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创作之“浓淡”与“动静”
2017-02-27苏芒
文/苏芒
诗词创作之“浓淡”与“动静”
文/苏芒
浓 淡
浓淡在绘画中主要指色彩的深浅、明暗,后来用于文学创作,主要指语言的色彩。浓者重笔浓彩,淡者素笔淡写。就诗人个人而言,有的追求素淡,有的追求浓艳,有的则浓淡兼施。浓淡相互映衬,可以收到鲜明生动的艺术效果。如王安石的《桂枝香·金陵怀古》上片写金陵的壮丽秋景,用了“似练”“翠峰”“残阳”“彩舟云淡”等,语言色彩华美;下片叹六朝竞逐豪华,吊古伤今,语言素淡:以浓衬淡,服务于政治家睹今鉴古的深远思虑。又如李清照的《一剪梅》,上片写“红藕”“玉簟”“罗裳”“兰舟”“锦书”“月满”,色彩较浓;下片写“花”“水”“闲愁”,色彩较淡;浓淡相映,充分地渲染和抒发了词人的相思苦;“浓”尚不可解其愁,“淡”又让她何以堪?
动 静
客观事物的动静之态,给诗人许多创作灵感,他们常常将事物的动、静结合起来描写,做到静中见动,动中见静,动静相生,动静互衬,妙趣无穷。
如查慎行的《舟夜书所见》:“月黑见渔灯,孤光一点萤。微微风簇浪,散作满天星。”前两句写静,后两句写动,富有生活情趣。王维的《鸟鸣涧》:“人闲桂花落,月静春山空。月出惊飞鸟,时鸣春涧中。”以动写静,花落、月出、山鸟的动,突出了春涧的幽静。杜甫的《绝甸》:“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前两句写动,绘出一幅绚丽的图景;后两句写静,一言空间之广,一言时间之久,但也静中见动:景物动静的结合,反映了诗人思接千载、视通万里的心理活动。李白的《望天门山》更是高妙,以“天门中断楚天开”写出了水神奇的“动”,力量巨大;又用“碧水东流至此回”写出了山雄奇险峻的静——强大力量的静;然后又用“两岸青山相对出”写静,又静中有动;“孤帆一片日边来”写动,又动中有静;动静相衬,既有力量的对抗,又有宁静与和谐,真可谓是运笔如神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