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育理念的转变与思考
2017-02-26窦学东兰淑平
窦学东+兰淑平
(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北京 100176)
摘要:随着社会的飞速向前发展,对人才所需具备的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越来越全面。旧有的教育培养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新形势的要求,教育改革势在必行,在探索改革时,我们首先要进行科学的预判,以避免失误,尽量少走弯路,提高改革的投入产出比。
关键词:体育教育;教育改革;人才培养;模式转变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11-0138-02
如今,我国基础教育进入了一个课程改革的崭新时代。体育课程改革是整个学校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在课程性质、课程理念、课程设计、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及课程管理等方面正在发生着重大的变革,强烈地冲击着学校体育课程原有的教学模式和教学行为,也深刻地影响着体育教学方法改革的走向与发展趋势。
伴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的理念也在转变,改革势在必行,体育教学的改革也在热火朝天的进行中,曾经的“体育教育”也已然被改称为“体育与健康教育”,学校体育的功能被明确地定位于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
学校体育作为教育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无论从教学形式、教学目的与教学要求都有着自身的特殊性,在对学生的心智、体能、情感及价值观等方面的培养上有着其它课程所无法替代的独特之处和培养效果。
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对教学过程要求得非常严格,甚至是有些死板。教学的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内容、以课堂组织为传授形式来开展工作。教学只是要求学生掌握体育的基础知识、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忽略了学生的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的整体提高。教师教,学生学,信息的流动是单向的,较少有师生间的互动。过去的体育教育理念中,更多地强调的是身体能力的提高与竞赛色彩的体现,所以在教学过程当中经常会出现两个方面的问题,一个是教师按照既定的教材内容、教学目标、教学进度、教学方法及考核标准来对学生进行技术、技能及知识的传授与检测,学生只是被动地跟随教师的教学步骤开展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基本没有主动权。二是过于强调身体素质在短期内的提高,追求运动量和运动强度,使学生的身体负担过重,形式与过程过于枯燥,学生学习的过程毫无乐趣可言,教学的过程、效果与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背道而驰。由于学生必须按照教师的步骤,一步一步地跟着练,所以在学习过程中根本没有自主性和创造性可言。
随着信息爆炸时代的到来,学生们的眼界不断开阔,他们对体育课的要求也随之越来越高,给我们从业者的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工作的难度也越来越大。教师们需要通过不断的学习来充实、提高、完善自我,以适应新时期提出的新要求、新标准。
谈到教学改革,我们首先要搞清楚改革的目的,改革的方向、改革的内容、改革的方法等要素。在没有理清思路,明确目的、目标的情况下即盲目地开展工作则会事倍功半。教育、教学改革的内容和环节必须要有选择性和针对性,要讲求实效性,要与社会发展的状况相适应,符合时代的要求,反对那种为改革而改革的盲目做法,同时要摒弃改就比不改好的错误观念。尽管改革势在必行,但我们也不能全盘否定以前的东西。事实证明,改革前的教育体系经过多年的积累与完善,培养出了大量的高端人才,他们做出的很多成就都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为我们国家的发展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因此,我们今天所要做的改革主要是针对那些过时的、已经不能适应新时代人才培养需要与社会发展要求的理念、内容与方法。而仍要保留体系中历经考验的精华内容。
教师是学生成长的引导者,是学生发展的领路人,而学生本人则是成长的践行者。人的主体性只有通过参与各种活动的经历才能得到体现,也只有通过在活动中的历练才能得到发展。为了让学生的这种主体性得到发展,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过程中应注意让学生参与到部分教学环节的设计当中去,可采取从易到难、由简到繁的方式逐渐增加他们参与的比例。例如,一开始可以让学生协助去选取器材,并给他们一个设计的权利,让他们参与到场地的布置工作当中,这样做可被看做是另一种形式的参与教学活动。一方面,使学生通过布置场地来了解教学的内容与过程的安排,另一方面,通过让学生参与对场地布置的设计,可从他们的角度找到更适合自己身心特点的安排方式,使大多数学生更加自然、放松地进入学习状态,从而达到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还有就是通过上述工作可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和责任感。
教学过程中有多种的方式、方法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如通过游戏的形式来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通过评比的形式让学生展示各自的特长,在有竞赛色彩的教学活动中担任裁判,以交换练习的方式让非练习组的学生以局外人的角度对教与学给与客观的评价等手段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以上种种的方法均可有效地活跃课堂气氛,同时又使得学生的想象力、表现力、模仿力得到了充分的发挥与提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了更多的自主性,在愉悦的环境中完成学习任务,可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师生关系也随着这种氛围变得更加融洽。
体育与健康教学过程的改革的另一个目的就是要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在教学形式上更加强调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研究性学习。教师要通过多种形式的学习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怀疑精神及批判意识,鼓励学生对书本的质疑和对教师的超越,不断地开拓自我,从而树立更强的自信意识和创新精神。
可以肯定的是,改革以后的模式与以前已经习惯了的教学过程模式有着明显的差距,变化显而易见。那么,如何提高体育教学的品质和效率,在有限的时间里使学生最大程度地獲得知识和收益,并在品质、情操方面得到培养,是每一位体育教师应该努力去钻研、探讨的科目内容。无论怎样,为了适应新形势、适应新需求,促进体育教学的良性发展而进行的体育课程改革,势在必行。
随着课程改革范围的不断延展,程度的不断深入,对现在的教育教学提出更高的要求:每一位教师在教学当中不仅要将知识、技能传授给学生,还要对学生的人格进行培养,使其得到全面的发展,而且还要让他们在快乐中学习。
改革是一种探索,我们所做的改革是否正确、合理、有效,是否优于先前的相应环节,需要一定的时间在实际工作中加以验证。目前有些改革的先行者出于某种考虑,盲目地频繁开展改革工作,做了许多的无用功,可谓劳民伤财。因此,我们应该对改革的艰巨性、复杂性、长期性有充分的估计。课程的改革既要主动适应社会发展,也要考虑国情;既要保证全体学生有共同需要的体育基础知识,也要为学生的自主、自立、适应未来的工作和生活做好准备;既要考虑体育课程的规定性,也要增强课程的弹性,在保持体育学科的科学性、系统性的基础上,使课程内容更加适应不同年龄阶段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照顾学生的兴趣、爱好,加强内容的选择性。完成这些转化,一方面要加大对现有体育课程改革的力度,另一方面,要在课程结构上进行改革,适当增加体育理论知识和健康保健知识内容传授的比重也是完成转化的一种方法。教育理论发展的过程已经能够证明,多种课程模式相互交融、优势互补是课程发展的必然,我们应该对现有的学科课程体系进行认真的反思,并给与系统的总结,扬长补短,逐步形成科学的体育课程体系。
如今的体育教学当中是需要更多的师生互动,在教师的引导下共同为学生培养科学的健康意识,树立正确的健康理念,激发他们健康生活的动机,并在现实生活当中加以践行。向他们传授科学的健康知识,帮助他们掌握通往健康之路的途径与方法,这是学校体育教育改革的重点,是学校体育教育的社会职责所在,是学校体育教育的本真。
参考文献:
[1]《中国体育教师教育改革的理论与实践》黄汉升 季克异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2]《成功体育教学案例》周立华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