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慈母送儿很温情但不必煽情

2017-02-27胡印斌

民生周刊 2017年3期
关键词:母子情老妈妈割舍

胡印斌

老妈妈的不舍,是亲情表露,是母子情深,但如果放置到城乡流动、社会迁徙的大背景下,则更像是农业社会一曲无可奈何的离歌。

今年春节期间,一张离别主题的照片在网上迅速扩散。

照片中,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妈妈把身子探进车子里,笑容慈祥,专注地看着车里的人,眼神里透着无限留恋。据当事人周建海介绍,老妈妈是他母亲,名叫胡仙菊,今年80岁。他平时少有机会和父母亲团聚,今年回家过了一个年,离别时,母亲执意相送,才有了在网上广为流传的那一幕。

照片中的老妈妈,面容是那样慈爱,有着长长的不舍以及不得不舍,这样的情境也让很多人神思恍惚,随之产生强烈的“代入感”,想起了自己的白发亲娘。是啊,每个外出的人心里都驻扎着一个老妈妈,都背负着一片漫漶的乡土、留存着一个离别的镜头。无论离家多远、相隔时间多长,只要稍稍定下心,就会漾满浓浓的乡思。

老妈妈的不舍,是亲情表露,是母子情深,但如果放置到城乡流动、社会迁徙的大背景下,则更像是农业社会一曲无可奈何的离歌。这不仅是因为,孩子大了,总归要离娘自立,这是一个自然成长的过程,也是生命个体“社会化”的必然;同时还因为,在城市化席卷一切的浪潮之下,类似长别离的镜头注定将越来越呈常态化。

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对于当下的很多人而言,城市并不只是一个栖息地,一个可以获得收入的掘金地,混迹都市,更已经成为一种不可逆的生活方式,甚至是生存方式。生活在这里,事业在这里,对未来的期许同样也在这里。尽管总有抱怨,甚至不时也有决然离去的背影,但总体而言,城市因为人群的高度聚集而产生的向心力,至少在当下无与伦比。

这也是为什么总有逃离者,或者返回乡村的智者,但城市的灯火却越来越璀璨的根源所在。当然,每到年节,也总有人会一层層揭开自己的生存密码,将平日里包裹得严严实实的情绪袒露出来,表达对生于斯长于斯的乡村割舍不去的眷恋。而这些情绪也总是能够获得人们的响应,并在复杂的互动中演变为某种非此即彼的判断。

比如,不少人会将片刻的凝视泛化,甚至将城乡不同的生活对立起来;再如,也有人会将这种不舍以及不得不舍的“账”记到城市化上面,因为进城,所以只好割舍下老妈妈;又如,在一些自认为真实反映乡土生活的纪实性回乡作品中,要么视乡村为“沉沦”,一无是处,要么则无限美化想象中风俗淳厚的乡村,批评城市。

说实话,这些“回乡志”不过是一团情绪与一些意见罢了,并非完全真实的乡村,也不可能是完全真实的父亲母亲。进城既是我们每一个人个体发展的正当诉求,也是整个时代演进的必然趋势,任何渲染与煽情,非但不会让进城的人身心安顿,反而会产生更多的浮躁与矫情。

离别本来就是人生常态,也正是在一次次别离中,我们才体味到亲情的美好。

猜你喜欢

母子情老妈妈割舍
消失的尾巴
姐姐妹妹
母子情深
回忆革命老妈妈夏淑琼
母子情深
用心处事
母子情
站台上有位老妈妈
话题
一照值千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