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寻找“杨一民”:360张汇款单的背后

2017-02-27刘林

党员文摘 2017年2期
关键词:杨军好心人汇款单

刘林

30年,一共360次汇款,李树园整整收了30年的汇款单。但从收到第一笔汇款20多年过去,李树园才得知坚持帮助自己这么多年的好心人“杨一民”就在自己身边……

神秘好心人“楊一民”

72个“正”字,一共360次汇款。从上世纪80年代的每月50元到现在的每月300元,李树园整整收了30年的汇款单。

因为肢体残疾,天津市民李树园没有工作,生活一直过得紧巴巴的。从28岁那年开始,一位叫“杨一民”的陌生人通过民警杨军走入他的生活。每个月李树园都会收到一笔来自“杨一民”的汇款。“杨一民”是谁?他为什么坚持给李树园汇款?

汇款单上署名“杨一民”的人,李树园并不认识。他托片警杨军帮他打听一下这位好心人的情况,想当面谢谢“杨一民”。

那时,李树园住在天津市和平区劝业场地区。劝业场是天津市最为繁华的地区之一,但与高楼大厦相邻的老旧房子尚未改造,许多居民住在低矮的平房里。李树园的家就在劝业场附近的一个小胡同里。天津市公安局和平分局劝业场派出所民警杨军就是劝业场的管片民警。他也是“杨一民”与李树园的“介绍人”。

认识李树园一家没多久之后,杨军便找到李树园说:“我一个同学的亲戚叫杨一民,是做生意的,他得知了你们家的情况,愿意每个月资助你们。他会汇款给你,你一定收下啊。”

怎么会有这样的好事?李树园疑惑着。“嗨,你要是不相信啊,这是那个人的电话,你可以去问问。”杨军走后,李树园将信将疑,拄着拐,一步步挪到胡同门口的小卖部,拿起公用电话。“喂,我是李树园。您是要帮助我们家吗?”“啊,是李树园啊,我知道你们家的事情,我做生意赚了些钱,帮助你们一家没问题。你就等着收汇款吧。”电话很快被对方挂掉了。

汇款单很快到了,50元!李树园一家传递着这张汇款单,细细读着上面的每一个字。那一年的冬天,是一家人心中最温暖的冬天。而杨军答应为李树园查找“杨一民”的事,却迟迟没有下文。每次李树园问起,杨军总是回答:“我的同学说他亲戚不让查找,咱就别找了,尊重他吧。”

直到2010年,报纸上的一则消息,给李树园一家人带来了惊喜。去邮局寄钱的杨军因为匿名汇款而被熟人发现,又被媒体报道了,杨军就是“杨一民”!

“杨一民”之缘起

李树园与杨军结识,是在杨军工作之初进行社区走访时开始的。当年,为了尽早熟悉社区的情况,杨军挨家挨户地走访。也正是由于他的这次走访,结识了李树园一家。

杨军一直记得30年前的那一天,寒风刺骨。杨军穿过狭长的小胡同,敲开了李树园的家门。还没进屋,眼前的情景就让他感到担忧:由于年久失修,八平方米的小屋在大风中摇摇欲坠。

走进房门,简陋的几件家具塞满了小屋,一家三口人正在吃的午饭更是让杨军鼻子发酸:狭小的饭桌上,只有一盘清水煮白菜,一小碟酱油,主食是几个窝头。房屋低矮,身材高大的杨军不由得驼着背,低着头。一位年轻人则坐在桌子边,并未站起身来。他身边的床上散乱放着几本书和一副简陋的拐杖。他就是李树园,从小患有小儿麻痹症,双腿不能行走。

杨军了解到,李树园一家人生活贫困,靠两位老人打零工维持生活,李树园在家糊火柴盒,做些简单的家务。李树园虽然肢体有残疾,却是一个特别好强的人,凭自学完成了高中的课程。他这种自强不息的精神,令杨军震撼,而一家人和和气气相互依靠的氛围,更让杨军感动。

走出李树园的家门,杨军径直找到居委会,从上午刚发的100多元工资里面抽出50元,请街道主任转交给李树园。接着,他又直奔市场,买了米、面、油等生活必需品,送到李树园家中。他还找到房管站,请师傅们为李树园家修缮房屋。

面对与自己年龄相仿的杨军,李树园不知道说什么好。街道主任转交的50元钱,却两次被性格倔强的李树园退了回来。他说:“谢谢他的帮助,但这钱我们不能收。”

几天后,杨军兴冲冲地走进李树园家,好心人“杨一民”就这样出场了。

“我们是一辈子好兄弟!”

每个月一次,杨军上午拿了工资,下午就走进邮局,为了避开认识的人,他特意到一个远离辖区的邮局。汇款从最初的50元钱,到后来的100元、150元、200元、300元。杨军省吃俭用,为此戒了烟,衣着也很简朴。

汇款单一月一次准时到,而杨军一周两次,更是准时到李树园家看望。因为工作繁忙,杨军总是休息日前来,不是拎袋面就是买些蔬菜水果。

岁月如梭,不知不觉中,李树园年过30岁,杨军又做起了“红娘”。在居委会的帮助下,来自河北省的小苏走进了李树园的生活。一年后,李树园有了儿子。通过多方协调,杨军为李树园一家申请到了一间面积60平方米的廉租房。看着李树园一家人搬进宽敞明亮的房子后的那股兴奋劲儿,杨军心里特别高兴。

2010年的一天,杨军照旧到邮局汇款。他正低头填写汇款单,旁边一个人拍拍他的肩膀:“老同学,给谁汇款啊?”杨军一抬头,是自己高中时的同桌。杨军不好意思瞒同学,便简单说了经过,最后还不忘叮嘱一句:“别和别人说啊。”

然而,同学传同学,不知道怎么就传到了记者耳中。李树园随后从记者的口中得知帮了他30年的“杨一民”,原来就是多年来对他嘘寒问暖的警察兄弟杨军。那一天,李树园放下双拐,紧紧拥抱着杨军。

“杨一民”的身份曝光后,李树园多次要求杨军停止汇款。然而,杨军总有这样那样的理由:“孩子还小”“孩子还在上学”“孩子还没结婚”。时间长了,李树园也就放弃了。他心里明白,这是因为杨军真正把自己当成亲人在关心。李树园在自己的日记中这样写道:“30年的时间,可以改变很多,但是有一个人的名字我永生不会忘怀,是他在我生活的转折中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他就是我的好兄弟——民警杨军。”

猜你喜欢

杨军好心人汇款单
汇款单旅行记
省植保站站长杨军赴吕梁调研
路遇好心人
好心人网上8年匿名每日捐款
做个聪明的好心人
飞去飞来的汇款单
变味的AA制
阿三创业记:遭遇“好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