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号文件聚焦农业供给侧改革
2017-02-27严碧华
严碧华
今年一号文件把主题聚焦在“农业供给側改革”,围绕“农业供给侧改革” ,在财政、金融、创新和人才等方面都给出了鲜明的对策。
2月5日,《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公开发布,这是新世纪以来,党中央连续发出的第14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一号文件。
《意见》再次强调粮食安全和促农增收,把主题聚焦在“农业供给侧改革”,围绕“农业供给侧改革”,在财政、金融、创新和人才等方面给出了鲜明的对策。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办公室主任唐仁健指出,近几年我国在农业转方式、调结构、促改革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虽然开了头、有进展,但需要在发展目标上再聚焦,在工作路数上再厘清,在政策举措上再加力。
再次强调粮食安全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
粮食安全在今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再次被放在了突出位置,如何确保粮食安全,文件从数量和质量两个方面进行了解读。
数量方面,《意见》指出,未来中国将按照稳粮、优经、扩饲的要求,加快构建粮经饲协调发展的三元种植结构。粮食作物要稳定水稻、小麦生产,确保口粮绝对安全,重点发展优质稻米和强筋弱筋小麦,继续调减非优势区籽粒玉米,增加优质食用大豆、薯类、杂粮杂豆等。质量方面,上述文件强调全面提升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水平。未来,中国将深入开展农兽药残留超标特别是养殖业滥用抗生素治理,严厉打击违禁超限量使用农兽药、非法添加和超范围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剂等行为。
着力农业供给侧改革
受访专家表示,在保障粮食安全的前提下,如何提高农业供给质量及让农民增收,是这次文件的要义。
正如文件表述:农业的主要矛盾由总量不足转变为结构性矛盾,突出表现为阶段性供过于求和供给不足并存,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供给侧。必须顺应新形势新要求,坚持问题导向,调整工作重心,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开创农业现代化建设新局面。
近年来,《民生周刊》记者在多地调研采访发现,与一些价格低廉的农产品滞销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一些质优、附加值高的农产品开始“走热”,尽管价格不菲。
专家表示,这正是消费终端对农产品差异化需求的表现。正是基于差异化需求,农业需要进行供给侧改革。一方面满足了市场的需求;另一方面,促进了农民增收。此外,还将改变公众对农业的看法。对应的是,农业也需多利用科技的手段不断创新。
湖南大三湘茶油股份有限公司经营山茶油,从种植、加工到销售。公司销售的茶油动辄数百元每斤,而在湖南、江西等山茶树种植大省,茶油企业众多,此前销售的茶油大多在几十元每斤。
价格相差数倍的茶油如何撬开市场?该公司董事长周新平表示,核心在于茶油的品质,但离不开消费升级。“品质与价格,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更关心前者。”周新平表示,事实上优质农产品只有达到合适的价格才能形成良性循环。“如果公司茶籽(茶油原料)收购价格低,农民种植意愿就会低,没有优质的原料,最终自然难以销售优质的成品油。”
在他看来,很多农业企业的失败就是因为千篇一律,没有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而要提高附加值,就得利用科技创新。“大三湘这几年干的事其实就是农业供给侧改革实践。”
在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教授孔祥智看来,《意见》紧紧抓住了农产品供给结构调整这个关键,鼓励农民提档升级,多生产市场需要的优质农产品,同时拓展乡村休闲旅游、农村电商、食品加工等领域,目的就是为了促进农业产业链向高附加值区间延伸。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教授张利庠表示,在推行农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时,主要针对农民“不愿调、不会调、不敢调”的问题,基层政府要注意做好宣传和思想工作,因地制宜,制定和推行有效惠农政策,促进农产品生产结构优化升级和农产品质量提高,由生产导向变为消费导向,提升农产品对市场需求的适用性。
农村金融助力
农业供给侧改革,需要改变传统经营农业企业的思路,金融助力自然不可或缺。
中央财经大学金融法研究所所长黄震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这次中央一号文件中关于加快农村金融创新的内容,不仅规定了有关传统金融机构创新的几个方面:要求传统金融机构确保三农贷款投放持续增长;县域网点下放审批权限等等这些内容。同时,还提出了要求借助互联网技术来加强金融服务,文件明确指出:鼓励金融机构积极利用互联网技术,为农业经营主体提供小额存贷款、支付结算和保险等金融服务。
“可以肯定地说,加快农村金融创新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的重要内容,也是培育农村农业新动能的重要方式。” 黄震说。
培育“乡村工匠”
“我们认为有新意的地方,就是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见物也见人,也就是在农业的主体和人才的保障方面,给予了相当篇幅的关注,提出要积极发展‘三位一体的综合合作,要培育乡村的专业人才和工匠等政策。”唐仁健在上述新闻发布会上如此表示。
唐仁健指出,在美丽乡村建设、乡村旅游发展中,包括民居民宅,既不规范,也不符合乡村地域特点的美观,问题在于很多情况是用城市的理念,用城市的研究院、规划院、设计院去搞农村的设计,这在一定程度上就出现了结合不好的问题。所以今年中央一号文件特别关注,提出今后高等学校、职业院校要开设乡村规划建设、乡村住宅设计等相关专业和课程,要培养一批专业人才,扶持一批乡村工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