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治疗与运动康复一体化在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疗效的观察
2017-02-27丁秋萍
丁秋萍
(常州市第三人民医院骨科,江苏 常州 213000)
股骨粗隆间骨折是临床骨科一种常见的髋部骨折,其发生率占髋部骨折疾病的50%,占全身骨折疾病的3%~4%[1]。手术疗法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首选方法,然而术后卧床休息时间较长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2]。近几年来随着内固定治疗技术的提高,术后创伤获得明显控制,但一旦康复练习不到位,将不利于术后功能恢复。本研究对骨折治疗与运动康复一体化在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的临床疗效进行探讨,旨在为促进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恢复提供参考意见,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月~2017年7月我院收治的60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0例。研究组男20例,女10例,年龄30~95岁,平均年龄(57±4.5)岁,受伤至开始手术时间为(4.0±1.1)h,致伤原因为车祸13例、跌伤或摔伤12例、其他5例,Tronzo-Evans分类包括:II型10例、III型13例、IV型7例;对照组男24例,女6例,年龄30~90岁,平均年龄(54±3.2)岁,受伤至开始手术时间为(3.8±1.3)h,致伤原因为车祸11例、跌伤或摔伤13例、其他6例,Tronzo-Evans分类包括II型为14例、III型11例、IV型5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有确切的外伤史,且伴有髋骨疼痛,经X线检查后确诊,达到手术标准,患者及其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排除标准:具有手术禁忌症,麻醉风险分级为IV级,精神异常,认知障碍,严重运动功能障碍。
1.3 方法
对照组给予股骨粗隆骨折内固定术,手术后给予抗菌药物和加速伤口愈合药物,术后叮嘱患者早期进行肢体关节活动,并对下肢进行按摩,以便防止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运动康复一体化治疗,具体内容为:医生根据患者身体情况合理选取运动方式;对于机体运动机能较好的患者,在实施骨折手术后指导患者进行康复练习;手术初期,医生指导患者每天练习肌肉长收缩,600次/d,术后7天疼痛缓解后,指导患者开始抬腿锻炼,直抬腿练习频率为8 s/次,80次/d,后抬腿练习频率为8 s/次,120次/d,侧抬腿练习频率为8 s/次,70次/d;对于身体机能一般患者,接受骨折手术治疗后,采取股四头肌长收缩练习,手术7天后开始抬腿练习,抬腿练习频率为10 s/次,直抬腿、后抬腿和侧抬腿次数分别为80次/d、100次/d和40次/d;上述康复练习强度需根据患者病情恢复不断递增,做到循序渐进,预防高强度练习给机体带来的损伤。
1.4 观察指标
(1)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临床治疗效果根据患者髋关节屈伸恢复情况及活动能力(髋关节屈伸活动恢复度为患侧肢体髋关节活动度和正常人髋关节活动度之比)进行评价,包括:①优:患者经治疗后患侧髋关节活动度恢复81%~100%,且行动自如,髋部未有疼痛,生活能力恢复正常;②良:患者经治疗后患侧髋关节活动度恢复61%~80%,且行动需要借助手杖,髋部偶尔疼痛,生活能力基本恢复;③可:患者经治疗后患侧髋关节活动度恢复41%~60%,且行动需要他人搀扶,髋部有中等程度的疼痛,生活能力恢复较慢;④差:患者经治疗后患侧髋关节活动度恢复程度低于40%,无法下床,髋部疼痛严重,生活无法自理。(2)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对治疗前后疼痛程度进行评估,在纸上画一横线,长度为10 cm,横线一端记为0,指无疼痛,剩下一端记10,表示疼痛剧烈,由患者根据自身情况在横线上做一记号,即为疼痛程度。(3)记录并比较不同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并发症包括切口感染、泌尿系感染、肺部感染、消化道反应和褥疮等。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临床治疗效果比较
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6.7%)高于对照组(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n,%)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VAS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疼痛VAS评分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疼痛VAS评分较前降低(P<0.05),且研究组疼痛VAS评分降低更为明显(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VAS评分比较(±s,分)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VAS评分比较(±s,分)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与对照组和治疗前比较,#P<0.05
组别 疼痛VAS评分 t P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 4.8±0.5 2.9±0.3# 19.277 0.000研究组 4.7±0.7* 2.4±0.1# 13.983 0.000 t 0.688 -9.354 P 0.247 0.000
2.3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包括肺部感染1例;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包括肺部感染2例、切口感染1例、泌尿系感染2例、下肢深静脉血栓1例。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3.3%)低于对照组(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168,(P=0.041)。
3 讨 论
股骨粗隆间骨折是临床上一种较为多见的外伤性疾病,好发于高龄人群,这类骨折多属于不稳定型,加上患者长时间卧床自动,不但会导致肌肉骨骼发生萎缩,同时引发多种并发症。由于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缺乏规范、合理和系统的康复练习方法和程序,所以骨折内固定患者可能出现髋关节僵直,使得关节功能丧失,同时康复练习不合理也会引起再次骨折[3]。国外研究报道,长期患侧肢体制动,使得患者患侧肢体功能减退,较易出现关节僵硬、肌肉无力和骨折愈合不良等,因此术后康复治疗对促进患者关节功能恢复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价值。目前临床上对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固定物和治疗方案的选取研究较多,但对围术期康复功能指导和练习缺少完整和系统的研究[4]。
为有效加速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术后功能恢复,临床上可待患者入院后将骨折治疗和术后运动功能康复相结合。研究报道,骨折手术治疗方式的选取有助于运动康复练习,而术后运动康复练习的选取需遵循固定和复位原理[5]。一方面,临床医生在制定骨折治疗计划时,需选取有助于促进患侧肢体功能恢复的方式,另一方面,医生制定运动康复计划时需准确评价固定可靠性、骨折稳定性及损伤修复程度。本研究采用骨折治疗和运动康复相结合的方式指导临床治疗,进而尽其所能的加速患侧肢体功能恢复,与常规骨折治疗方式相比,结果显示,在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上,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疼痛VAS评分较前降低(P<0.05),且研究组疼痛VAS评分降低更为明显(P<0.05);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该研究结果与张志鹏[6]和解万鸿[7]等研究报道相类似。
综上所述,骨折治疗与运动康复一体化不仅有助于提高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术后临床疗效,同时还能减轻其疼痛程度和术后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借鉴。
[1] 周健强,付 昆,李洪潮,等.糖尿病对股骨粗隆骨折患者围术期发生并发症影响的研究[J].重庆医学,2015,(3):407-409.
[2] 陈楚鹰,彭永胜,李宏涧.两种髓内固定系统在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骨折的临床疗效比较[J].北京医学,2016,38(7):737-738.
[3] 姚庚华,朱利民.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针与解剖锁定钢板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骨折的疗效比较[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4,(8):2130-2132.
[4] 黄桃园,刘志英,何向东,等.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骨折46例临床研究[J].浙江创伤外科,2014,(2):191-193.
[5] 张建洛,张 飞.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联合中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骨折临床研究[J].河南中医,2016,36(8):1399-1401.
[6] 陈 黎,张志鹏,纳 强.新编运动操联合穴位按揉在胸腰段脊椎不稳定性爆裂型骨折患者中的应用[J].当代护士(上旬刊),2017,(2):66-68.
[7] 解万鸿.骨折治疗与运动康复一体化对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疗效的影响分析[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28(5):892-8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