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深化中非治国理政交流

2017-02-27贺文萍

环球时报 2017-02-27
关键词:理政治国中非

贺文萍

近一年来,随着中国企业“走出去”步伐的加快,中非经贸合作也出现了从以政府援助为主向企业投资和融资合作为主的转型升级新景象。

中非经贸合作基础不断拓宽夯实,但也有必要未雨绸缪,考虑如何使这些投资项目效益最大化,实现可持续发展。没有人愿意看到,辛辛苦苦花费巨资建成的铁路、桥梁或港口,几十年后从光鲜的“样板工程”退变为杂草丛生、毫无生机的“样子工程”。因此,投资非洲除了需要考虑到基础设施建设与产业园区建设的“双轮驱动”外,从非洲国家发展以及中非关系可持续发展层面,还必须考虑到政府治理能力提高的问题。

近年来,中非治国理政经验交流开始出现了积极发展的态势。这既是非洲国家“向东看”政策的需要,也是中国经验取得成功并对非洲等发展中国家具有强烈吸引力的自然发展产物。虽然非洲国家与中国的政治体制不同,政治价值观也未必完全一致,但在国家发展愿景以及打击政治腐败和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等方面具有共同诉求,现阶段完全可以在这两个方面加强交流和经验分享。

首先是树立“发展观”来打造“发展型国家”。“发展是硬道理”,“用发展来解决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发展是解决问题的基础和关键”,这些中国在自身改革开放过程中形成的“发展观”已越来越被非洲国家所接受。

国际发展经济学界通过研究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日本及东亚各国的快速发展,创建了“发展型国家理论”。在短短30多年里,中国从贫穷落后的国家发展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并通过发展解决国内的就业、教育、减贫等问题,成为“发展型国家”当之无愧的代表。“发展”不仅是发展中国家和人民的第一根本需要,也是巩固非洲国家政治民主的重要基础。用“发展观”来统领和指导政府治理,可以走出发展中国家转型初期的“意识形态”窠臼,减少党派纠纷,集中精力干大事。

其次是打击政治腐败和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经验分享。美好的发展愿景和完善的发展规划必须有强大的政府执政能力来加以实施,才能化梦想为现实。不管是非洲国家实行的“多党民主选举制”,还是中国实行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都要求党和政府官员具有高度的政治素养、家国情怀和专业技能,都需要从体制内外加强反腐倡廉的制度设计。而且,这方面治国理政的经验分享是相互学习借鉴的“双车道”,还可以纳入“中非合作论坛”框架下,通过进行机制化的交流不断拓宽和加深中非治国理政经验交流的范畴和内容。▲

(作者是察哈尔学会高级研究员,中国社科院西亚非洲研究所研究员)

猜你喜欢

理政治国中非
排列问题中的顺序处理
灯塔颂歌
非洲大陆自贸区建设与中非合作
新的一年中非关系昂首向前
中非合作迈入新时代
以“八大行动”谱写合作新篇章
韩新政府成立百日:文在寅谈治国理政重要目标
露胎印花罐
基于大国视角的中国治理问题与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论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