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脂异常非“小事”
2017-02-26国家心血管病中心首席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高润霖
文/国家心血管病中心首席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 高润霖
血脂异常非“小事”
文/国家心血管病中心首席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 高润霖
当前,我国血脂异常人群日益增多。很多人认为这不是什么大事,未曾引起重视。的确,早期的血脂异常对生活没有多大影响,但血液中的血脂含量高,就容易黏附在血管壁上,形成动脉粥样硬化。不稳定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就如同在体内埋下“不定时炸弹”。一旦破裂,就会在短时间内堵塞血管,甚至危及生命。
每10个成年人中就有4个血脂异常
研究证实,血脂异常(主要是高胆固醇血症)是心血管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当前,心血管病已成为我国城乡居民第一位死亡原因,严重消耗医疗和社会资源,给家庭和社会造成沉重的疾病负担。
降低胆固醇水平可减少心血管死亡
降低血液中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或胆固醇,可预防冠心病和脑卒中等致死、致残性疾病的风险。
一般来说,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或胆固醇升高为特点的血脂异常,是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重要的危险因素。无论采取何种药物或措施,只要能使血液中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下降,就可稳定、延缓或消退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并能显著减少这些致死致残性疾病的发生率、致残率和死亡率。其他类型的血脂异常,如甘油三酯增高或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与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发病危险的升高也存在一定的关联。
定期查血脂并监测其变化必不可少
早期检出血脂异常,监测其血脂水平变化,是预防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的重要措施。
为了及时发现血脂异常,建议20~40岁的成年人至少每5年测量一次血脂,包括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40岁以上的男性和绝经期后的女性,应每年检测血脂;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患者及其高危人群,应每3~6个月测定一次血脂;因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住院的患者,应在入院时或人院24小时内检测血脂。
血脂检查的重点对象包括:有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病史者;有高血压、糖尿病、肥胖、吸烟等多种心血管病危险因素者;有早发性心血管病家族史者(指男性55岁前,或女性在65岁前患缺血性心血管病),或有家族性高脂血症患者;皮肤或肌腱黄色瘤及跟腱增厚者。
高危人群仅靠生活方式干预还不够
采取健康的生活方式,是防治血脂异常和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基本策略,但高危人群不能仅靠生活方式干预,还需要服用降脂药物。
需要强调的是,很多人由于担心药物依赖和副作用,即使已经出现血脂异常,也不愿意坚持服用他汀类药物。其实,这种担心是不必要的,因为此类药物的副作用主要出现在最初服药的6个月之内,未来只要定期监测肝功能就是安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