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创新高校学生教育管理的指导意义

2017-02-27黄琴琴

科教导刊 2016年32期
关键词:指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创新

黄琴琴

摘 要 根据中央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相关文件和指导意见,高校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中做了很多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三个倡导不仅在国家和社会建设、公民培育问题上给予了准确的回答,更为高校的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指出了新时期的工作方向和指导原则,帮助我们正确有效地开展大学生学习指导、思想教育和日常管理工作。

关键词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创新 学生教育管理 指导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z.2016.11.077

2012年11月,中共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了最凝练的概括和表达,“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三个倡导体现了中共中央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高度重视,其中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要求,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要求,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层面的价值要求。①这三个倡导回答了我们要建设什么样的国家、建设什么样的社会、培育什么样的公民。班级作为大学的基本组织单位,具有教育组织和社会组织的双重特性,是一个小社会,班级的建设和管理便需要以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为准则和取向,进行民主、科学、有效的活动开展和各项建设,这样,一方面既可以促进优秀班级组织的形成,另一方面也可以实现大学生个体全面发展的目标。而学生,是构成班级的基本要素,学生的发展与班级的建设息息相关,班级的氛围和风貌直接影响着这个班级学生的整体素质和学习风气,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作为学生培养的基本准则和规范,是学生发展中非常重要的品质和素质培养,是国家培养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依据和体现。以班级为单位和基础的学生组织的科学建设,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保障,是价值观培育和实践的现实平台,以三个倡导为要求,正确有效地开展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全面推进国家层面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价值要求在高校的学生教育管理中的渗透,营造高校和谐育人的良好氛围,是新时期高校学生教育管理体系的创新探索。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导和创新高校学生的教育和管理,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和应用价值。

1 以“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价值观指导学生素质培养,强化学生基本道德素养,营造文明、和谐的校园氛围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基本的道德规范,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在公民个人行为中的凝练和体现,它存在于我们生活中,覆盖了道德的方方面面,是每个人都要遵守的准则,也是评判每个道德行为的标准规范。对于高校的大学生来说,这四个词的意义更为直观和重要。

《高等学校学生行为准则》中“热爱祖国,服务人民。弘扬民族精神,维护国家利益和民族团结。”便是对大学生的爱国要求,在全球化、国际化发展十分迅速的当下,西方的各种文化理念和思潮不断涌入中国社会,我国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更具挑战性,教育的实践性和时代性也颇为艰巨。新时期的爱国,不仅仅要求大学生们热爱祖国河山,热爱民族历史,更是需要青年学生把这种热爱之情投入到“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中去。

“敬业”是“爱国”在工作生活中的具体体现,是公民在职业中的基本要求和前提条件。在精神和务实层次上,敬业都有着丰富的内容:一是热爱劳动,尊重劳动;二是履行法定义务,恪守职业道德;三是自强自立,创新创造;四是立足岗位,服务社会。②对于大学生来说,敬业主要就是敬学业,具体表现为对自身学业的热爱,以及对未来事业的追求。《高等学校学生行为准则》中“勤奋学习,自强不息。追求真理,崇尚科学;刻苦钻研,严谨求实;积极实践,勇于创新;珍惜时间,学业有成。”对大学生的敬学业给予了比较详细的要求和诠释,敬业精神的培养重在强化学生以学业为本的基本意识,帮助他们认识到通过学习能使自身得到发展,同时也是对班级的一种贡献,甚至是对学校、对国家的贡献。

诚信,公民的第二张“身份证”,即诚实和守信,要求公民在为人处事中要坦诚相见,并信守相互之间的诺言,是我们的立身之本。古人云,“禮于外,诚于内”,但是当前社会中最让人痛心的是缺乏真诚和信用。在高校大学生中,考试作弊、恶意拖欠学费和助学贷款、骗取贫困补助、学术造假和抄袭等诚信缺失现象屡屡发生,诚信意识的呼唤和重树迫在眉睫。《高等学校学生行为准则》中也有对大学生诚信品质的要求,如“诚实守信,严于律己。履约承诺。知行统一;遵从学术规范,恪守学术道德,不作弊,不剽窃;自尊自爱,自省自律”。诚信,是一种品德,也是一种修行,在价值观培育中,诚信的教育可以帮助大学生培育崇高的理想信念,提升他们的个人责任感,呼唤和强化青年学生无私奉献的精神;可以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荣辱观,肩负使命感,牢记国家和社会的责任;可以帮助大学生有效开展自我教育和自我提升,在社会交往和人际关系中为自己赢得尊重;可以帮助大学生坚定思想政治立场,提升个人的人文素质修养。

友善,就是友爱和善,注重友谊,讲究真善美。在整个社会建立友爱和善的社会氛围的同时,高校也在积极倡导和构建和谐友善的校园文化,“明礼修身,团结友爱。弘扬传统美德,遵守社会公德”,友善品质的培育不仅帮助人们更好地沟通交流,更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大学生的教育管理中开展友善价值观的培育,可帮助其开展积极的社会交往,构建良性的人际结构,有助于其养成优良的人格品质,学会以正确的价值取向和社会认可的行为方式进行日常社会活动。

2 以“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建设和管理班级,全力发展健康向上的学生组织,加快富强、民主的高校建设步伐

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看来,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利益共同体中,“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展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的价值追求,形成了国家、集体、个人和谐发展的精神纽带。高校中的学生班级,一定意义上也可以理解为由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构成的利益共同体,“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既是他们的精神和价值追求,也是班集体开展日常建设、管理和发展的指导思想。

自由,是对自觉、自愿、自主的意志与行为的渴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个人自由全面的发展需要整个国家和社会尊重、追求和保护自由来实现,当然,自由的基本底线是法律、纪律,享受自由权利的前提是不能损害他人、集体和社会的利益。自由,在学生班级中,是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自由思考,充分调动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个人成长的同时也促进集体的进步,实现自主管理和自主进步,而非为所欲为,如随意散布不实消息、无视校纪校规、无视班规班约等自由散漫之行。

平等,是指人们平等享有社会权益,平等履行社会义务。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中,医疗卫生、公共文化、社会保障、就业等多个方面就体现了服务的平等。平等的具体表现形式有形式平等、机会平等、结果平等。个人在社会中应享有的形式上的身份平等,即权利平等,典型表现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机会平等是指每个人都应有相同的起点或者相同的生活机会;结果平等是指收益的平均分配。这三种平等的表现形式在高校班级管理中都有较多的涉及,如班级同学的平等发言权、荣誉的平等分享等等。班级中若有不平等对待,不仅是对班级整体风气建设的不严肃、不负责,更是对学生的不尊重,这样的班级难以成为一个优秀的班级。

公正,即公平正义,它的具体体现有“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当然,什么样的公正就需要什么样的制度来保障公正,那么,在大学的班级中,公平正义的践行和实现也离不开各项规章制度的制定、完善和执行。在如奖学金评定、评优评先、入党积极分子和党员发展等与学生利益密切关联的工作中,班级尤其需要充分考虑到每一个学生的处境,做到公平和正义。教育学理论告诉我们,每个学生都是有进步要求的,都希望别人认为自己是个好学生,希望得到认可。班级中一旦有不公平、不公正的现象出现,班级的整体凝聚力、班干部的威信力、老师的公正力等等都会受到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活动激情等也会受到干扰,对班级的健康发展会有一定的阻碍作用。

法治,顾名思义,法律之治,指依靠法律治理国家、管理社会。公正的政治和法权,是社会有序运行的基本保障,“依法治国”、“依法行政”、“法律主治”等都是法治的范畴。国家层面的法治必定需要有相应的法律制度体系作为保障。在教育部制定的《全面推进依法治校实施纲要》中,对于高校的法治化建设,教育立法、高校内部章程和规定是前提和基础,高校管理者法治化思维是依法治校的根本保障。高等教育法律法规和高校内部的章程规定只有被执行,才能真正实现依法治校的目标。随着依法治校的全面推进,高校班级中法治文化、法治理念的深入和贯彻也愈来愈重要。孟子有云:“徒法不足以自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导下班级的法治,是一种法治文化的熏陶和法治精神的培养,包括法律知识的学习与传播、学校各项规章制度的学习和遵守、班级制度和公约的建立和执行、班级学生事务的规范化和程序化、建立健全学生民主管理和监督体系等内容。

新形势下,高校的學生管理工作面临各种困难和挑战,必须及时认清这些新变化,调整和创新教育理念和管理方式,把握社会主义价值观的核心精髓,以三个倡导为重要指导原则,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努力成为新时期的时代骄儿!

注释

① 杨爱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练与大众化路径选择[J].人民论坛,2015(8):213-215.

② 蒋蔓.大学生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价值观培育研究[D].重庆工商大学,2015.5.

猜你喜欢

指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创新
高中历史“自主导学”模式中的小组合作学习反思
在高校有效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途径探索
IP影视剧开发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
高中政治教学中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机融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