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佐辛复合丙泊酚在无痛人流的疗效观察
2017-02-27王翠
王翠
摘要:目的 探讨地佐辛在无痛人工流产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拟行人工流产术ASA I、II级早孕妇女120例,随机分为3组,每组40例。A组行单纯丙泊酚麻醉,B组行舒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麻醉,C组行地佐辛复合丙泊酚麻醉。记录麻醉开始诱导前(T0)、意识消失时(T1)、扩宫颈时(T2)及术毕苏醒时(T3)患者生命体征,记录麻醉诱导时间、麻醉苏醒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丙泊酚总用量、不良反应,术毕清醒后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判定下腹部疼痛的程度。结果 C组的生命体征最平稳,B组的呼吸抑制强于A组和C组(均P<0.05),A组的丙泊酚用量、苏醒时间、体动次数均多于其他两组(均P<0.05),术后镇痛方面C组优于其他两组(均P<0.05)。结论 地佐辛联合丙泊酚麻醉用于无痛人工流产术安全有效。
关键词:地佐辛;丙泊酚;无痛人流
丙泊酚作为静脉麻醉药因其作用时间短、体内消除快、苏醒迅速而完全,广泛应用于无痛人流手术,但其镇痛作用弱,需较大剂量或配伍少量镇痛药物来弥补其不足。地佐辛是一种新型阿片类镇痛药,是阿片受体混合激动-拮抗剂[1],由于其鎮痛效应强、呼吸抑制和药物依赖发生率低,近来已在临床麻醉及术后镇痛中广泛使用。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120例年龄18~40岁,体重40~70 kg,孕龄6~10 w,明确诊断为宫内妊娠,ASAΙ或Ⅱ级自愿选择行无痛人工流产术的早孕妇女,均无癫痫病史,无药物过敏史,无酗酒、吸毒史,无贫血患者及其他有凝血障碍者,术前谈话并签麻醉同意书。随机分为3组,每组各40例,A组为丙泊酚组;B组为舒芬太尼+丙泊酚组;C组为地佐辛+丙泊酚组。
1.2方法 术前禁食、水6 h,无术前用药。于手术准备室开放右肘正中静脉,静滴乳酸林格氏液。进入手术室后取低枕平卧位,监测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呼吸频率(RR)和血氧饱和度(SpO2),普通面罩吸氧3 L/min。待患者摆好截石位后,A组行单纯丙泊酚麻醉,静注剂量均为2 mg/kg;B组缓慢静注舒芬太尼0.1 μg/kg,继以丙泊酚2 mg/kg静脉麻醉;C组缓慢静注地佐辛0.1 mg/kg,总量不超过10 mg,继以丙泊酚2mg/kg静脉麻醉。三组均待睫毛反射消失即开始手术,术中必要时(如肢动)追加丙泊酚0.5~1 mg/kg,直至术毕。当SpO2<94%时,将头偏向一侧以改善呼吸道情况,当SpO2<90%或发生呼吸暂停(呼吸停止达到15 s),即给予托下颌面罩辅助呼吸。当患者HR<50次/min时静脉注射阿托品0.25 mg,MAP降低幅度超过术前30%时予以快速补液,静脉注射麻黄素6 mg对症处理。
1.3观察指标
1.3.1记录麻醉开始诱导前(T0)、意识消失时(T1)、扩宫颈时(T2)及术毕苏醒时(T3)的MAP、SpO2、HR、RR。
1.3.2记录术中呼吸抑制及术中体动的例数、丙泊酚总量、手术时间、苏醒时间(从停药到呼唤姓名可使之睁眼的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呼吸抑制的标准为:①呼吸频率<8次/min;②呼吸暂停>15 s;③SpO2<94%。
1.3.3观察患者不良反应(注射痛、呛咳、头晕、恶心、呕吐)发生率及患者清醒后5、10、20 min及离院时的疼痛情况,术后疼痛程度通过VAS评分评定:0分为无痛,1~3分轻微疼痛,4~7分疼痛能够忍受,8~10分为难以忍受的疼痛。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学分析软件,计量资料用x±s表示,同一参数组间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麻醉失败,三组患者的年龄、体重和停经时间以及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各组患者各时点MAP、SpO2、HR、R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比较 T1、T2、T3时点MAP、HR、RR与T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1、T2时点SpO2与T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3异丙酚用量、麻醉诱导时间,苏醒时间组间,定向力恢复时间比较 三组患者的诱导时间无差别(均P>0.05),A组比B组、C组苏醒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长,丙泊酚用量大,体动次数多(均P<0.05),B组与C组在苏醒时间、丙泊酚用量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2。
2.4各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C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最低,B组患者呼吸抑制的发生率明显高于于A组和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体动次数的发生率明显高于于B组和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5术后镇痛效果比较 各组患者各时点VAS评分比较5min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0 minVAS、20minVAS、离院时VAS评分C组明显低于A、B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人工流产术是常见的门诊手术,整个手术过程约5~10min,因此要求麻醉药物具有起效快和苏醒迅速的特点。丙泊酚是一种非巴比妥类短效静脉麻醉药,具有起效快、苏醒迅速,且苏醒后意识完全恢复并对手术无记忆,无明显蓄积现象等优点,同时可以抑制迷走神经反射,减少人工流产综合征的发生,已普遍用于人工流产术的麻醉,但单用镇痛作用弱,对于精神紧张、疼痛耐受性差的患者单独应用时麻醉效果不够完善且不良反应较多。临床上多采用大剂量快速推注的方法,常发生呼吸与循环功能的抑制[2]。
阿片类药物与丙泊酚联合应用可以发挥阿片类药的镇痛作用,从而可降低丙泊酚的使用剂量,同时还可缩短苏醒时间,苏醒后减轻疼痛。但术中呼吸抑制、呛咳,术后恶心、呕吐、头晕及宫缩痛等发生率高[3]。
地佐辛是苯吗啡烷类衍生物,是新型阿片受体混合激动-拮抗剂,选择性的激动κ受体,同时对μ受体有一定程度的拮抗作用,人体κ受体主要分布于大脑、脑干和脊髓,激动K受体可产生镇痛作用,但呼吸抑制作用较轻。与纯粹的阿片受体激动药相比还具有镇痛效价较小,不产生欣快感,及很少产生依赖性等优点。
三组患者中,丙泊酚组丙泊酚用药量最多,导致患者的唤醒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延长。舒芬太尼组有15例出现呼吸抑制,经面罩加压给氧恢复;地佐辛组2例出现呼吸抑制,给予托起下颌后恢复,表明地佐辛的呼吸抑制作用明显低于舒芬太尼。术中呼吸抑制发生率舒芬太尼组明显高于丙泊酚组和地佐辛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中患者体动次数丙泊酚组明显高于地佐辛组和舒芬太尼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地佐辛组在丙泊酚总用量、麻醉诱导时间、唤醒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与舒芬太尼组相比无明显差异,说明该两组在麻醉效能上相当;地佐辛常见副作用为恶心、呕吐、头晕等,地佐辛组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明显低于芬太尼及丙泊酚组,这可能与地佐辛不产生典型的μ受体依赖,可使胃肠平滑肌松弛,减少恶心呕吐的发生率有关[4]。笔者在实践中发现复合地佐辛2.5 mg,并稀释到10 ml静注,以上副作用可避免,也不影响其镇痛效果。
另外本研究还观察到地佐辛组术后VAS评分明显低于舒芬太尼及丙泊酚组,可能因为地佐辛激动分布于大脑、脑干和脊髓的κ受体而产生脊髓镇痛,而人工流产术后下腹部疼痛主要是因为各种破损组织释放大量前列腺素在宫腔表面聚集,并导致子宫收缩而引起疼痛,故地佐辛能够有效地缓解术后宫缩痛,显示了其超长的持续镇痛。
综上所述,在无痛人工流产术中,应用地佐辛联合丙泊酚具有良好的术中麻醉及术后镇痛效果,对呼吸及循环抑制较轻,不良反应少。
參考文献:
[1]郭锐,彭道珍,钟茂林,等.地佐辛或芬太尼复合丙泊芬在无痛人工流产中的麻醉效果[J].广东医学,2011,11:2808-2809.
[2]高雁,邢玉英,李力兵,等.人工流产术患者瑞芬太尼靶控输注复合异丙酚的效应[J].中华麻醉学杂志,2005,25(6):472-473.
[3]高新明,陈瑞生,伍彩雯,等.异丙酚用于人工流产所致并发症及处理[J].临床麻醉学杂志,2001,17(1):37.
[4]Dockendorff C,Jin S,Olsen M,et al.Discovery of mu-opioidselective ligands derived from 1-aminotetralin scaffolds made viametal-catalyzed ring-opening reactions[J].Bioorg Med Chem Lett,2009,19(4):1228-1232.编辑/孙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