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命的细胞
——奉新县黄沙港生态河道修复

2017-02-27江西财经大学谢小燕

河北农机 2017年3期
关键词:奉新县滨河滨水

江西财经大学 谢小燕

生命的细胞
——奉新县黄沙港生态河道修复

江西财经大学 谢小燕

城市河道是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载体与组成部分,它既是城市生活的核心地带,也是城市环境中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城市化进程迅速加快,使城市中的自然环境不断减少,而人们随着物质生活的不断提高,对休闲的自然环境更为向往,因此开发新的景观空间成为城市建设的新课题。

滨水景观;生态河道;景观改造;奉新县

1 项目概况

奉新县是江西省宜春市辖县,位于江西省西北部,东靠安义县,南接高安县,西南连宜丰县,西北邻修水县,北毗靖安县,潦河水域贯穿境内东西。县城冯川镇距省会南昌60千米,耕地面积为42万亩,林地面积165.7万亩,森林覆盖率高达70%。黄沙港位于奉新县中南部,东靠奉新县县政府,北接潦河,西临潦河东路,南以应星南大道为规划界限。

该区现状为人工硬化河道,岸线单一,河流生态功能丧失,并无亲水空间,坡陡,不安全;周边多被建筑、停车场占用,以居民居住区为主,绿地面积较少;且人车混行,交通状况差,道路系统不连续;另外植被层次缺乏,生态多样性差。

2 设计理念

黄沙港为奉新县一道重要的线型开放空间,本应承载防洪与生态修复的双重功能。但原有河道现状为硬质河岸,景观与功能单一,因此本案利用海绵城市“渗、滞、蓄、净、用、排”的原理,遵循“生态、人本”的设计理念,营造出自然化河道岸线与水系亲密接触的生态和谐的共生空间。

3 设计原则

3.1 开发与生态保护第一性

保护自然生态环境的水体与开发人们需求的滨水空间,甚至人们亲水的休闲活动都是整个生态河道的首要任务,设计上应保护现有水产栖息地的价值,在使用材料的选择和滨水岸线的安排上下功夫,有利于提高岸线地区的生态功能,把生态原则的基质、斑块和廊道设计理念融入改造河道中,同时坚持以生态保护优先、适度开发的原则,并利用开发带来的经济效益为指导,进行宣传教育,促进生态环境保护。

3.2 安全与城市功能相结合

人们对理想化的滨水环境空间有着固定的概念,误认为滨水的岸线需要有陪衬或遮盖的树木,对植物的多样性有着强烈的偏爱,这种偏爱忽略了原有的生态环境。因此,滨水规划首先要考虑水岸线的安全护栏,建立涵养水源、蓄水、净化的生态体系,能应对突发的洪水、暴雨、干旱和污染的状况,所以,应该把城市滨水空间环境纳入城市安全体系,不仅是防治水污染的问题,还能对付水灾等自然灾害的发生问题。

3.3 突出滨水空间的公共性

城市的滨水空间往往是城市中生态的、自然的地方,滨河环境作为城市开放空间或者城市绿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服务公众、维护公共利益的首要规划作为设计目的,同时结合亲水空间和平台,给人们提供一个公共交流、积极参与公共生活的有效场所。

3.4 积极推进公众的参与

公众是整个生态河道的最终使用者,因此在规划设计中应避免生搬硬套,在规划设计阶段,尽量听取群众和专家的呼声和意见,集思广益,吸引公众的视线和热情,进而使之喜爱滨水空间的开发,提高今后滨水空间环境的使用率,使人们成为滨水空间的真正使用者和主导者。

3.5 挖掘和延续地域文化

整个生态水系承载着城市的文化内涵和景观特色,是城市底蕴和地方文化的代表,河道既能挖掘奉新的书院文化,还能延续当地的农耕文化,也是公众生活用水的来源和生活的场所。人们可以在水边休闲娱乐,正是这种生活场景和环境,才体现了独特的地域文化和精神寄托。

4 总体布局和景观设计

通过河道本身的雨水收集及周边景观透水铺装、植草沟、植被缓冲带、下沉式绿地和生物滞留设施的雨水收集,控制雨水外排,提高排放水质、提高景观效果,并在不影响行洪的前提下,设计多个滩涂、绿岛,使之成为河中生态滩涂岛,形成旱涝不同的景观,并搭建一座架空的观光栈桥,同时设立观景平台与亲水平台,使栈桥穿梭在岛屿与植被丛林之间。根据不同区域的特定功能,总体平面布局可概括为“一带、一心、六区”的结构,将“绿带”的“生态河道”“滨水景观”融入其中,并赋予与之对应的生态服务功能。

一带:生态的滨水休闲绿带;

一心:以中央滨水喷泉区为核心的滨河景观区;

六区:特色文化展示区、浅水摸鱼体验区、岛屿休闲娱乐区、滨水喷泉景观区、滨河水上游览区、滨河林荫漫步区。

绿带:滨河外围的绿地,具有保护整个生态河道的作用,同时可为城市内部绿色空间建设提供有利的条件;

生态河道:运用乡土水生植物群落表示地方特色,将单一的岸线改造成曲折有致的生态驳岸,另建多个生态岛屿,形成旱涝不同的景观。

滨水景观:恢复河岸自然形态,增强水体与周边区域的互动性及生物多样性,添加多个亲水平台,拉近人与水系间的距离。

5 道路系统设计

5.1 主园路

整个生态河道的主要道路设计在河岸的西侧和东侧。西侧宽5m,分为两个部分,一侧为2m塑胶铺装,为骑行者提供一个畅通的自由空间;另一侧为3m宽的人行道,供人们观赏滨河美景。东侧河岸道路宽3m,主要供人们游赏使用。

5.2 次园路

次园路为空中观景栈道,宽3m,是一条跨越滨水西岸和东岸的观景走廊,同时连接南北两岸,桥两端及中间设计楼梯,供观赏者上下空中栈桥使用。

5.3 游人步道与踏步

游人步道与踏步宽为1~2m,主要由汀步、小径等构成,与岛屿景观节点串联起来,道路两旁设置树池座椅和景观雕塑,使河道景观氛围更加浓郁。道路铺装材料考虑环保多为透水砖、青砖、小石铺路或是汀步铺装,与周围植物、河道配置更为融洽。

6 重要节点分析

6.1 文化景墙

通过搭建景墙及廊架的方式展现和宣传奉新的地域文化——书院文化、农耕文化。比如书院文化以家族化文学派的华林书院著称,与岳麓书院、白鹿洞书院、鹅湖书院并称江南四大书院;农耕文化以宋应星的《天工开物》为代表,是世界上第一部关于农业和手工业的综合性著作。还介绍明末科学家宋应星和奉新县的发展历史。

6.2 林荫漫步

在树种选择方面,采用江西的基调树种——樟树作为河道周边的行道树,将部分开花的植物如广玉兰、桂花、山茶等种植在滨河周边,一些景观节点上则可以种植竹子、梅及罗汉松等,进一步美化滨河环境,满足在滨河园林系统绿化多功能的要求上因地制宜。在绿化和成活率等方面优先选择一些乡土树种,其次在本土树种种植方面上也应根据具体情况设计些外来树种,从而丰富河道植物的多样性。

6.3 空中长廊

空中观景栈桥设计在整个河道的中心位置,有效地控制了整个生态河道的尺度。栈桥架空在河道之上,时而穿梭在茂密的丛林中,时而观看儿童浅水摸鱼的活泼场景,时而站在岛屿上纵观整个河道美景,时而坐在休息平台上看路人嬉闹,进而从多个角度观看滨水河道的生态美景。

7 植物配置原则

7.1 生态多样性和乡土地域性

通过乡土树种的选择,在配置上以大片自然群落为主,小片丛植、片植、孤植、对植为辅,岛屿上以当地自然水生植物为种植特色,以体现物种多样性和乡土地域性,整个河道景观绿化覆盖率高达53.7%。

7.2 常绿植物与落叶植物相结合

既要以大片常绿树种为主,也要适当配置少数落叶植物。滨河景观可选择的植物如垂柳、无患子、香樟、广玉兰、水杉等。

7.3 陆生植物与水生植物相结合

滨水景观既有陆生植物也有水生植物,其中以水生植物为主,体现滨水河道特点。如陆生植物有桂花、山茶、银杏、紫荆、紫薇、红枫等;常见水生植物有香蒲、美人蕉、蒲苇、水生鸢尾、荷花、睡莲等。

7.4 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结合

从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两方面看园林植物,它具有净化空气、降低噪音、改善环境、净化水质、保持水土和涵养水源等生态功能,在绿化设计中我们应增加绿化覆盖率,多选择落叶树种,这样有利于夏天遮阴冬天晒太阳。其次选择病虫害较少的植物,如在植物配置上选择马褂木、银杏、竹子、罗汉松等植物,具有一定的观赏价值。

8 雨水收集与利用

由于城市化的迅速发展,不渗水铺装如道路、广场及路面材质不断扩大,雨水难以渗入地下补水,加上人类不断挖掘地下水,城市水体资源紧缺、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破坏,雨水的收集与利用成了城市最受关注的热点之一。

8.1 雨水收集

通过土壤渗透雨水,避免地表径流,既能涵养地下水,还能通过土壤净化水质,改善城市微气候。雨水收集分为两部分,一是通过岛屿景观与河道本身的土壤收集;一是利用水渠和沟槽将雨水引流至周边的滞留设施中进行收集,还可以通过微地形和透水性道路铺装之间做管道雨水收集。

8.2 雨水利用

岛屿及河道雨水的收集可在枯水季节利用水自身的释放功能将雨水用于河流及岛屿的植物上,通过管道收集的雨水,可在场地下安装蓄水装置,通过支管的连接释放到各个节点景观上并用于喷灌,还可以通过雨水的净化用于生活用水上。

9 结论

城市生态河道不仅有生态缓冲区的作用,同时承载着公众旅游和休闲的功能,城市河道既是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载体与组成部分,也是城市生活的核心地带,更是城市环境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因此,应当正确处理生态与游赏的关系,尽可能地避免人类活动的干扰,营造良好的生态空间,做到集生态保护、生态修复、科教宣示、观赏游览等多功能于一体,真正达到人与自然共赢。

[1]丁圆.滨水景观设计[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58.

[2]罗特(美),尤科姆(美).生态景观设计[M].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14:249.

[3]刘云俊(译).滨水自然景观设计理念与实践[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367.

[4]周海波.自然与生态设计[M].同济大学出版社,2005:183.

[5]俞孔坚,李迪华.可持续景观[M].城市环境设计,2007:9-14.

谢小燕,女,1992年出生,广西南宁人,硕士,研究方向: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

猜你喜欢

奉新县滨河滨水
观赏草研究概况及其在太原市滨河两路的应用
国内滨水空间城市更新研究特征探析
陈晓明 进入加速期和成熟期,未来十五年是花都滨水新城黄金时代
低碳滨河景观设计研究——以临沂市万兴都河段为例
南方丘陵耕地产能研究
城市滨河湿地生态景观营造探索
奉新县出台新规
基于生态恢复性的城市滨水景观设计探析
滨水景观带的设计分析
奉新县官方兽医监督巡查的现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