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华和凝华实验的改进
2017-02-27河北省唐山市第一中学徐佳逸
河北省唐山市第一中学 徐佳逸
八年级物理“物态变化”一章中的“升华和凝华”一节,课本上是通过用酒精灯对烧瓶底部的固态碘进行加热,从而产生紫红色的碘蒸气,来揭示固体能够升华且需要吸收热量;通过将装有大量紫红色碘蒸气的烧瓶放在冷水中,使得烧瓶内壁上出现紫色碘的小颗粒,来揭示气体能够凝华且需要放出热量。按这种方法操作后我们发现实验效果并不理想,存在如下弊端:(1)碘的熔点是118 ℃,而酒精灯火焰的温度高于118℃,因此在加热过程中会使少量的碘熔化,给学生造成“固态和气态之间的变化必须经过液态”的错误认识,对于“碘蒸气是由固态的碘直接变成的”这一结论缺乏说服力;(2)碘蒸气有毒,泄漏到空气中会危害人体健康;(3)在做碘凝华实验时,把温度较高的烧瓶直接放入冷水中,烧瓶容易炸裂;(4)实验现象可见度差,发生物态变化过程时间短,学生很难从中得出正确结论。因此,为了达到良好的实验效果,尽可能地让学生亲自参与实验探究过程,我对该实验进行了改进。改进后的实验设计如下:
实验器材:锥形瓶、大烧杯、橡皮塞、细铁丝、固态碘(或樟脑球粉)、热水(最好为开水)。
实验过程:1.把铁丝做成树枝状固定在橡皮塞上,注意橡皮塞不能被铁丝扎透;
2.在锥形瓶底部平铺上少量的固体碘颗粒,再把带有铁丝的橡皮塞塞入锥形瓶口(注意树状铁丝向下),然后把锥形瓶密封。
3.在大烧杯中倒入热水,再把装有碘的锥形瓶放入大烧杯里的热水中,观察锥形瓶中出现了什么现象。
4.把充满紫红色碘蒸气的锥形瓶从热水中拿出来,在空气中冷却一会儿,观察橡皮塞上的树状铁丝上出现了什么现象。
实验装置示意图:
实验现象及解释:把装有碘的锥形瓶放入大烧杯里的热水中一段时间后,发现锥形瓶中的固态碘受热不经过液态直接变成了紫红色的碘蒸气,这说明固态碘遇热升华并吸收热量;将锥形瓶从热水中拿出冷却后,发现在树状铁丝上出现了漂亮的紫色雾凇,这说明碘蒸气遇冷凝华并放出热量。该实验也可以用樟脑球粉做,现象是在铁丝上出现类似自然界的白色雾凇。
实验改进后的优点:(1)实验中把原来的用酒精灯加热,换成了开水水浴加热,这样不但可以控制碘的加热温度低于它的熔点118℃,防止了它发生熔化,还可以使固态碘受热均匀;(2)用橡皮塞把碘密封在锥形瓶中,可以防止碘蒸气泄漏;(3)用铁丝做成树枝状而不用真的木树枝,是因为铁丝是热的良导体,可以使碘蒸气快速凝华;(4)实验装置取材容易、制作简单、操作方便,由学生亲自完成实验并制造出漂亮的雾松,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求知的欲望;(5)实验现象明显,可见度高,加深了学生对升华和凝华的认识,真正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