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峰对话:走进产业互联网时代
2017-02-27
主 持 人:《软件和集成电路》杂志社总编辑、中国大数据产业生态联盟副秘书长郭嘉凯
对话嘉宾:美林数据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程宏亮
北京智慧星光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总裁白剑波
北京神舟航天软件技术有限公司副总裁何清法
三一重工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助理兼流程信息化总部首席信息官潘睿刚
郭嘉凯:过去10年或者20年是消费互联网比较热的时代,而如今则从消费互联网转向产业互联网,那么未来10年产业互联网发展究竟会带来哪些变化?
程宏亮:首先,这个说法肯定是对的,原来是消费互联网时代,现在则是向产业互联网转移,之所以会产生这样的变化,实际上背后是需求在主导。
过去为什么先从消费互联网开始呢?因为消费互联网相对业务会简单一些,企业和企业之间,客户和企业之间的链条相对简单一些。而产业互联网则相对复杂一些,包括在这个过程当中,积累的数据也是由少变多,或者说由低质量变成高质量的过程。
所以说,在2015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际上对整个产业互联网或者说工业互联网都有一个非常大的推进,也表明中国真正进入产业互联网的时代。
白剑波:刚才程总讲了消费互联网往产业互联网大的方向转变,消费互联网发展到今天非常成熟,渗透到各个领域,产业互联网作为一个更大、更广泛的领域,其实给企业带来非常多的机会。
以数据为核心,以数据处理为核心,我们现在开始进入到产业互联网的建设过程当中,我们现在其中的一个出发点,或者我们自己的一个突破点,就是把我们的技术核心,和以产业为基础、为核心的这样一个园区建设结合在一起,为园区建设提供一个企业服务平台、大数据,把产业的数据、园区的服务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何清法:過去20年,是一个消费互联网时代。有一个说法是,腾讯改变了我们的交流方式,阿里改变了我们交易方式,百度改变了我们获取信息的方式,但是所有这些和消费互联网相关。消费不仅仅是全部,后面需要有实体,产业的互联网就是一个实体的互联网,它改变了未来的发展,实体经济转型比较依托产业互联网。
现在航天产业也提出来,第一要通过产业互联网的方式,通过智能制造这些方面来提升整个航天型号、效率,也能够为国计民生提供更好的服务,可以根据不同的需求组合起来,第二是太空顺风车,第三就是太空的班车,还有第四是太空专车,为高端的客户定制,我们的常规转型模式。
潘睿刚:我在O2O这个领域做过很多项目,在服装领域也做过,非常深刻地了解到,怎样为客户提供全渠道、端对端的销售服务,也有各种方案,我稍微分享一下。
首先我们要抓住客户,我们的80、90后的行为和我们过去有所不同,很多的重工企业在国内国外通过互联网的搜索引擎,就像谷歌、百度等客户搜索机会。这些机会对于我们来说,通过一些互联网搜索引擎技术,可以获得一些新的客户机会,这个我们不能放弃。同时和我们之间的竞争对手,他们在全球有很好的代理商制度。
我们去年,有5千万~6千万投入了搜索引擎,各种网站,法文、德文等在布局,不仅网站布局,也有相关产品的布局,还有各种语言的客服,和潜在的新型客服进行对话,搜索到他们的一些线索,存到后台进行处理。
我们的生产过程当中,其实也做过移动化,在长沙的一些企业也在做移动互联网的工厂,的确可以省去纸质办公的繁琐。把后端的服务全部打包起来,逐步形成前中后,全产业链,通过互联网、物联网进行大数据的集成,为我们的企业,也为我们的客户提供更好的增值服务。
郭嘉凯:可以看到,工业企业已经跨界进入到IT服务领域,那么作为IT服务商又该如何帮助传统企业向产业互联网转型呢?
程宏亮:每个企业有每个企业的特点,作为我们来讲,更多的是为产业链上下游服务。举个简单例子,我们最近一直研究一家公司就是顺丰,顺丰大家知道,给大家最大的印象是顺丰是一家物流公司。
顺丰的速度非常快,顺丰今年有很多的转型,开始卖产品。比如说,今年通过物流卖大闸蟹,因为大家不管去超市还是去别的地方买大闸蟹时都在想,这个大闸蟹新鲜不新鲜,而顺丰可以收取信息,知道你需要大闸蟹,那么顺丰来帮你买,并且买了以后可以很快的送货。
同样,作为IT企业来说我们也在转型。美林数据是一家工业大数据企业,对于我们来讲,我们聚焦到整个产业链中,要把我们服务的那块做深,同时要把整个产业链的数据打通,我觉得未来对于IT服务来讲,可能要由原来的项目制慢慢向IT服务、数据服务这个层面转,这样才能和整个行业、产业深度融合在一起。
郭嘉凯:其实从整个产业的发展,尤其是互联网和传统产业的结合,使得传统产业的界限和边界越来越模糊,在这种情况下,传统产业会变成更加严峻的竞争领域,大数据在其中怎么帮助传统产业,构建升级的过程中发挥作用呢?
白剑波:服务行业也好,他们在过去积累了很多的数据,这些数据在过去做了很多的挖掘;另一方面,刚才我们讲了,消费互联网已经非常成熟,是一个很好的基础。
比如说我们的社交媒体,社交媒体存在着大量有价值的数据,我们怎样挖据出来,服务于传统的产业行业,我们现在做一个事情,基于社交的数据和企业内部的数据,来帮助企业做它的产品创新和产品设计,包括服务型的产品,生产的产品,因为所有的这些产品最后都要服务于消费。
我们消费者反馈的数据,一个是企业内部的数据,有自己的电商平台,另外是从社交网络获得的数据,像微博、各种各样的论坛。我们把两方面的数据融合一起,对数据做挖掘,提取最主要的观点,消费者对产品的意见、抱怨、吐槽,对于产品的一些想法,我们从大量的数据中,把观点提取出来,用文本分析的方法进行归纳和分类,进行分级,最后得出这些观点,得出有创新的点,反馈到产品设计和服务中去。
根本来讲,这个点还是来自数据以及对数据的挖掘,把这些数据反馈到生产环节,希望能够为我们的产业升级,产业互联网化作出我们的贡献。
郭嘉凯:数据本身并不带来额外的价值,只有应用到具体的业务当中才能产生更多的业务价值,那么三一重工是如何对自己的数据进行挖掘和分析,应用到业务和工作当中?
潘睿刚:应用场景特别重要,首先第一步就是数据的质量非常重要,企业在做大数据平台顶层设计时,就应该对此有所考虑。其次就是实际数据的应用场景。
我分享几个场景,第一是通过我们卖出的机器而获得的数据,我们可以知道这些机器在某个省或者某个地区的开工率,其实这个开工率的时间从某种意义上可以反映出这个地区宏观发展水平甚至是GDP的发展水平,是一个可预测的实践。
另一个应用场景是通过对我们机器核心零部件数据的分析,可以提前了解机器零部件的磨损情况,然后和后台的服务台结合起来,形成一些可预测的信息,可以提前采购,避免因零部件损坏而带来的损失。
还有一个场景,我们的企业规模比较大,销量比较大,因此有大量的应收帐款,怎么去向客户收款?可能有的客户会说没有钱,这时我们可以通过设备监控知道他开工的情况,一般企业开工就有钱花了,我们就可以向客户收钱。大家都知道过多的应收帐款对企业的风险很大,而通过数据分析我们可以让这个风险降低。
郭嘉凯:数据的应用场景特别重要,但是对于每个不同的企业来说,都有自己个性化的需求,共性化的需求。作为IT服务商,要能够把共性化需求总结起来给更多的企业提供这种服务,那么美林在搭建工业大数据平台方面有怎样的计划和思路?
程宏亮:美林最大的一块业务是电网,对它的整个客户进行分析是我们最大的业务。大家都知道,现在银行的贷款是基于企业的征信、财务指标等,而我们研究了大量企业的用电数据以后发现很多有意思的状况。
比如某一家制造企业要求银行贷款,但银行对这家企业的经营财务状况并不了解,那么银行完全可以委托我们来做这家企业过去用电量的分析,不要具体的数据,仅要趋势分析就可以,通过分析可以知道这家企业过去一段时间内的业务状况。
另外,我们不但分析这家企业的用电量情况,还要分析与这家企业同样类型的企业,进行对比。同时,还可以对这家企业的上下游企业进行分析,因为上下游企业业务的好坏,意味着有没有人能够给钱,或者说企业生产的产品能不能卖出去。
总之通过整個的工业数据,就将一个企业过去、现在、未来的整个轮廓图构建得非常清楚,这也是我们最近和一些金融机构联合做的服务。
郭嘉凯:对于文本数据的分析是需求量最大的一块,那么在文本数据分析的过程中,怎样才能和企业的应用场景结合在一起?帮助更好地应用大数据呢?
白剑波:这个是我们正在努力做的事,帮助产业和企业做好这件事。刚才提到了场景一词,我特别喜欢场景这个词,文本数据能够干什么呢?我们都在消费信息,很多人看今日头条或者是一点资讯,现在信息服务是做得较个性化,核心一个基础就是做文本分析,对于你过去的阅读习惯、浏览习惯,通过你所阅读过的这些信息,我们对他做这种文本的分析,最后确其定个性化的需求,对于企业而言同样也是这样的。
这其中有相互的作用。我们从另外一个角度看,我们正在做的事情就是给产业园区提供服务,真正的服务对象是企业。比如说,刚才提到的企业想要的服务是什么呢?第一是找个客户,这里想做的就是精准营销,这是我们通常说的获客。另外就是企业做金融的服务,对于园区来讲,特别是为中小企业提供一些金融服务也非常关键。刚才讲到从用电的角度分析判断它的生产决定是否能放贷。
从另外一个角度看,获得企业的基本信息,基于互联网获得基本的信息,还有一个关键的就是从互联网获得其美誉度的信息。我们做过这种对于企业的美誉度信息和互联网品牌的监测。获得这些数据之后,同样可以支撑我们给他提供金融服务,进行决策时的一个依据。
通过这种获得所在行业的信息,以及这个企业本身的信息,交叉的来做最终的判断,基于这些点,可以帮助行业做分析,基于行业的政策和商机,分析各个行业的招投标信息,然后再做文本分析,取得其中招投标的额度,这个行业是否景气,招投标的数量以及金额,可以分析出在行业内的活跃程度。
比如一个企业贷多少钱做什么事,要对行业进行监测,如果这个行业不是很景气在走下坡路,我们就应考虑要不要支持他。从园区讲精准营销对企业是很重要的方式,园区很重要的就是招商。
现在基于我们的企业信息服务平台,我们可以做精准招商。我们选一些企业时要看企业的基本面、品牌的美誉度,基于这些,可以判断这些企业所在行业的前景、政策的扶持程度,来决定是不是引进这些企业,同时研究上下游,基于这些信息最后做出判断和决定,这些核心还是我们对数据和文本数据的挖据。
郭嘉凯:航天航空领域对精准度的要求非常高,数据分析的应用场景应该有很多,那么该如何入手呢?
何清法:我觉得企业切入大数据,还是做一些类似于结合深度学习这方面的探索比较适合,另外如何进行高效的存储和获取,也是需要深度研究的。同时,企业需要有权衡和平衡,我们有很多的经验和教训,比如说从IT的产品厂商、服务厂商,我们的投入和产出肯定最高,但从用户的角度,则非常希望IT企业能够为他量身定制个性化服务。在这里面需要有一个权衡,比如大数据的发展,我们应该对数据进行分类。比如针对文本的数据要对应地处理,针对图的数据进行存储分析,还有针对像视频、音频的文件等等,可能分成几类以后,才能为用户提供更好的解决方案。
郭嘉凯:下面请每位嘉宾讲两个关键词,来概括一下你眼中的产业互联网。
程宏亮:第一个词叫产业生态链,实际上咱们这个联盟也是一个产业生态链。第二个词就是产业升级,产业生态,再往下走就肯定有数据池,有数据池就是共同发展。
我觉得产业升级,因为中国目前的整个工业还属于2.0阶段,和德国4.0有非常大的差距,由2.0如何赶超4.0?用传统的方法肯定不行,必须将整个产业链条以及这些产业的数据打通,未来通过产业数据或者说是消费数据,或者互联网的一些数据来助推整个产业的升级,这是我的两个关键词。
白剑波:一个是社会化营销,但对于产业升级,社会化营销是非常关键的一点,就是解决企业的需求。第二是安全,特别是在我们提到的物联网,最近的一个事情就是,美国找到一家杭州的公司,因为物联网运用到大量的智能设备,智能设备目前已经成为中间的力量,智能设备在联网之后被控制作为肉机导致了网络堵塞,再之前就像伊朗事件,对于核工厂的攻击。对于我们所说的产业互联网、工业4.0、物联网,安全是非常重要的观念,重要的因素还是人,社会化营销和安全。
何清法:我觉得是连接、融合。连接就是把制造商、供应商、客户系统与社会联系起来,就是从产业互联网效率的发展,把整个产业链优化,通过技术的手段连接起来。第二个关键词就是融合,是一种化学的融合,就是两个大数据的融合,这是大数据品牌应发挥的作用。孤立开来没有太多的价值,融合起来可能带来商业模式发挥的变化。我们通过这种连接,能够进行化学连接的融合,提升整个价值链。
潘睿刚:第一个关键词是融合。如何系统地进行集成,就是进行交叉的数据分析,这个确实是目前我们全力在做的事情。第二个是基础或者是标准。标准比较重要,我们无论是内部还是外部,内部来说由于历史原因,可能不同的人做前中后端,数据要求不同,或者流程标准不同,会产生一些行业问题。
如果把标准做好,融合的标准做好,对于未来的物联网发展的公司,是要定义中国互联网行业标准的,各种各样的标准,包括通信企业的标准。物联网有不同的层次,我们应该说两个关键词,一个是融合,一个是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