,让学生们摸索出规律,来掌握科学的计算方法。在上述教学案例中,教师让学生们亲自去尝试,启发学生的思维,将“启发”与“尝试”结合,做到了真正高效的启发式教学,让学生们主动去探求知识,自己解决问题,做到了学与思的紧密结合。

二、准,形成结构

众所周知,医生治病讲究对症下药。在数学启发式教学中也是这样,教师应着重注意启发点是否找得“准”。教师应该明确学生的易错之处,帮助学生指点迷津,解除学生心中的疑问,帮助学生形成知识结构与框架。例如,在讲述“平行四边形面积”这一节时,教师首先利用PPT带领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正方形和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然后再拿出提前裁好的平行四边形纸片:“同学们,请大家通过割补的方法,将这个平行四边形纸片变成长方形纸片”。纸片发下去后,同学们很快就将平行四边形变换成了长方形。紧接着教师问到:“切割后的长方形的面积与之前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一样的吗?”学生们异口同声回答“一样”。又问:“哪位同学可以推断出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呢?”教师引导学生大胆推测,最后再给学生们做详细的解释,让学生们印象更深刻。在上述平行四边行面积计算的课堂讲述中,教师找准了启发点,即用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来引导学生们推断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让学生们心中有一个平面图形面积计算的知识框架,帮助学生将新旧知识紧密结合起来,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消化和理解。

三、巧,发散思维

数学课堂上,启发式教学要讲究一个“巧”字。主要是指当学生对于一个知识点迷惑不解时,数学教师要及时给予学生进行点拨,让学生的思维得到发散,教会学生怎样来思考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讲述“能化成有限小数的分数特征”一节时,教师提出问题:“谁能举出一些可以化成有限小数的分数?”学生们积极回答“1/2”“1/5”“1/10”“1/20”等等,紧接着教师问到:“那大家能说说这些数都有什么共同特征吗?”学生们窃窃私语,但又总结不出来,这时教师引导到:“把这些数的分母分解质因数,你们可以发现什么呢?”学生们像发现了新大陆一样,回答:“分母中除了2和5,没有别的质因数的小数能化成有限小数。”教师又问到:“那么3/15这个分数能化成有限小数吗?”学生们判断之后,又对自己刚才总结的特征产生了疑问。最后教师提示到“3/15不是一个最简分数。”经过教师指点,学生们对这些特征有了深刻的认识与理解。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利用启发式教学要在恰当的时间、位置给学生进行点拨,帮助学生走出迷惑,跳出禁锢,有助于学生们思维的发散,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思考能力。

四、结束语

启发式教学方法相对于其他教学方法来说,是一种较开放的方法。将启发式教学方法应用于数学课堂教学中,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值得数学教师注意的是,在启发式教学的过程中,不应只关注“启”,应将“试”“准”“巧”分别与“启”结合,充分发挥数学教师的引导性,引导学生主动获取新知识,打造高效的数学课堂,启发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综合思考能力。

參考文献:

[1]罗传太.新课改对小学数学启发式教学的指导研究[J].成才之路,2012(24).

[2]杨海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如何启发学生敢于质疑的思考[J].亚太教育,2015(13).

猜你喜欢

启发式教学综合能力教学策略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简谈数学课堂中的启发式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