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校园数学文化构建策略
2017-02-27钱小勇
钱小勇
2011版《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一个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小学,是人们接受正规教育的最初阶段,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要善于利用数学文化来拨动学生的心弦,激发学生的好奇,唤醒学生的心智。文化有震撼人心的力量,校园文化是体现一个学校人文精神的重要载体,对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我们要思考如何将数学文化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中,通过形式多样的校园数学活动,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改变学生“数学是枯燥乏味”的错误观念,通过这种活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利用随处可见的数学知识丰富校园文化
华罗庚曾说:“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日用之繁,数学无所不在。”这是对数学与生活之间关系的精彩描述。我们要善于利用身边的数学知识,把抽象的数学知识融入校园环境建设中,让数学文化随处可见,引导学生多角度全方位感受数学的魅力。例如,自然界中很多植物的花瓣、萼片还是果实的数目以及其他方面的特征,吻合著名的斐波拉切数列:1,1,2,3,5,8,13……校园中常见的1片花瓣的马蹄莲,2片花瓣的虎刺梅,3片花瓣的延龄草,5片花瓣的飞燕草,8片花瓣的大波斯菊,13片花瓣的瓜叶菊……我们可以在花圃里设置关于斐波拉切数列的知识栏,引导学生注意观察大自然蕴含的奇妙数学现象。学校的园林规划设计中也可以考虑融入数学定理,比如,校园一角的假山喷泉园景,可以考虑运用蕴含短板效应的木桶流水装置,形象的介绍短板理论;假山可以仿照《哥尼斯堡的七座桥》问题情境,让学生领略“七桥问题”的魅力。这些随处可见的数学校园文化知识,让学生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奇妙与数学的奥妙,进而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巧用数学趣味竞赛丰富校园文化
我们要抓住诸如“六一儿童节”等校园活动机会,通过形式活泼、竞争性强、趣味性浓的数学竞赛,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改变学生“数学是枯燥乏味的”的错误观念。例如,“六一儿童节”的数学文化活動可以按高中低三个层级设计数学趣味赛事,高年级学生挑战经典数学移图游戏“华容道”,中年级学生进行“24点抢算赛”,低年级学生则可以进行“七巧板拼图赛”。“华容道”这款变化多端、奥妙无穷的中国经典民间智力游戏,让五六年级的学生们在探索如何释放“曹操”的过程中,提高自身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推理能力。“24点抢算赛”最多可以4人同时参加,通过加减乘除计算,最快算出24点者为胜。这个以数学四则混合运算为载体的游戏,极大限度的调动了学生眼、口、手、耳、脑的协同,提高学生的数感,培养学生对数学的亲和力。“七巧板拼图”是起源于宋代的一款中国民间拼图游戏,苏教版数学二册上教材里就有关于七巧板的练习题。一二年级的学生积极思考,开动脑筋,拼出各种各样的图形,在实际情境中丰富了对图形的认知,培养了空间观念和创新意识。这些充满趣味性的数学竞赛活动,可以考虑成为学校的传统赛事,既丰富了校园文化,也让学生们在感受乐趣的同时,尝试用数学知识解决了游戏问题。
三、利用“数学文化节”开设校园文化新天地
通过举办数学文化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数学节活动一般每学年举办一次,每次大约一到三周,根据学生学习能力和数学教材特点,不同的年级侧重点不同,设计有递进的内容,做到同年级评比,允许跨年级挑战。同时,既然是数学节日,就既要突出数学学科特点,也要有文化性和趣味性,不能光是数学比赛,还可以选择合适的数学内容编排文艺节目,例如蕴含数学的相声、小品、歌曲等。在组织数学文化节活动过程中,要注意调动全体学生的参与意识,力争让每一个孩子参与其中,同时邀请其他学科的老师配合,例如请语文老师帮着指导学生数学故事演讲技巧,美术老师帮忙设计舞台效果,音乐老师帮助编排节目等。如此多彩多样的数学节活动,开创了校园文化新天地,让学生亲近数学、与数学交朋友,真正让数学的文化、思维方式成为学生们的基本素养。
总之,校园文化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育人不可或缺的环节,良好的校园文化以鲜明正确的导向引导、鼓舞学生,以内在的力量凝聚、激励学生,以独特的氛围影响、规范学生。
(作者单位:江苏泰州市姜堰区梁徐中心小学)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