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排螺旋CT在诊断急性阑尾炎中的应用
2017-02-27郑欣
郑欣
摘要:目的 探究血常规检验当中运用血涂片分析的价值与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5月~2015年8月收治的76例急性阑尾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分组法将76例患者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观察组38例患者均给予64排螺旋CT诊断,对照组38例患者均给予腹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观察两组患者阑尾影像学特征及检查确诊率差异。结果 两组患者预后均经临床手术证实为急性阑尾炎,观察组38例患者经64排螺旋CT检查确诊36例,临床确诊率94.73%,相比对照组38例患者经腹部B超诊检查确诊30例,临床确诊率78.94%,组间差异对比,观察组确诊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针对疑似急性阑尾炎患者实施临床诊断时,定向给予患者64排螺旋诊断方式,可更好的定性患者病情,从而辅助临床治疗工作开展,为患者预后康复提供良好保障。
关键词:64排螺旋CT;急性阑尾炎;腹部彩超;诊断
急性阑尾炎是临床较为常见的一类急腹症,病因多为大肠杆菌合并厌氧菌感染而导致的阑尾病理性改变,通常患者具有发病较急、病情进展较快等显著特征,如不及时治疗将可能出现坏疽穿孔等并发症问题,严重时还将威胁患者生命安全,因此对急性阑尾炎患者尽早给予临床诊断,是强化患者临床疗效的关键[1]。本文探究了血常规检验当中运用血涂片分析的价值与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4年5月~2015年8月收治的76例急性阑尾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存在转移性抑或持续性右下腹痛表征,部分伴有不同程度发热、恶心、呕吐症状表现。采用随机数字分组法将76例患者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观察组38例患者中,男性患者21例,女性17例,年龄24~59岁,平均(39.7±11.2)岁,对照组38例患者中,男性患者20例,女性患者18例,年龄23~61岁,平均(38.9±10.3)岁。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方法
1.2.1 CT检查方法 观察组38例患者均采用GE64排螺旋CT进行平扫及增强扫描处理,扫描前引导患者保持仰卧位,嘱咐患者先深吸气后屏住呼吸,扫描范围由膈顶至耻骨联合处下缘。扫描参数设定为额定电压120 KV,电流设定为150mA,扫描层厚为1 mm,层间距为1 mm。先给予平扫后再行增强扫描,增强扫描过程中,应用高压注射器将造影剂注入患者肘前静脉,注射流速3.5~4.0 ml/s,造影剂注射后23~25 s予以动脉期扫描,60~70 s予以门静脉期扫描,150~180 s予以延时扫描[2]。待扫描结束之后,将所收集的图像资料传至工作站行相关处理,并对原始图像行多平面重建,以适宜的窗宽、窗位,观察阑尾病变位置、大小、形态、病灶周围脂肪间隙及相邻组织结构的关系等,得出最终诊断结论。
1.2.2超声检查方法 对照组38例患者均术前禁食12 h以上,次日清晨应用 GE Logiq7彩色多普勒超声仪实施检查,采用3.5~6.0 MHz频率的凸型探头展开患者右下腹部横切、纵切、斜切多切面扫描,观察患者阑尾超声影像表现情况,检查过程中督促患者尽量保持均匀呼吸,以免影响检查结果准确度[3]。最后,经由科室2名经验丰富的超声医师共同负责影像特征分析,得出具体评估结果。
两项检查结束之后,予以详细统计、记录2组急性阑尾炎患者的影像诊断特征,最后根据临床手术结果,对比两组患者诊断准确率差异。
1.3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所有数据均纳入SPSS18.0软件作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行t检验,P<0.05,代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CT影像学表现 本研究中,观察组38例患者经64排螺旋CT诊断后,影像学表现各有差异,具体多为下述几类影像表现:①CT影像显示:部分患者呈阑尾增粗,外直径超出6mm,阑尾壁增厚超过2 mm;②部分患者存在阑尾周围渗出影;③阑尾周围存在积气影或积液影;④部分患者显示阑尾脓肿。对比最终临床手术结果可知,观察组38例患者中,急性单纯性阑尾炎患者22例,急性化脓性阑尾炎患者12例,急性坏疽性阑尾炎患者4例。其中经64排螺旋CT确诊为急性阑尾炎患者36例,诊断准确率达94.73%。
2.2超声影像学表现 本研究中,对照组38例患者经彩色多普勒超声影像诊断后,影像学表现各有差异,具体分布于下述几类影像表现范围内:①超声影像显示部分患者呈现阑尾增粗,外直径超出6 mm,阑尾壁增厚超过2 mm。②阑尾腔存在扩张情况,内回声呈不均匀情况。③阑尾周围存在气体回声抑或液性暗区。④部分患者存在右下腹不规则低回声肿块。结合最终临床手术结果对比可知,对照组38例患者中,急性单纯性阑尾炎患者24例,急性化脓性阑尾炎患者11例,急性坏疽性阑尾炎患者3例。其中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确诊为急性阑尾炎患者30例,诊断准确率达78.94%。
2.3两组患者诊断差异对比 结合临床手术结果可知,两组患者阑尾炎病情分型无明显差异,P>0.05,不具无统计学意义。但从两组患者影像学诊断结果来讲,观察组患者临床诊断确诊率达94.73%,相比对照组患者临床诊断确诊率为78.94%,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对比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超声检查因其简便、快捷、可重复性、无损伤等优点,一度被作为诊断急性阑尾炎患者的重要影像检查方法。但不可否定,对于急性单纯性阑尾炎患者,因其阑尾充血不太明显,且阑尾正常结构改变相对轻微,相对难以作出具体的诊断结论。另外,假如患者机体过度肥胖抑或肠腔气体显著增多状态时,声像图伪影也相对较多,病变部位显示也欠缺清晰,因而极易导致患者误诊、漏诊情况的现实发生,降低了腹部彩超诊断准确度[4],亟待采取合理的影像检查技术予以弥补完善此类缺点。
近年来,随着临床医学的不断发展,CT影像检查技术得到了不断完善优化,尤其是64排螺旋CT的临床应用日趋广泛,且取得了较好的急腹症诊断成效。急性阑尾炎患者采用64层螺旋CT检查,可从不同位置反映出患者的阑尾生理解剖结构,特别是检查过程中通过应用三维重建技术,可清楚显示患者的阑尾腔内、管壁及周围解剖结构情况,对于明确病灶位置、致病因及病情严重程度均具有相对较好的意义。
本研究显示,应用64排螺旋CT诊断的观察组38例患者临床确诊率达94.73%,相比应用多普勒超声诊断的38例患者临床确诊率显著较佳。但需注意的是,针对存在阑尾结石、阑尾钙化这类易导致漏诊误判的患者,诊断过程中还需综合患者是否合并存在阑尾周围炎性改变情况后再作结论,本研究中观察组2例未确诊患者即为单纯性阑尾结石患者,因未能综合考虑上述因素而出现漏诊、误诊情况,所以现实中对CT诊断仍难定性的患者,必要时可结合临床其他实验室检查技术展开诊断,以便为患者预后治疗提供客观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
[1]周洪影,缪飞,王明亮,等.急性阑尾炎MSCT平扫表现及诊断[J].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2011,17(4):338-342.
[2]任春慧.64排螺旋CT重建技术在急性阑尾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医疗设备,2013,(7):164-165,52.
[3]陈丽山.多层螺旋CT与超声对急性阑尾炎的诊断价值比较[J].中国CT和MRI杂志,2015(11):101-103.
[4]李勇爱.急性阑尾炎的CT诊断进展[J].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2013,19(6):567-570.编辑/孙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