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芍倍注射液治疗Ⅰ~Ⅱ度直肠脱垂的近远期疗效和安全性观察

2017-02-27赵春泉欧阳旻万华平

医学信息 2016年31期
关键词:安全性

赵春泉+欧阳旻+万华平

摘要:目的 分析研究芍倍注射液治疗Ⅰ~Ⅱ度直肠脱垂的近远期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2年1月~2015年11月我院外科收治的约60例直肠脱垂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对照组对患者采取消痔灵注射液进行治疗,治疗组对患者采取芍倍注射液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 术后6个月治疗组患者的直肠脱垂长度明显要比对照组短(P<0.01);两组患者的治疗总体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Ⅰ~Ⅱ度直肠脱垂采取芍倍注射液治疗的效果显著,并且不良反应较低,具有安全有效性。

关键词:芍倍注射液;Ⅰ~Ⅱ度直肠脱垂;安全性

目前患有直肠脱垂的患者越来越多,每年呈现递增趋势,大部分为女性以及老人,经常出现便秘以及大便次数明显增多,呈现羊粪样,同时伴有黏膜糜烂,破溃以后会有血液流出,内脱垂一般没有明显表现,偶尔在进行临床检查时发现。其发病诱因尚没有完全明确。目前,对这种疾病大部分采取手术治疗,但手术治疗创伤大,老年患者不易耐受,而且容易复发。注射疗法是国内治疗直肠脱垂的主要方法之一[1]。本文笔者选取2012年1月~2016年6月我院外科收治的约60例直肠脱垂患者,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月~2015年11月我院外科收治的约60例直肠脱垂患者,病例纳入标准:①符合临床诊断为Ⅰ、Ⅱ度直肠脱垂并同意行硬化剂注射疗法的患者[2];②患者自愿参加本次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30例。当中,治疗组男21例,女9例。年龄在12~75岁,平均为(47.3±3.6)岁;对照组男22例,女8例。年龄在14~78岁,平均为(48.2±4.3)岁。两组在年龄、性别等基本资料方面差异不显著,值得比较。

1.2临床疗法

1.2.1术前准备 手术前1 d,两组均给予流质食物,并于注射当日禁止进食;进行灌肠、清洁,并做活会阴部常规备皮工作。本次选用的仪器,材料有喇叭状肛门镜及5号短针头。

1.2.2对照组方法 对照组采用消痔灵四步注射:取消痔灵注射液分别对两侧骨盆直肠间隙、直肠黏膜下层、直肠后间隙进行注射。

1.2.3治疗组方法 患者取右侧卧位,对肛周进行常规消毒后,用0.5%的利多卡因行局部麻醉。告知患者屏气,以增加腹压,让直肠脱出肛外,然后取碘伏对黏膜表面进行消毒处理,并擦拭干净。①脱出黏膜暴露下注射:直视下看清整个脱垂直肠的外貌,用5 ml注射器和5号短针头抽取芍倍注射液原液先在3、7、11点黏膜注射,后沿脱垂直肠的近心端向远心端行黏膜下层环状多点注射,注射时进针至黏膜下有肌性抵抗感后退针给药,每点注药量约2 ml,然后将脱垂还纳肛内;②肛门镜下黏膜注射:肛门镜进入较高位置,抽取芍倍注射液原液后,在肛门镜下于齿状线上区黏膜补充注射,注射的范围自镜内最高点至齿线处。程度不同,注射的剂量也有所不同,如Ⅰ度直肠脱垂的剂量以15~30 ml为佳,Ⅱ度的剂量以40~60 ml为佳。

1.2.4术后处置 手术结束后当天,可给予患者流质食物;常规注射抗生素,连续3 d;要求患者控制排便约3~4 d。首次排便若出现困难现象,可给予10 ml开塞露肛注。告知患者不可用力下蹲或过度增加腹压。

1.3临床观察指标 术后6个月行排粪造影检查了解直肠脱垂改善情况。

1.4临床疗效判定标准 ①治愈:其症状完全消失,排粪造影显示直肠黏套叠完全消失;好转:其症状有一定程度改善,排粪造影显示异常;无效:没有达到以上标准。②远期治愈:跟踪随访6个月,其症状完全消失[3]。

1.5临床统计学处理 采取SPSS16.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计数资料以(%)表示,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临床治疗效果情况对比 两组患者的治疗总体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术后6个月的直肠脱垂长度情况及远期疗效对比 术后6个月排粪造影显示,芍倍注射液注射治疗Ⅰ~Ⅱ度直肠脱垂,直肠脱垂长度由术前的5 cm减少为0.5 cm;消痔灵注射则由术前的5 cm减少为1 c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治疗组29例症状完全消失,治愈率为96.67%;对照组24例症状消失,治愈率为80.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情况对比 治疗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3讨论

直肠脱垂在临床当中属于一种常见疾病,其指的是直肠壁部分或者完全向下移位,如果向下移位的直肠壁在肛管直肠腔当中被称之为内脱垂,如果向下移位到肛门被称之为外脱垂。这种疾病的主要症状包括有肛门脱出,初发的时候肿物相对比较小,在排便的时候脱出,在便后可以自行复位。之后肿物脱出逐渐频繁,体积明显增大,便后需要用手托回肛门当中,同时伴有排便不尽以及下坠感觉。另外,当患者用力进行收缩的时候,只是略微有收缩的感觉。如果为完全性直肠脱垂,表面黏膜会出现皱壁;脱出如果相对比较长,其脱出部分为两层肠壁折叠,在临床诊断的时候相对比较厚。当肛管没有伴有脱垂的时候,肛门与脱出的肠管之间存在环状深沟。

注射疗法主要适合I~Ⅱ度直肠脱垂,具有创伤小、疗程短、痛苦小等优势,被认为是目前治疗直肠脱垂治疗的有效非术式之一。其中,芍倍注射液治疗就是最为常见的一种。芍倍注射液是由五倍子、赤芍、乌梅这3种中药材研制而成,作用机制与以往的硬化剂不同,具有良好的抑菌消炎、活血化瘀、收敛固涩之效,无明显毒副作用,注射以后局部不会产生硬结、出血、坏死等不良后果而是属于一种可逆变性,可实现原位修复,且修复后不会形成瘢痕;同时,可以在较短时间以内重复注射,使松弛的直肠黏膜强力回缩,进而有效预防直肠脱垂[4],与本文试验结果相一致。以往采用消痔灵注射液治疗时,会发生急性无菌性炎症,且修复时会形成炎性肉芽肿、异物巨细胞,形成瘢痕的可能性较大,影响美观。

在本次研究中,我院对治疗组给了芍倍注射液治疗,对照组行消痔灵注射液治疗。从表1中可得知,两组的临床总有效率差异不显著。这表明,芍倍注射液与消痔灵注射液在Ⅰ~Ⅱ度直肠脱垂治疗中的应用,近期均能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从结果2.2可发现,随访6个月,治疗组的直肠脱垂长度变化幅度明顯大于对照组,远期治愈率也远高于对照组。这表明芍倍注射液的远期疗效优于消痔灵注射液。从表2中可看出,治疗组发生不良反应的人数更少。这表明,芍倍注射液引发的不良反应少,且程度轻微,安全性好。

综上所述,Ⅰ~Ⅱ度直肠脱垂采取芍倍注射液治疗的效果显著,并且不良反应较低,具有安全有效性。

参考文献:

[1]韩国印,司敏,李立,等.芍倍注射液治疗直肠黏膜脱垂32例[J].临床医学,2010,38(7):44-45.

[2]郑丽华,范学顺,安阿玥,等.注射加直肠粘膜近心端结扎治疗完全性直肠脱垂[J].中国医刊,2011,27(1):41-42.

[3]刘新华,韩斌.PPH联合芍倍注射液三腔双层注射固定治疗直肠脱垂疗效观察[J].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11,25(6):615.

[4]毛捷鸿,姜在龙,张磊,等.PPH联合芍倍注射液治疗直肠黏膜内脱垂的临床观察[J].中华全科医学,2015,13(4):541.

编辑/孙杰

猜你喜欢

安全性
新染料可提高电动汽车安全性
基于安全性需求的高升力控制系统架构设计
加强广播电视信息安全性的思考
网约车安全性提高研究
注意药酒服用的安全性
基于ASP网站的安全性研究与实现
田间施用灭幼脲在桃中的残留安全性评估
ApplePay横空出世 安全性遭受质疑 拿什么保护你,我的苹果支付?
Imagination发布可实现下一代SoC安全性的OmniShield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