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科教园区创新生态系统成长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2017-02-26陈晓雪俞超刘浦信

常州工学院学报 2017年6期
关键词:科教指标体系园区

陈晓雪,俞超,2,刘浦信

(1.江苏理工学院商学院,江苏 常州 213001;2.上海海事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上海 201306; 3.常州科教城管理委员会,江苏 常州 213164)

1 科教园区创新生态系统

科教园区是以科技园、研究院为科技载体,各大院校为教育基地的一体化科技教育园区。从基本功能上看,它是某一地区与国内外高等学校、研究机构进行人才、技术交流与合作的公共平台,是加速技术开发和科技成果转化的创新创业基地,是区域内建立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基地,是区域内深化创新体制、机制改革的试验区,更是用高新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的辐射源。

在科教园区内,企业、院校、机构、人才等相互作用,有效协同,共处于一个复杂的关系网络中,形成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及非生物环境四大要素构成的创新生态系统,如图1所示[1]135。

图1 科教园区创新生态系统的构成

在这个系统中,生产者是科研机构、高等院校、政府相关部门和金融机构,他们为系统提供创新动力。其中,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提供技术,政府相关部门提供财政、税收等扶持政策,金融机构提供资金支持。高新技术核心企业和其他创新企业相当于消费者,承担转化任务。在这个创新生态系统中,生产者的产品、技术和创新解决方案是用来满足市场和用户需求的。市场和用户是创新生态系统的分解者。同时,创新生态系统在运行过程中也会受到创新环境的影响。因此,科教园区实质上就是一个完整的创新生态系统。

1.1 科教园区创新生态系统的成长机制

科教园区创新生态系统的良好成长是由完整、合理的成长机制加以驱动的。这一成长机制一方面驱动科教园区内部各组成要素间横向、纵向联系的加强,另一方面驱动科教园区内部各组成要素在权责利合理分配的基础上,还要共同识别和防范风险,还要有效地、合理地进行资源共享、配置以实现利益共享,更要保证与创新生态环境协调发展。一套完整、合理、良好的科教园区创新生态系统的成长机制应该是由共生合作机制、风险识别与防控机制、利益分配机制、环境优化机制组成,如图2所示[1]136。

图2 科教园区创新生态系统成长机制图

1.1.1 共生合作机制

组成科教园区的创新生态系统的各个要素的生态位是不一样的,因此各要素在追求自身发展、获得自身利益的过程中难免存在冲突。尽管如此,在一个阶段,乃至一个相当长的阶段内,组成系统的各个要素还是可以为了共同的利益结成一个共同体,这就是生态学中所谓的共生。正是这种共生,使得科教园区内部各个要素能够求同存异。通过系统各要素间的互补来弥补自身发展尤其是自身技术创新中的不足,有效降低由于技术创新带来的风险,提升技术创新成功率和收益率,从而提高整个科教园区创新生态系统的竞争力。因此,共生合作机制成为科教园区创新生态系统良好成长的基础性机制[2]。具体地说,共生合作机制主要包含以下内容。

①信息共享机制,即不同要素能够共享信息。该机制使得系统内各个要素能最大程度地了解更多的信息[1]137,减小由于市场、人才、技术、资金、相关政策等信息不对称所造成的影响,在提高关联要素间的信任程度的同时,提高关联要素决策的准确性,从而加快再次技术创新的发生,推动产业进步。

②技术壁垒构建机制,即对于系统外要素产生排他作用。该机制可以有效减少“搭便车”行为,减少创新生态系统核心技术溢出效应,有利于保持创新生态系统的技术优势,激发创新动力,构建和谐稳定的共生环境。

③动态调节机制,即科教园区创新生态系统的成员、机构等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在创新生态系统中,创新水平不高、能力不强、产品不能保持领先、信誉度不足的机构或成员,就会被创新生态系统淘汰。该机制将确保创新生态系统的创新能力始终处于一个较高的水平。

1.1.2 风险识别与防控机制

在科教园区创新生态系统的运行过程中,创新生态系统中的各要素间形成了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关系[3]。这种密切的依存关系在促进科教园区技术创新发展的同时,也会引发研发机构和企业科技创新的风险[4]。因此,需要建立风险识别和防控机制及时识别和有效规避对科教园区创新生态系统造成影响的风险,做好风险的防控工作。

①风险的识别与规避。通过对科教园区创新生态系统各种风险的感知与分析,进一步厘清有可能发生的潜在风险,探索分析损失发生的规律,实现风险的有效识别与规避,保证科教园区创新生态系统能够及时预警风险并进行提前干预,防患于未然。实际上,从科教园区创新生态系统发展现状来看,科教园区创新生态系统面临的风险主要有:盗取技术的风险、恶意竞争的风险、信息外泄的风险。对此,科教园区创新生态系统中的相关主体要及时识别与规避,尽可能地避免风险的发生,防止创新生态系统遭受损失。

②风险的预警与防控[5]。科教园区创新生态系统要对有可能发生的风险进行预警,做好预案,提出相应的应急和管理措施并建立以下防范机制:

一是知识产权保护机制。要完善科教园区创新生态系统知识产权保护的机制,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严厉打击知识产权的侵权行为,切实保护研发者的科技创新成果及其合法利益,充分调动创新者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是分工协作机制。既要保证系统各要素的协同创新效应最大化,又要保护系统各要素的核心信息、商业秘密不受侵犯,使系统各要素所拥有的资源在系统内实现优化配置。

三是信息隔离机制[1]138。在科教园区创新生态系统中划分一条既相对独立,又安全有效的信息传递通道,在这个通道中,共享信息可以随时、稳定而高效地交换。

在科教园区创新生态系统中风险识别与防控是一个统一的体系,二者缺一不可。同时风险也是动态变化的,因此要不断完善提升风险识别与防控预警机制,以便及时有效地应对创新生态系统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风险。

1.1.3 利益分配机制

科教园区创新生态系统中因各创新要素拥有的创新能力、创新规模、创新人才、创新资金等资源的不同,其在科教园区创新生态系统中所处的地位也会不同,这就有所谓的行业领导者与被领导者之分。行业领导者是科教园区创新生态系统中拥有核心技术,创新能力强、创新水平高、创新规模大的机构或企业,被领导者是科教园区创新生态系统中处于被动地位的,创新实力、创新能力较低的机构或企业。二者同处一个创新生态系统中,如果行业领导者一味地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而忽视其他机构的利益,则不恰当的利益分配格局将会导致系统无法健康持续发展[1]138。为此,科教园区创新生态系统中应该建立一套恰当的利益分配机制来保障整个科教园区创新生态系统有效、平稳、持续运行。

这个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主要包括:

①统一协调机制。为避免系统内各要素只顾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行动,就需要利用统一协调机制实现各主体的协同创新。

②自协调机制。包括系统内各要素对系统外界环境的自适应和对系统内其他要素行动的自适应。通过自适应,使得各成员之间始终能够相互协调。

1.1.4 环境优化机制

环境是生态系统的重要制约条件。科教园区创新生态系统运行效果、发展前景的好坏,创新环境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创新生态系统环境的优化不仅表现在青山绿水的宜居环境,还表现在创新平台的搭建,创新服务体系的完善,创新体制机制的健全上。因此,优化科教园区创新生态系统环境,将是科教园区创新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环境优化机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①政策环境引导机制。完善体制机制,优化创新创业环境,消除不利于科教园区创新生态系统发展的各种制度束缚,创新财政科技投入方式,建立适应不同科技创新主体和项目的财政支持机制。开展创新激励政策先行先试,不断完善知识产权保护等机制,在高端人才引进、创新团队组建、税收激励、服务体系建设等方面出台一系列配套的地方性政策、条例、法规。通过好的政策、体制和机制吸引人,留住人。

②人文环境营造机制。在内部,表现为科教园区创新生态系统企业文化的营造(通过企业文化以提升企业凝聚力);在外部,表现为用户消费习惯的培养(通过文化认同以挖掘新的市场需求,为产业发展提供新的机遇)。

③基础设施环境完善机制。完善的基础设施环境是科教园区创新生态系统健康成长的基础条件。因此,要根据时代的变化,不断完善其基础设施环境,以保证资源供给的顺畅、人才工作生活的舒畅,与此同时,也要为科教园区中的机构或企业的规模扩张留有足够的发展空间。

1.2 科教园区创新生态系统的成长能力

科教园区创新生态系统的成长机制由共生合作机制、风险识别与防范机制、利益分配机制、环境优化机制所决定,因此,科教园区创新生态系统的成长能力也就表现为这四大机制能力的总和。显然,这绝不是四大机制能力的一个简单累加,而是四大机制整体发挥效能的结果,是一个“1+1>2”的系统能力。

2 科教园区创新生态系统成长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及方法

2.1 科教园区创新生态系统成长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

1)内涵性原则。指标体系中各指标必须准确地反映出科教园区创新生态系统成长的科学内涵。这是指标体系构建的第一原则。

2)系统性原则。指标体系中各指标之间要有一定的逻辑关系,它们不但要从不同的侧面反映出科教园区创新生态系统成长的主要特征和状态,而且还要反映出科教园区创新生态系统成长机制之间的内在联系。

3)可比性原则。指标体系中各指标之间要具有可比性,包括计算口径、计算量度、计算方法以及所涵盖的时间、空间上的可比性。

4)可操作性原则。指标体系中各指标除了要尽量简单明了、便于收集,还要能进行定量处理,以便于进行数学计算和分析。

2.2 科教园区创新生态系统成长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方法

考虑到科教园区创新生态系统成长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复杂性,本文主要采取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来进行构建。

2.2.1 明确问题

显然,本文所要明确的问题就是科教园区创新生态系统成长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科教园区创新生态系统成长能力的组成要素是合作共生能力、风险识别与防范能力、利益分配能力、环境优化能力。成长能力与四种机制能力之间的关系是一种隶属关系,四种机制能力之间的关系是一种关联关系。

2.2.2 建立递阶层次结构

按照目标层、准则层、方案层(措施层)的递阶序列建立层次分明的指标体系结构模型。递阶层次结构模型如图3所示。

图3 递阶层次结构模型

目标层为最高层。在这一层中是系统所要达到的总目标。总目标只有一个,即科教园区创新生态系统成长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准则层为中间层。在这一层中是实现预定总目标所要采取的各项准则。需要注意的是,中间层可以有多层。本文中准则层可分为两层:一层由科教园区创新生态系统成长能力的组成要素构成,即合作共生能力、风险识别与防范能力、利益分配能力、环境优化能力;另一层由各机制能力的组成要素构成,例如,合作共生能力又有信息共享能力、技术壁垒能力、动态选择能力等。

方案层或措施层为最低层。在这一层中是所要选用的各种可行方案、措施、手段等。它仅有一层,在指标体系构建中,就是具体的指标。根据指标体系构建原则,我们选择了下列指标:

①反映信息共享能力的指标。用企业数和高校数表示。企业数和高校数越多,意味着科教园区信息共享范围越大,信息共享能力越强。

②反映技术壁垒构建能力的指标。用平均每天转化的科技成果和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表示。这两个指标越高,说明科教园区创新生态系统内核心技术溢出效应越低,其系统产生排他作用越强,技术壁垒机制保障良好。

③反映动态选择能力的指标。用高新企业数和研发机构数表示。显然,高新企业数和研发机构数越多,说明整个系统所掌握的创新资源越多,其创新生态系统的创新水平也越高。

④反映知识产权保护能力的指标。用专利数和新增项目数反映。这两个指标越大,说明盗取技术风险、恶意竞争风险、信息外泄风险的可能性越低,知识产权保护得越好。

⑤反映创新分工协作能力的指标。用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数和各类培训机构数表示。这两个指标越大,说明在整个创新生态系统中,各要素间纵向结合和横向联系越加广泛,彼此交织更为紧密,分工也更加细致。

⑥反映信息隔离能力的指标。用国家级创新基地和实际利用外资额表示。这两个指标越大,说明科教园区创新生态系统内的信息交换越安全、高效,信息隔离机制作用越强。

⑦反映统一协调能力的指标。用各类科技载体数和外籍人才数表示。这两个指标越大,说明创新资源越丰富,突破个体创新不足的能力越强,系统内整体创新水平的提升和整体创新收益最大化的统一协调性越好。

⑧反映自协调机制能力的指标。用各级各类高层次人才和实现销售收入表示。这两个指标越大,说明在系统内,无论是人才,还是产品,越能适应外界环境。

⑨反映政策环境引导能力的指标。用科技管理资金规模和吸纳风投金额表示。这两个指标越大,说明科教城创新生态系统成长的地方性政策、条例、法规的引导功能越强,政策支持环境越好。

⑩反映人文环境营造能力的指标。用系统内从业人员数和区域内在校生总数以及区域内在校硕士研究生以上人数表示。前两个表示人员规模,后一个指标表示人才培养层次。这三个指标越大,说明人们对区域内人文环境的认同度越高,多元文化的生态环境越好。

3 科教园区创新生态系统成长能力评价指标体系

根据指标体系构建原则和方法,最终构建出科教园区创新生态系统成长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如表1所示。

表1 科教园区创新生态系统成长能力评价指标体系

4 结语

为了使科教园区能够更好地成长,更好地为社会经济服务,本文将创新生态系统与成长能力进行结合,并根据其特点构建了科教园区创新生态系统成长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该体系的构建方法为创新生态系统评价理论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考方向并拓展了评价方法。诚然,对于该指标体系的选择也有待进一步完善与探讨。

[1]杨剑钊,李晓娣.高新技术产业创新生态系统运行机制[J].学术交流,2016(8):134-139.

[2]崔洁.科技型企业创新生态系统运行机制探讨[J].科技展望,2017,27(29):162-163.

[3]刘洪久,胡彦蓉,马卫民.区域创新生态系统适宜度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研究[J].中国管理科学,2013,21(S2):764-770.

[4]梅强,张兵,李文元.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生态系统风险控制机制研究:基于企业的视角[J].企业经济,2013(2):23-26.

[5]张运生.高科技企业创新生态系统风险识别与控制研究[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8(3):113-116.

猜你喜欢

科教指标体系园区
《科教导刊》征稿函
《科教导刊》征稿函
《科教导刊》征稿函
苏通园区:激荡开放潮 十年再出发
科教之窗
园区的开放样本
从园区化到国际化
层次分析法在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中的应用
供给侧改革指标体系初探
园区开发Ⅱ个股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