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谈“中央要有权威”
2017-02-27
邓小平说:“改革要成功,就必须有领导有秩序地进行。”就要在“中央统一领导下深化改革,如果没有中央的权威,就办不到”。这一重要论断是对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的精辟总结,有着深厚的历史背景和丰富的理论内涵。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中国的改革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矛盾和困难。“中央要有权威”就是针对中国改革开放的实际需要提出的。面对种种考验,邓小平果断作出了系列决断,确保了政治体制改革和经济体制改革的顺利进行。这一重要论述,在治国理政方面有着丰富内涵。
“最关紧要的是有一个团结的领导核心”
维护党中央权威,是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一个基本观点。中国共产党是按照马克思主义学说建立起来的党,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进程中,践行和完善了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的重大命题。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提出要“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就是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深刻揭示。党中央要有权威,就要形成和确立党的领导核心,维护领导核心的权威。
对于领导核心的作用,邓小平有着深刻认识。早在1964年11月20日,邓小平会见秘鲁共产党(马)领导人时就专门谈到党一定要有领导核心的问题,他说:“我们的党是有高度统一意志的革命的党、战斗的党,党的组织原则是民主集中制。党一定要有领袖,有领导核心。”邓小平着重强调:“没有领袖和核心,就要培养领袖和核心”,“领袖就是团结的核心,他本身就是力量。中国革命之所以取得胜利,就是因为有了毛泽东这样的领袖。领袖与集体领导是不矛盾的。”
正因如此,邓小平强调中国的命运需要有核心,有权威的领导集体。
1989年6月16日,邓小平同中央几位负责同志谈话,指出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稳定发展的原因之一,就是因为领导集体有了坚强核心。他说:“要有意识地维护一个核心”,“新的常委会从开始工作的第一天起,就要注意树立和维护这个集体和这个集体中的核心”。有好的政治局,特别是有好的政治局常委会,就能够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先进榜样,成为凝聚全国力量的主心骨。用邓小平的话说,就是“什么乱子出来都挡得住”。
在新形势下,“中央要有权威”的论断仍有重要意义。有先进的党,有民心所向的核心,有坚强的党中央,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前景就无限光明
1990年12月24日,在回顾改革开放取得的成绩,放眼社会主义建设的前途时,邓小平充满信心地说:“改革开放越前进,承担和抵抗风险的能力就越强。”在谈到要善于把握时机来解决中国的发展问题时,他说:“最关紧要的是有一个团结的领导核心,这样保持五十年、六十年,社会主义中国将是不可战胜的。”
在为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事业奋斗的一生中,邓小平曾经历过中国共产党因缺少坚强领导核心而造成的坎坷,也经历过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因此,他强调“只要这个环节不发生问题,中国就稳如泰山”。
“事关大局”,“中央不抓,哪个来抓”
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我们要学习邓小平的战略思维:“战略思维,是邓小平同志一生最恢宏的革命气度,也永远是中国共产党人应该树立的思维方式。”战略思维的一大要素就是有大局观。讲大局,善于处理好全局与局部的关系,是邓小平的重要工作方法。他关于“中央要有权威”的论述,也重点强调了党和国家要有能力把握社会主义发展过程中“全局和局部”的关系,因为“我们的一切工作都会涉及全局与局部的关系”。
为了确保改革开放的顺利进行,邓小平专门强调要顾全大局,坚决维护中央权威。经济特区的建立,就是国家建设顾全大局的一项大计。总的来说,就是要加快沿海地区的对外开放,使沿海地区凭借自身地理位置的优势较快地先发展起来,进而带动内地的发展。邓小平说:“这是一个事关大局的问题。”实现沿海和内地互动发展的目标,不能缺少有权威的中央进行领导。
在开放经济特区的工作中,内地首先要顾全国家建设大局,支持经济特区的建设。当经济特区发展起来后,就要拿出更多力量来帮助带动内地发展,这也是国家建设大局。这两个大局涉及方方面面,既要统筹规划又要厘清利益和责任,所以“没有中央的权威,就办不到”。如果没有中央的权威,“各顾各,相互打架,相互拆台,统一不起来”。
中央有权威,才能谋划全国“一盘棋”,才能“抓得紧”。“中央不抓,哪个来抓呢?因为这是个全局问题,一个省、一个市不可能完成这个任务”。“中央要有权威”,还要处理好国家建设的全局和局部之间的关系。
邓小平将全局与局部的关系生动地描述为“大道理与小道理必须弄清楚”。他说:“全体和局部缺一不可,全体是由局部组成的,如果只有全体,没有局部,则全体也就不成其为全体了。”
邓小平说:“过去我们是穷管,现在不同了,是走向小康社会的宏观管理。不能再搬用过去困难时期那些方法了。现在中央说话,中央行使权力,是在大的问题上,在方向问题上。”在大局面前,小局必须服从大局。
邓小平还多次说过,考虑任何问题都要着眼于长远,从大局出发。要在大局上立得住,就需要有权威的中央施行领导。对不讲大局、不向中央看齐的情况,邓小平态度十分坚决:“对于不听中央、国务院的话的,处理要坚决,可以先打招呼,不行就调人换头头。”
“有了这个权威,困难时也能做大事”
能否从政治上看问题,是一个政党是否成熟的重要标志之一。1986年8月,邓小平在视察天津时指出:“到什么时候都得讲政治。”“中央要有权威”的论述,是邓小平在通篇考虑社会主义改革、发展、稳定后提出的一个重要政治观点。
邓小平提出“中央要有权威”的相关论述,事实上指出了政治对改革开放、对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邓小平关注中国的经济建设,但他从来不割裂政治而谈经济。邓小平从政治家的视角明确指出,中国经济发展的快慢“这不只是经济问题,实际上是个政治问题”。
邓小平的这一观点是有依据的。20世纪80年代末,世界上一些国家的政局发生动荡,根本原因就在于这些国家的经济发展上不去,人民的现实生活需要得不到解决,生活水平甚至有所下降。再看中国,人民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就是这十年有发展,发展很明显”。
如何继续保持中国发展的良好势头?就是需要有一个有权威的中央。1989年9月4日,邓小平在与中央负责同志商量自己退休的时间和方式时,对新一届领导集体寄予了深切期望。“现在很需要一个这么好的集体,比过去更加需要。这个集体要有个核心。在历史上,我们有毛主席这个核心。”也正因为有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才有力地保证了改革开放的顺利进行。面对改革中出现的问题,“因为有个核心,解决起来就比较容易”。
在这次谈话中,邓小平再次强调了“中央要有权威”。他赞同陈云说的当时存在各路“诸侯”太多,议事不决,决而不行等问题。邓小平坦然表示:“这个批评是正确的。中央的话不听,国务院的话不听,这不行。特别是有困难的时候,没有中央、国务院这个权威,不可能解决问题。有了这个权威,困难时也能做大事。”
邓小平强调,新的领导班子一经建立了威信,自己就要坚决退出。只要有一个团结的领导集体,始终坚持改革开放,邓小平相信“即使是平平稳稳地发展几十年,中国也会发生根本的变化。关键在领导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