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软通动力:数据驱动智慧城市创新发展

2017-02-27程梦瑶

软件和集成电路 2016年12期
关键词:洞察动力智慧

程梦瑶

在一篇研究智慧城市的论文《创新2.0视野下的智慧城市》中有这样一段表述:“以移动互联、物联网、云计算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应用,推动了创新形态的嬗变,带动了企业、政府组织形态以及社会形态由生产范式向服务范式的转变,重塑了个体在全球化中的力量,也必将推动城市形态的进一步演变。”从这段表述中,我们可以看到,推动城市形态向智能化改变的力量源自科技的创新发展。当企业决定将不断在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领域开拓创新时,解决智慧城市建设中的交通拥堵、环境污染、食品安全等问题将指日可待。

近年来,我们看到似乎有一股暗流在推动着城市的创新发展,这便是数据的力量。作为中国智慧城市建设的领导者,软通动力一直秉持“智慧城市、产业先行”的战略理念。

在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通过运用大数据的信息采集、价值获取、智慧存储等创新技术手段,透过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软通动力为城市提供从顶层规划到建设运营的全方位服务,一直备受城市管理者的青睐。

毋庸置疑,在大数据已经成为产业新能源的时代,政府和企业如何运用城市大数据打通城市管理与建设的上、中、下游产业链,打破城市各个部门的信息孤岛,整合城市各处的优势资源,是中国智慧城市建设与运营的重要前进方向。

那么,软通动力又是如何利用数据建设和运营智慧城市的呢?

软通动力信息技术(集团)有限公司执行副总裁方发和给出的回答是:“我们通过建设城市云,将政务、民生、交通、环境等产业相关的数据整合在一起,通过城市洞察服务,从数据和数据之间的关联性上寻求价值。”在方发和看来,要把城市看作一个非常复杂的有机体,管理者除了要看到静态的物理空间信息之外,还要看到一个动态的时空关系,比如人的移动、交通的变化、经济数据的变化、环境的变化,要将这些信息融合在一起,深入洞察并形成应用,才能产生价值。

目前,软通动力已形成了大数据集成开发平台、大数据可视化平台、数据开放及API开放平台、大数据中心、智慧规划洞察平台和产业大数据洞察服务平台等大数据应用及洞察服务,全方位开拓大数据产业价值链,为城市发展和产业升级提供科技支撑。

正如方发和所言:“以人为本、数据驱动、生态协作,是软通动力为城市和产业发展提供服务的三大法宝。因此,软通动力要做的不仅仅是行业的领导者,更是端到端、全方位的大数据资源整合者。”这种资源整合又该从何处寻找抓手呢?

用互联网思维推动“城市云”发展

智慧城市的发展经历了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和生产要素集聚的初级阶段后,迅速進入了生产要素整合和垂直系统建设的2.0阶段,纵观其发展历程,目前我们所处的则是需要依靠数据资源整合来实现智能化的城市管理诉求阶段。

从现状看,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暴露出了很多层面的问题,比如城市数据出现“孤岛现象”、数据利用率低、数据资产转化率低、数据交易流通受限、数据安全存在漏洞、无统一权威平台、信息化项目运营经验不足等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软通动力在其创始人、董事长兼CEO刘天文的带领下,推出“城市云”平台,并将其打造成城市服务的统一入口,不仅通过大数据中心把城市各个垂直领域的大数据融合在一起,而且还在此基础上形成各种城市大数据洞察的应用,并衍生出API经营方式,通过开放端口,聚合多种服务资源,让政府、企业、市民共享智慧城市建设成果。

这种被称之为“城市云”的平台,通过整合城市数据资源,提供本地化的创新洞察应用服务,提升智慧城市的本地化持续运营能力,给城市用户更好的服务体验。正如刘天云所言,这样的平台应该基于大数据的城市洞察服务,以人为本,以创新为驱动,打造面向政府、产业、民生的一站式服务。

在“城市云”的推动过程中,互联网思维为其注入了新活力。过去,以项目驱动型为主的顶层设计体现了一些较为明显的优势,比如基础设施建设得较为完善,而随着应用经济的兴起,其弊端也逐渐浮出水面,如“数据孤岛”的形成便是其一。

刘天文指出,在互联网时代,体验驱动、场景驱动和数据驱动是主流,因而软通动力的最新做法是,采取互联网模式,让各个城市先把“城市云”用起来,以便能对政务洞察、产业洞察和民生洞察上有直观地了解。同时也通过一些大数据模拟技术,让管理者对智慧城市中的交通、舆情、环保、医疗等多个领域的发展情况提前预判和感受。

这种做法,使得软通动力可以更加便捷地通过大数据及洞察服务,为城市管理者提供城市洞察服务、产业洞察服务和企业洞察服务,并通过万物互联的物联网数据,更加深入地进行分析并提供服务,为管理者的决策提供快捷、有效的支撑。

在这种行之有效的实践过程中,API经济理念成为了一抹亮色。“作为一个数据交换或者共享的渠道,把这个数据打通之后,通过API的方式把数据共享出来。这些数据不能为我所有,但能为我所用。”方发和指出,通过建立各种数据开放API,让开发者能够利用数据进行应用开发,遵循互联网思维所倡导的“用户至上”原则,以用户体验为中心,让政府管理者提供的服务理念更加掷地有声。在另一个侧面上看,通过API开放平台提升数据价值、整合行业资源,也成为软通动力“生态协作”理念的生动展现。

以城市为载体产业是抓手

据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底,我国电子信息产业总规模超过15.5万亿元,市场潜力巨大。如此广阔的市场必将吸引更多的资源投入,大数据产业也将呈现多样化竞争态势。随之涌现的大数据产业链上的新兴高科技公司,无不摩拳擦掌,力争上游。

以城市为载体,是软通动力在竞合关系中不变的理念。如何在风云变幻中坚守住本心,并立于不败之地?软通动力的做法是,在现有生态体系建设基础上,进一步加快大数据产业生态圈建设,发挥生态协作优势,将软通动力在大数据领域的优势转化为大数据生态圈优势,与合作伙伴一起共享大数据产业的红利。

“经济发展和城镇化或者智慧城市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城镇化率每提升一个百分点,就有可能拉动GDP两个百分点。诺贝尔奖得主约瑟夫·斯蒂格利茨先生(Joseph Stiglitz)谈到,21世纪的经济具有两大引擎,一是中国的新型城镇化,二是美国的高科技。中国过去近30年奇迹般的GDP双位数发展,靠的是资源驱动、资本驱动。今天我们要靠创新的驱动,中国也要再找到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方发和的观点非常具有典型性。

他谈到,当他在很多国内外的论坛峰会上谈及中国智慧城市的发展路径时,往往会引起很多人的关注,因为中国地域之广、城镇之密集,形成了一个具有实践优势的应用环境。

“在大数据应用上,中国还是一个没有被完全了解的大型金矿,尤其是在产业互联网方面。”方发和如是说。在软通动力发展智慧城市的过程中,一再强调“产业先行”。

对此,方发和解释道:“在我们的经济转型过程中,从以第一产业、第二产业为主,走到以第三产业(服务业)为主。过去30年的经济发展是靠投资和基础建设拉动,现在是靠内需和消费水平来拉动。我们到每个城市建设智慧城市,一定要找到城市特有的产业,包括新能源、新材料、新一代的信息产业、生物药业等等。能找到这些国家大力扶植的产业很重要,更重要的是要因地制宜,结合地方特色,利用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物联网、3D打印、人工智能、深度学习等数字技术作为工具,帮助这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使它们更具竞争力,更具可持续发展的潜能。这样,当地的经济才会活跃起来。也就是说,产业发展了,经济水平自然就提高了,就能保持良性的經济循环。所以产业先行是抓手,否则经济是无法盘活的。”

精准扶贫:让“产业先行”率先突破

2016年,大数据助力精准扶贫成为热门话题。通过大数据为每个贫困对象制定可量化、看得见、便于落实的具体扶贫措施,而且还能明确各级政府的扶贫责任体系,让每个贫困对象和各级责任人在扶贫系统上的对接关系清晰明了,使得“扶持谁”、“谁来扶”和“怎么扶”这三个关键节点找到了突破口。

在广西的扶贫工作中,软通动力和广西计算中心合作,基于大数据的能力,以达到精准甄别贫困人口,提高扶贫工作效率的目的。这种方式使得软通动力获得了很多政府部门的认可,并建立了良好的民众口碑。这也充分说明,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并非一句空话。

在过去15年的积累中,软通动力通过搭建与扶贫相关的大数据平台,除了帮助政府部门确定精准的贫困情况、确定扶贫主体及匹配相应资源外,还通过相对完整和齐全的各类“互联网+产业”的解决方案,在智慧农业、智慧文旅、智慧物流、智慧金融、跨境电商、中小企业云、创新创业空间等方面,根据不同的需求发力。这种较为完善的商业生态体系,为扶贫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在贫困区域改造传统产业的同时,随着发展新兴产业扶贫指导意见的出台,再次印证了软通动力“产业先行”理念的前瞻性。在精准扶贫上,软通动力已经携手湖北荆门等地重点推进大数据精准扶贫,明确扶助对象及人群特征、区域分布、致贫原因及地方扶贫政策,并结合当地的产业发展,构筑“互联网+优势产业”。

长期以来,软通动力通过大数据洞察,发挥“以人为本、数据驱动、生态协作”的理念优势,积极布局城市云,覆盖民生、政务、产业发展的各个领域,向着“善政、兴企、惠民”的伟大目标不断奋进。

通过先后在全国100余个城市展开“智慧城市”战略布局,软通动力在城市顶层设计、城市管理、环保节能、民生服务等多个领域都取得了行业瞩目的建设成果,这些成果也将伴随着中国城镇化进程载入历史光辉的史册。

猜你喜欢

洞察动力智慧
“洞察”号探测器的火星“第一眼”
“把把脉”,测测火星的“心跳”
“洞察号”登陆火星
胖胖一家和瘦瘦一家(10)
阳光动力
动力船
有智慧的羊
智慧派
智慧决定成败
智慧往前冲,统计百分百(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