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转型下大学生学习问题的实证研究

2017-02-27夏博艺

科教导刊 2016年32期

夏博艺

摘 要 在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转型背景下,学生群体的学习问题征兆表现为学习观念存在认知偏差、学习意识存在意志薄弱、学习效能存在刺激迟缓等现象,造就学习问题征兆的原因可能是受到不良的学习习惯、不佳的学习氛围、缺失的家庭支持系统和错误的社会思潮影响。因此,在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下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立足于院校实情,积极适应学生的思想行为特点,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和知识观。

关键词 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 学习问题 大学生学习观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z.2016.11.088

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是党和国家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为进一步服务国家创新驱动战略而推动的高等教育领域中的重大改革。2014年2月26日李克强总理在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要“引导一批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2015年10月23日,教育部发布了《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发展应用技术型本科教育,关键在于培养适应时代需要的应用技术型人才。良好的学习行为方式是培养应用技术型人才的生命线。因此,在应用技术性本科院校转型背景下,深入探究此类院校大学生群体的学习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1 背景概况——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转型下的大学生群体现状

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建设的提出,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布局的新举措,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当前高校发展的同质化局面,提高了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增强了人才培养的针对性,有助于更好地服务于新常态下的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目前来看,此类院校一般是由省属第二、三批次本科、民办本科、高职高专院校转型升格而成,为了更好地获取第一手调研数据,笔者于2016年5月在浙江水利水电学院开展“大学生学习动力问题”的调研工作。

1.1 调研院校概况

浙江水利水电学院于2013年由浙江水利水电高等专科学校升格更名为浙江水利水电学院。2015年7月浙江省教育厅、省发改委等部门联合发文,确定学校发展方向为应用技术型本科高校。目前学校正处于由专科院校向应用型本科院校过渡期,共有水利、机械、建工、电气、信艺、国教、测市、经管等8个二级学院。在学科设置上,以水利水电、土木、机械、电气等工学学科专业为主,共有本科专业17个,其中14个工科专业,3个文史专业;专科专业14个,全部为工科专业;在招生层次上,2014年本科招生700人,专科招生2400人。2015年本科招生1400人,专科招生1700人。2016年本科招生1484人,专科招生1316人,本科招生比例由22.6%到53%逐年扩大。

1.2 调研样本概况

本次调研共发放450份问卷,回收417份,回收率为92.7%。受访样本概况为:在性别上,男生占据明显优势,有286人,占比68.6%,女生116人,占比27.8%。年级分布中,由于升格本科未满4年,暂无大四学生,其中大一107人,大二223人,大三68人,分别占比21.7%,53.5%,16.3%。在专业分布上,以工科专业为主,比例高达85.4%,文科类专业仅为人力资源管理、国际商务和商务英语。在生源地上,以农村生源居多,其中农村240人,占比57.6%,城镇81人,占比19.4%,城市只有48人,占比11.5%。在高中学业成绩上,高考分数主要集中于400-500、500-550的分数段上,分别占比36.2%,41.0%,且大部分受访者就读于高中“普通班级”,比例高达66.2%。

综上所述,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转型下的大学生群体现状可以概括为:一是就读专业以工科等应用型专业为主;二是本专科学生并存,他们在学习生活中存在大量的交集时空;三是来自农村、小城镇的大学生是主要的就读群体;四是入学前的高中学业成绩在整体上处于中等偏下水平。

2 问题探究——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转型下的大学生学习问题征兆

从调研数据上来看,该校大学生学习问题的征兆集中表现为三个方面,即学习观念存在认知偏差、学习意识存在意志薄弱、学习效能存在刺激迟缓现象。

2.1 学习观念存在认知偏差现象

高校学生学习观念中的预认知很大程度上源于社会观察行为,如高中老师、朋辈群体对于大学学习生活介绍等,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大学学习60分万岁”。正由于高校学生的社会观察行為,形成了大学前学习阶段中的刻板印象,导致了个体对于大学学习的结果期望偏差。在“你是如何看待大学学习”选项上,8.6%的同学认为“大学学习就是成绩绩点”,19.9%的同学认为“大学学习就是不挂科”,36.7%的同学认为“大学学习就是专业知识”,仅有32.1%的同学认为“大学学习是多学科领域的综合知识”。此外,受访者依然还存在被动接受式的学习观念。在对课堂学习的认知中,15.3%的同学属于“漫无目的”型,39.8%的同学认为自己学习仅限于“听课”,37.2%的同学选择了“听课与自学”,仅有6.7%的同学选择“与老师互动,自主学习”。基于以上分析,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中的大学生群体对于大学学习观念依然存在认知偏差,这既是高中应试教育思维定势的延续,也是受访者尚未形成正确学习观的重要表现。

2.2 学习意识存在意志薄弱现象

意志力是个体采取行动的执行能力,是个体社会性成熟的重要标志。没有意志力,就无法保持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效率就无法得到保证。罗伊斯认为:“从某种意义上说,意志力通常是指我们全部的精神生活,正是这种精神生活在引导着我们行为的方方面面。”①对于受访的大学生群体而言,其学习意识中缺乏强大的意志力支持,表现为隐性逃课和逃课行为。隐性逃课主要指学生虽然到课学习,但学习精神状态不在,做一些与课堂学习无关的事情,如上课玩手机。在“你上课玩手机吗?”选项上,有66.6%的同学表示上课会“玩手机”,21.1%的同学表示“看上课的情况”而选择玩不玩手机,只有11.8%的同学选择上课“不玩手机”。逃课主要指在主观意愿上,学生未到教学场所参与正常教学活动行为。在受访学生中,逃课行为的发生比例较高,有90.9%的同学有过逃课行为,仅有9.1%的同学表示“没有逃课”。其中,24%的受访学生因“课程不感兴趣”而逃课,57.1%的同学“有其他重要的事情”而选择逃课,如驾校考试、社会兼职、团学社团活动等。在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中,学生群体的学习意志还较容易受到外在因素的干扰,学习行为的自控能力还有待提高。

2.3 学习效能存在刺激迟缓现象

学习效能感是指个体对完成学业任务行为的信念,是自我效能在学业领域中的具体表现。学习效能在一定程度上遵循着“刺激-反应”原则,因此,激发个体学习效能感,关键在于找到刺激学习行为的感应源。例如榜样示范力量,学习求知欲、自卑补偿情结等。从受访的学生数据来看,该校学生的学习效能感较弱,学习欲望、学习动力的刺激感应性较差。在“当成绩不理想时,你的心态是”选项中,12.9%的人选择“无所谓”,48.2%的人选择“成绩不代表一切”,25.4%的人认为“愧对自己”,只有12.5%的人选择“愧疚父母”。高达61.1%受访群体对大学学业成绩中“自卑补偿情结”的刺激感应源,表现出冷淡反应。同样,在“当你在学习中遇到不懂的问题时候,你会选择如何做”的多项选择上,21.8%的人选择向“老师求教”,13.7%的人选择向“父母”求教,高达73.9%的人选择“求助搜索引擎”,此外还有32.4%的人选择靠“自己能力解决”。由此可见,该校受访者表现出对于网络搜索引擎的高度依赖,从而无形中弱化了自身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个体求知欲的刺激感应源也无法得到有效激活,表现出低下的学习效能感。

3 归因分析——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转型下的大学生学习问题症结

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转型下大学生的学习问题是由多重因素造成的综合结果。它既包含高中不良学习习惯的延续,又无形中被社会错误思潮所干扰,既受到寝室学习环境、班级学风、同辈群体影响,又离不开家庭支持系统的支持。对此,可以从学习习惯、学习氛围、家庭教育、社会思潮等四个方面进行分析。

3.1 不良的学习习惯造就了学习问题

从调研的受访者数据来看,该校有77.2%学生的高考分数集中于“400-550分”的分数段,同时,在受访者中养成自主学习习惯、有明确学习目标及规划的同学比例均不高于10%。不难发现,从应试学习模式到自主学习模式的自发性过渡,大学生群体不会因求学层次的改变,而自发地改变以往的学习习惯。相反,在自主学习模式下,其不良学习习惯反而会更大程度地固着。一方面,不良的学习习惯表现为自主学习思维尚未形成。在应用技术性本科院校中,大学生对于学习范畴的认知过于狭隘,仅认识到课堂学习,忽视了课前预习、课后复习、探索学习等多层次的学习过程,自主学习意识还有待形成。在调查中,该校有42.7%的同学自主学习时间不超过1小时;有48.9%的同学每周去图书馆不足1小时,10小时以上的仅为7.7%。另一方面,不良的学习习惯表现为学习自控力不强。由于部分学生自控力不强,而导致了所谓旷课行为及隐性旷课行为。受访者中有57.1%的同学认为“其他事情”比“上课”更重要,而选择旷课。旷课在学生的认知中,只是个体学习选择权的表现。此外,在课堂学习中保持不玩手机的学生比例也只有11.8%。正是这些不良的学习习惯,造就了当前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中比较普遍的学习问题。

3.2 不佳的学习氛围加剧了学习问题

学习氛围是个体所处群体刺激学习行为发生的从众因素。米勒和多拉德认为“个体是把他人的行为作为一种可以引发模仿反应的辨别刺激。”②学习氛围作为刺激源,能够强化大学生个体学习行为的发生。在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中,不佳的学习氛围加剧了学习问题程度。具体表现在:寝室学习氛围不浓。在调查中,受访者的“寝室室友课余时间分配”为“上网娱乐”的比例占69.8%,“聊天”比例占36.5%,“睡觉”比例占42%,选择“学习”比例仅为35.7%;班级学习氛围不浓。不仅旷课发生比例较高、上课玩手机现象较为常见,而且班级同学在课余时间分配上,也是以休闲娱乐为主。选择去图书馆学习的人为32.1%,参加社团活动的为40.5%,兼职的同学为41%,但人数最多的还是选择“上网娱乐休闲”,比例为66.7%;校园学习氛围不浓。有42.9%的同学对学校的相关奖学金制度仅“听说过”,有39.3%的同学从未拿过奖学金。不佳的学习氛围导致了较低的集体自我效能感,极大影响着学习者的结果期望和效能期望。

3.3 缺失的家庭支持恶化了学习问题

马克思说过:“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③大学生正处于个体社会性成熟的关键期,个人成长成才离不开社会支持系统,尤其是家庭支持系统。家庭成长环境本身是一种启蒙教育环境,良好的学习习惯最初是从家庭教育中培养起来的。在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中,就读学生群体的家庭支持系统普遍不强,在培育学生良好学习习惯方面所起的积极作用有限。据调研数据反映,一方面,从父母的学历层次来看,父母学历层次普遍偏低,父亲学历是“初中及以下”占55.4%,“高中”占27.6%,母亲学历是“初中及以下”占64.5%,“高中”占21.1%。文化资本具有代际传递性。父母学历层次的偏低,可能影响了大学生群体早期的良好学习习惯的习得。另一方面,从父母的职业及生源地来看,父母的职业所占比重较高的是农民(占38.4%),个体经营者(38.4%)。学生生源地大部分来自农村及小城镇,比重高达74%。由于父母的职业及地缘因素,他们对于大学学习认知不全面,对子女的学业期望值不高,其家庭支持体系的支持力度较弱。在调查中,“父母对于子女的成绩期望”选项上,“偶尔过问一下”占53.7%,“非常关注”仅占23.5%,甚至有14.9%的父母认为大学学习“别挂科”就好。缺失的家庭支持系统,不仅未能即时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培养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迫使学生寻求虚拟网络支持系统,沉迷于网络社交、网络游戏,寻找所谓的“自我认同感”,以此弥补家庭支持系统中获得感的不足。

3.4 错误的社会思潮影响了学习问题

”反智主义”是指发生在社会政治生活中公众对知识分子本身的价值和意义的怀疑和否认。④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高等教育供需矛盾日益激化,高等教育无法完全满足学生的教育回报需求及预期,从而为“反智主义思潮”提供了滋生土壤。尤其在互联网时代,“反智主义思潮”借助互聯网平台快速传播,导致部分学生对于高校学习的错位认知,例如“大学毕业了工资还不如高中毕业生”,“本科生毕业去给专科生打工”等。“反智主义思潮”在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中容易引起了两种错误认知倾向。一是知识工具主义化。他们认为大学教育能够直接带来现实的社会利益。大学中的知识学习不是思维方式训练、知识领域的探索,而是为了更好地谋取利益的手段。调查中,学生认为大学学习的主要原因是“提高就业筹码”(40%)和提高自身能力(38.1%),他们更关注大学教育的外部利益,目的是为毕业后在社会中获得更多的现实利益。二是知识无用论。在他们眼中,知识的学习与获得不是成功的关键因素,相反人际社会关系及个人能力才是成功的根本。调查中,该校大学生认为未来成功的最重要因素为人脉资源(28.8%)和“自身能力”(43.2%),而所谓的“专业知识”仅占11.5%。可以看出,在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中大部分学生尚未形成正确的知识观,将知识与社会资源本末倒置,贬抑高校中开展知识教育活动的地位,学习氛围不浓厚,学生群体中存在不尊重知识的风气,“知识无用论”受人推崇。

4 小结

应用技术型本科教育在本质上是一种高层次的“职业教育”,具有“教育目标的应用型、教育内容的技术型和教育层次的高等型”特点。⑤因此,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中的大学生学习问题是关乎应用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核心问题。研究表明,在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转型背景下,大学生学习问题还比较突出,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思维、学习能力尚待强化,不良的学习氛围、学习风气有待改善。对此,在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下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立足于院校实情,充分了解学生在前大学学习阶段中的学习现状,积极适应学生的思想行为特点,与时俱进,突出课程教学的应用技术特色,加强学习思维训练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的学习观、知识观。此外,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还应更加关注、关心、关爱大学生群体的自我认知及职业生涯规划,引导他们科学地认识自己,不断超越自我,从而顺利度过人生发展的关键期。

注释

① 高原.自制力[M].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2013:178.

② (美)简妮·爱丽丝·奥姆罗.学习心理学(第6版)[M].汪玲,李燕平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192.

③ 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列部,教育部社会科学研究与思想政治工作司.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3.

④ 程亮.教育中的反智主义及其超越[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4(5):6.

⑤ 刘晓,申屠丽群.应用技术型本科教育:内涵、特征与趋向[J].江苏高教,2015(4):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