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汉德资本主席蔡洪平:搭建中德企业合作桥梁

2017-02-27林楠陈媛媛

支点 2017年2期
关键词:支点湖北企业

林楠+陈媛媛

引进那些在供应链上真正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中小企业,中国产业才能实现升级。

原本以為,有着“首富园丁”之称的蔡洪平会很严肃。不过,当顶着满头微卷短发,戴着一副玳瑁眼镜,下巴上还留着一撮小胡子的他,满面笑容地出现时,一股亲切感油然而生。

在投行界里,蔡洪平久负盛名。在就职百富勤投资银行,担任瑞银投行中国区主席、亚洲区主席,以及德意志银行亚太区投资银行执行主席期间,他成功将恒安国际、比亚迪、碧桂园、SOHO中国、阿里巴巴等100多家企业送上市。潘石屹、郭广昌、马云这些富豪,均打上了“蔡洪平制造”的印记。

就在人们期待他继续打造“首富神话”时,蔡洪平突然辞去德意志银行亚太区投资银行执行主席的职务,放弃千万美元的年薪后踏上了新征程——成为了汉德资本主席。

为何放弃了“亿万富翁”的身份,而专注于“中国制造2025”和德国“工业4.0”对接的跨国投资?为何对中小企业情有独钟?请看蔡洪平与《支点》记者的对话。

企业家就应该做实业

《支点》:您被业界称为“首富园丁”。请问您是怎样帮助企业实现财富增值的?

蔡洪平:这更多的与中国当时的大背景有关。2000年到2014年是中国经济爆炸增长的时代,伴随着后工业化、城镇化、国际化和信息化进程,百业兴旺,促进了很多企业的发展。

在这个过程当中,我只是做了一个投资银行家该做的事情。也就是在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一方面提供资金,另一方面提供适合企业发展的建议。

比如,当初许连捷的恒安集团是做卫生巾起家,这其实是消费升级的市场需求。在这之前,中国女性都是用布。同样的道理,婴儿用的是尿布,人们擦嘴用的是手帕。我认为随着消费升级,纸尿裤、纸巾会有很大的市场需求,就建议许连捷做了这些。

《支点》:但并不是所有的企业都能做好,优秀的企业和企业家具有哪些特质?

蔡洪平:从我选企业的经验来看,有几个判断标准。一是企业所在的行业能不能在市场上做大,其实也就是要和民生相关;二是能够帮助人们解决什么问题;三是企业家的第一桶金是从哪里来,如果是靠炒股和炒房地产来的,这没有希望;四是企业家做人是否真诚,如果企业家每次说的财务数据都不一样,铁定做不大;五是企业家对这份事业是否无限忠诚,把它当命一样。

《支点》:您的观点其实是要坚持做实业,然而现在的环境是做实业很难,这怎么办?

蔡洪平:确实,现在的环境并不利于做实业,辛辛苦苦还不如去买三套房。很多企业都设有投资部,其实这就有炒股、炒房的嫌疑,这种心态还做什么产业升级?这种恶习在蔓延,是一个非常不利的局面,我很难评价,这得企业家自己选择。但是,好在现在风投非常支持实业,不少创业者都能拿到A轮、B轮,这值得提倡。

《支点》:想要获得投资人的青睐,您有哪些经验可以分享?

蔡洪平:跟投资人讲自己的项目时,不要把商业原理弄得很复杂。商业道理很简单,其实就是能为人们解决什么问题。所以,最好能在一分钟内,深入浅出地讲明白你做什么,为什么做这事情。

“我叫朱新礼,来自山东。1992年山东苹果大丰收,可是都烂在了地里面。我好心疼,我想到了外国人冰箱里都是果汁,中国人冰箱里都是酒,天天喝得烂醉,对身体又不好。我就想可不可以让苹果不要烂掉,把苹果做成果汁来改善人们的生活呢?后来我就从山东做到了全国。”

这是2007年汇源果汁在香港上市时,我亲自为朱新礼写的路演稿,就是这样简单明了。没有什么花里胡哨的东西,只要商业逻辑讲得通,企业自然就能赚钱。

产业升级要聚焦中小企业

《支点》:20多年来,您在投行做得很顺,为什么选择离开?

蔡洪平:从2015年开始,中国经济爆炸增长的时代已经过去了,这也就意味着过往轰轰烈烈的“造富运动”成了过去时。对我来说,所谓的造富神话也不可能延续。

当时正好是德国推行“工业4.0”,中国推行“中国制造2025”,同时我又发现德国和中国有很好的互补性,德国有好技术,中国有市场和资本。我就希望搭建一个桥梁,根据中国产业升级的愿望,投资一些具备先进生产力和技术的中小企业,帮助他们在中国发展的同时,将他们的技术、要素、生产力与中国企业对接。

前几次工业革命,中国都没有赶上,这是中国第一次站在工业革命的十字路口。实现产业升级,决不能仅靠企业“自力更生”,今天的中国已经是第二大经济体,需要拥抱全世界。在绝大多数行业,企业更应该是自强不息,靠整合全球资源做得更大。

我认为这是一个机会,就有一种奋不顾身的冲动想要去做这么一个事情。中国、德国有关方面都很支持我做这个事情,但他们对我有一个要求是,必须离开德意志银行。

《支点》:所以有人开玩笑说您辞掉了“亿万富翁”?

蔡洪平:我当时的年薪有千万美元,离开时也有不舍。不过,这跟钱没有关系,我穿的衣服破了还是我自己补的,不舍主要是一种情感上的伤感。

而且辞职也没有那么顺利。因为我是亚洲区主席,亚洲区有十多亿欧元收入来自中国。如果辞职需要提前一年提出来,以便有充足的时间找好接班人。但是我的性子超急,我最大的缺点就是怕等。如果等一年,那不等于让我死一样?后来我就说,在我走之前,提前把上半年的订单全部搞定。这样就离开了德意志银行,成立了汉德资本,专注于“中国制造2025”和“工业4.0”对接的跨国投资。

《支点》:为何聚焦投资那些中小企业?

蔡洪平:目前大部分中国企业和外资的合作存在错位。举个例子,合资汽车在我国发展已经有30多年了,这么大的汽车市场,我们学到了什么?是涡轮增压系统?还是发动机?有的只是比亚迪、长城汽车,高端车还是垄断在国外品牌手中,这是中国汽车的悲剧。那么,难道说合资有错吗?当然不是,问题在于工业体系不一样。

我们引进了奔驰、宝马,可说到底他们只是总装线和品牌公司,發动机等核心研发中心都在他们的中小企业那里。那里的中小企业都讲究“工匠精神”,一代一代就是做这个事情。这就相当于只引进了龙头,龙身和心脏都没有进来。我们的工业体系是二元结构,生产研发都是自己做。而他们的工业体系是五元结构,我跟宝马的CEO聊过,宝马有3万多个零部件,起码有2800个外包给了别人。

所以,我们要引进那些在供应链上真正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中小企业,中国产业才能实现升级。

将供应链全部搬到中国来

《支点》:目前,汉德资本的主要关注方向和运行情况如何?

蔡洪平:我们是专注工业4.0的私募基金,主要关注五大领域:一是智能制造,包括工业自动化、机器人及部件、物联网等;二是新材料,包括高性能塑料、碳纤维、纳米技术等;三是重要装备制造,包括传感器、光学元件、气动设备和机电一体化;四是医疗器械,包括体外诊断、骨科、肿瘤治疗等;五是环保技术,包括空气和水体治理、废物回收、节能科技等。

现在已经投了两个项目,一个是联合中国化工、国新国际以9.25亿欧元收购了德国最大的高端塑料和橡胶处理机械供应商克劳斯玛菲集团(KraussMaffei Group),是迄今为止中国对德国最大的一笔投资。另一个是独立收购了意大利的工业自动化及机器人机械手臂末端抓手供货商Gimatic,交易价值超过1亿欧元。

除此之外,我们还储备了很多项目,暂时还不方便透露。

《支点》:最终目的是为了产业升级。如何在中国实现落地?

蔡洪平:这是个很好的问题,任何战略的实施都要落地,否则就没有生命力。我们投了这些企业之后,会帮助他们来到中国市场。进入中国市场时就要本地化,比如机器人项目,可以引进它的设备在中国生产,甚至将研发中心引进过来,逐渐将技术、工艺、材料、加工、服务等聚集成群,将供应链全部搬到中国来。

具体落地到哪里,会选择具有好的嫁接基础的地方。比如,湖北这个地方就不错,工业门类齐全,材料、集成、光纤、通信设备等企业都在成长,能够在“中国制造2025”中崛起。我们就和长江经济带产业基金合作,联合发起了“汉德工业4.0促进跨境资金”,总规模10亿美元。现在运作得比较好,有几个即将落地湖北的项目在谈,主要跟装备、新材料和生物医药有关。不仅如此,前期已经调研了欧盟德语区超过300家企业,目前正在对湖北的企业调研分类,方便后期进行更多产业对接。

“就金融谈金融”毫无意义

《支点》:湖北产业要想得到更多发展,您有哪些建议?

蔡洪平:总体来说,湖北产业基础好,但发展任重道远。湖北有着一大批中小民营企业,他们都做得很好,只是缺少大的标杆性民企和产业集群。在经济下行的形势下,谁拥有大量民企集群,谁就能对抗下来。

当前,第四次工业革命浪潮来临,实体经济将会像前三次工业革命一样,出现“好的更好、差的更差”的两极分化,没有好品牌、新技术、新商业模式的企业,将被时代淘汰。要把握“中国制造2025”的机会,在整合全球资源的基础上,跨越技术、品牌、服务、网络四个台阶。

《支点》:在外围环境的打造上,还有哪些需要解决的问题?

蔡洪平:产业发展需要金融支持,但现在很多情况是“就金融谈金融”,这毫无意义。我在华尔街做了20多年,深刻明白金融不产生任何政绩,它就是个服务业,同样要盈利,要有毛利润、增长率。离开了生产力,金融就是个空头支票。所以,金融发展应以产业为落脚点,扎扎实实地为产业服务。在我看来,湖北需要更多的长江经济带产业基金。

另外,现在湖北自贸区已经获批,可以加速资本流动。未来资本要出境,或者外资要进来,通过湖北自贸区是一个非常便利的通道。这有利于湖北的产业升级。刚才谈到湖北企业应该整合全球资源,去做一些海外收购。现实的情况是,和海外的项目谈好了,签了合约之后,需要进行审批才能汇出资金,而审批流程非常复杂,常常要耗时半年之久,往往审着审着项目就丢了。

当然,如果对外投资资金量很大,10亿美元、20亿美元还是需要管制。但在资金量小的情况下,审批是多余的。上海自贸区通过备案制解决了这个问题,湖北自贸区也有望解决这个问题,甚至还会有更多有利于产业发展的措施。我认为,这对湖北经济发展会是一个里程碑事件。

《支点》:除此之外,湖北自贸区还应该向上海自贸区学习什么?

蔡洪平:作为一个上海人,说句心里话,我认为可以参照上海自贸区取长补短,但上海是民营企业家的沙漠,并不是一个最好的榜样。要向纽约、伦敦这些地方学习,关键是要在具体推进过程中做出自己的特色。

猜你喜欢

支点湖北企业
The rise of China-Chic
企业
企业
企业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驰援湖北
湖北武汉卷
给自己一个支点
找到撬动变革的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