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猪繁殖障碍综合征调查报告
2017-02-27王心亮
王心亮
(郸城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河南郸城477150)
母猪繁殖障碍综合征调查报告
王心亮
(郸城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河南郸城477150)
1 郸城县基本情况
郸城县地处黄淮平原腹地,隶属周口市,是河南省对外开放重点县。南连沈丘,北靠鹿邑,西邻淮阳,东与安徽省的界首、亳州接壤。全县20个乡(镇),506个行政村、2003个自然村,810个规模猪场,动物疫病监测点共49个,其中三级监测点40个、二级监测点9个,共存栏母猪56 839余头,年出栏生猪102万头。
2 调查情况
2016年在全县20个乡(镇)随机抽取7个养猪场,其中三级监测点2个,二级监测点1个,共存栏基础母猪678头,全年共产仔1 376窝,其中母猪流产72窝,占总母猪产仔窝数的5.2%,3号猪场流产率最高,达8.6%;出现死胎、木乃伊胎的共233窝,占总窝数的16.9%,5号死胎率最高,达24.3%;产死胎的母猪156头,占母猪总数的23%,5号猪场产死胎母猪的比率最高,占本场基础母猪数的32.5%;母猪治疗161头,占母猪总数的24%,3号猪场母猪不孕治疗比率最高,达30.4%;屡配不孕治疗无效淘汰的母猪65头,占总母猪数9.6%,3号猪场母猪淘汰率最高,达13%。
3 发病原因
随着养殖业规模化的发展,猪繁殖疾病已成为大中型饲养场最重要疾病之一。引起猪繁殖障碍的因素很多,包括传染性因素和营养、环境、霉菌毒素等非传染性因素。
3.1 传染性因素
传染病如细小病毒病、乙型脑炎、猪伪狂犬病、猪布鲁氏菌病、非典型猪瘟、猪繁殖与呼吸障碍综合征、猪链球菌病、钩端螺旋体病、猪衣原体病、猪附红细胞体病等传染病都能引起母猪流产、死胎。寄生虫病如弓形体病,亦可引起母猪流产、产死胎或屡配不孕。
3.2 黄曲霉毒素
近年发现,玉米发霉变质产生的黄曲霉毒素、烟曲霉毒素、镰刀菌毒素和赤霉菌毒素,是造成母猪屡配不孕的一个重要原因。
3.3 饲养管理因素
饲养管理不善引起的流产也时有发生。如密度过大、拥挤、饮冰水,母猪爬跨、跳圈、追赶、跌打损伤等许多因素,都可引起母猪流产或产死胎。
3.4 环境因素
夏季高温高湿的环境对整个繁殖过程都十分不利。母猪受胎率明显下降,母猪返情率高,胚胎早期死亡数增加,或产仔数减少;使内分泌发生紊乱,母猪出现食欲下降、孕期延长等现象。公猪性欲下降,精液品质差、量少,活力明显下降,死精、弱精增多。天气过冷也会引起母猪繁殖障碍。
3.5 营养因素
某些代谢病,如蛋白质缺乏、维生素缺乏、硒缺乏等可能引起母猪繁殖障碍病的发生。能量和蛋白质高使母猪过肥,尤其在缺乏运动的情况下,导致肥胖性不育。如能量和蛋白质供应不足,母猪瘦弱,则发情期向后推迟或不发情,卵泡停止发育,安静排卵。VA缺乏会使母猪难于受胎、中途流产、产弱仔、死胎和畸形胎;VB1缺乏时母猪屡配不孕,性机能紊乱,发情不正常、产弱仔;VB6缺乏时母猪发情推迟;VB12
缺乏时母猪泌乳量下降,产仔少,易患恶性贫血症;VD缺乏时母猪泌乳量下降,受胎率降低,流产、死胎、子宫脱,仔猪易患佝偻病;VE缺乏时会使生殖道上皮角质化,母猪不易受胎,易流产。对公猪扰乱精子形成过程,严重时精液中无精子。
4 流行病学
4.1 猪细小病毒病
主要发生于初产母猪,致使母猪流产、产死胎、弱胎、木乃伊胎产仔数量减少、不发情及屡配不孕等。母猪妊娠35 d以前感染此病,死亡的胚胎多被母体吸收,母猪怀孕中期感染会致一部分胎儿中途死亡,或发生流产,产出死胎、木乃伊胎;母猪妊娠3个月左右感染此病时,胎儿部分或全部死亡,致使产活仔猪减少。
4.2 猪乙型脑炎
该病通过蚊、蝇、蠓传播,多在夏末秋初发生。公猪主要表现为睾丸炎,性机能减退,精液品质下降;母猪发生流产,产死胎、屡配不孕等。母猪感染率达25%左右,感染后新生仔猪的死亡率均超过40%。
4.3 猪伪狂犬病
该病毒主要通过鼻分泌物传播,也可通过阴道分泌物和胎盘传播。妊娠母猪发生流产、死胎、木乃伊胎和弱胎,并在出生后几天内死亡。胎衣腐败、恶臭,母猪常从阴门流暗褐色黏液或黏液脓性液体。
4.4 非典型猪瘟
该病会引起母猪发生繁殖生产障碍。母猪妊娠10 d前感染,会致早期胚胎死亡或被母猪吸收,母猪出现返情或产仔数量减少;母猪妊娠10~15 d感染,会增加死胎数量;妊娠中后期感染,会致死胎、弱胎;母猪产前1 w左右感染,虽不影响仔猪的存活,但会影响仔猪的生长发育。
4.5 猪繁殖呼吸障碍综合征
该病以妊娠母猪和1月龄内的仔猪易感染,母猪表现消瘦,厌食,流产、早产、产死胎和弱胎。
4.6 布氏杆菌病
该病易感染成年公猪和成年母猪,导致公猪发生睾丸炎和附睾炎;导致母猪流产、产死胎、弱胎。
4.7 猪附红细胞体病
该病各个年龄段的猪均可感染,母猪感染该病后会引起贫血,消瘦、拉稀、流产、死胎、受胎率降低。
4.8 弓形体病
该病会致怀孕母猪流产、产死胎、弱胎,并致仔猪产后急性死亡。
5 防治策略
5.1 定期做血清检测,根据情况进行疫苗的免疫接种工作
贯彻执行“预防为主”的疫病防治原则,认真做好猪瘟、猪繁殖与呼吸障碍综合征、猪细小病毒病、猪伪狂犬病、猪传染性乙型脑炎等疫病的预防接种工作,把这些疫病的危害降到最低程度。
5.2 坚持自繁自养,减少外地引种,以免交叉感染
到外地引进良种猪时,要有组织地到国家认定的种猪场引种,并切实做好检疫、隔离、预防接种及消毒等工作。
5.3 加强饲养管理,做好防暑降温
繁殖母猪膘情要保持中等水平,防止过瘦或过肥,要营养均衡,后期增添青绿多汁的饲草,以增强母猪自身的抵抗力,减少感染重大传染病的概率。
5.4 搞好卫生清洁和消毒工作,减少外来野毒的感染
圈舍每日清扫,粪便污物运出圈舍进行发酵处理,并用水冲洗地面,圈舍每周消毒2次。在高温季节应及时消灭蚊、蝇、蠓、鼠、虫,防止病原传播。曲霉毒素造成的母猪屡配不孕,切记刚收获的玉米或发霉的玉米不要饲喂母猪。
6 治疗方案
发情不明显或长期不发情,苯甲酸雌二醇注射液5~10 ml,肌肉注射,间隔24~48 h可重复注射1次;母猪无卵泡发育、卵泡发育停滞运用孕马血清200~1 000 IU,肌肉注射;持久黄体,高黄体状态者,前列腺素3~4 mg,肌肉注射,一般1~3 d内出现发情,同时前列腺素也可排除子宫内死胎或炎性物质。消除子宫炎症用氨苄青霉素5 g,一次肌肉注射,1 d 1次,连3 d。同时用0.02%呋喃西林溶液300 ml冲洗子宫,并把冲洗液完全排出后注入30%的林可霉素30 ml,1 d 1次,对子宫内膜炎有很好的治疗作用。笔者多年应用中药于临床,疗效更好,益母草30 g,当归、茯苓、川断、桃仁、香附、川芎各15 g,红花、炮姜、苍术、淫羊藿各10 g,山楂20 g,水煎一次喂服,1 d 1剂,连喂3 d 1个疗程。适用于母猪不发情或生殖道炎症的治疗。
7 体会
通过调查可见3号猪场母猪流产率、母猪不孕治疗数、母猪淘汰数最高,5号猪场母猪产仔死胎率最高。许多因素都能导致母猪繁殖障碍综合征的发生,必须采取综合防治措施。
最关键措施的是免疫接种。但有些猪场母猪长期带毒,防不胜防,必须采取净化措施,培育出健康的母猪群。一些猪场虽注重防疫,免疫程序不科学,又不进行综合防治导致母猪繁殖障碍综合征不断发生。
注重药物预防,母猪生产后注射氨苄青霉素,防止病原菌感染,减少母猪子宫内膜炎和乳腺炎的发生。
母猪产后第1个情期很重要,如果这次配不上种,以后可能不发情或发情也配不上,所以要采取综合措施,试喂中药催情散或配种前1 d子宫注入30%林可霉素注射液30 ml,以消除炎症,促进排卵,争取在第1个情期成功受孕。
S858.28
B
1004-5090(2017)08-0020-02
2017-0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