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产学研多元合作实践探析
——以信阳农林学院为例

2017-02-26

信阳农林学院学报 2017年4期
关键词:产学研学院企业

周 俊

(信阳农林学院高校发展研究中心,河南信阳464000)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把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作为指导思想[1]。这既为应用型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才指明了前进方向,又是高校综合改革、分类发展、培养不同层次人才的重要依据。信阳农林学院作为一所地方普通高校,必须考虑自身独特的办学定位和办学目标,要突出地方性和应用型[2],推进人才培养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是其应有的责任。随着政府有关部门在产业转型升级中职能作用的发挥,市场配置要素的作用充分释放,政产学研合作趋势逐步加强。应用型高校要矫正产学研人才培养过程中资源要素配置的扭曲状态,核心是激活生产要素[3]。重视激活内部和外部两方面的积极性,提高政产学研合作教育资源的“全要素生产率”[4]。我校以原有的产学合作成果为基础,进一步强化学校与政府有关部门、企业、科研机构的合作,特别是加大与优势龙头企业、科研院所的强强联合和深度合作,达到优势互补和资源共享,实现企业生产、人才培养、科技支撑的互惠双赢。

1 产学研多元合作的探索和实践

1.1 校企联动创新创业教育再获佳绩

学校高度重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把“创新创业教育”纳入学校人才培养方案,积极探索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初步形成了“以赛促改、以赛促教、以赛促学”的良好局面。水产学院与华海生物有限公司联合申报的“互联网+健康绿色水投品”,我校继2015年、2016年“建行杯”第二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后再次获得全国银奖,提升了学校在全国和行业系统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规划与设计学院组织学生积极参加第四届豫南高校大学生测绘与设计技能大赛,并在数字测图比赛项目中荣获一等奖;与此同时,国家级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取得实质性突破,2016年学校获批18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获资助金额18万元;1项河南省大学生创业体系建设引导资金项目,获省级引导扶持专项资金5万元。

1.2 产教融合共建学科专业

按照开放办学、协同育人理念,积极开展合作共建学科专业、合作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等工作。各学院通过校企合作共同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使开设的专业课程更符合行业企业人才市场的标准。园艺学院新增的园艺专业(观赏园艺方向),由校企双方组织教师和技术专家共同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编写理论课和实践课教学大纲,实现“双纲导教”,使开设的专业课程更符合行业企业人才市场的标准;水产学院与无锡中顺、华海生物、绿水之源、武汉百瑞等公司合作开展专业课程实习,实现理论教学与专业实习的有机结合,达到专业课程共建的目的;牧医工程学院通过企业调查,听取行业专家对应用型本科人才需求的意见建议,进一步完善了本科专业的人才培养计划;财经学院组织召开专家论证会,邀请实业界专家参与研讨和修改人才培养方案,为办好财经类应用型本科专业提供了制度保障。

1.3 依托合作企业制定技术规程

茶学院联合联盟成员单位文新茶叶有限公司、龙潭茶叶有限公司申报的《信阳10号茶树栽培技术规程》、《薮北茶茶树栽培技术规程》、《白叶一号茶栽培技术规程》、《蒸青薮北茶加工技术规程》、《条形绿白茶加工技术规程》等5项标准制定项目被确定为河南省地方标准制修订计划(河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关于下达2016年第一批河南省地方标准制修订计划的通知》豫质监标发〔2016〕127号)。对进一步规范信阳毛尖茶树栽培、加工,减少因专业人员技术差异而导致的整体质量不稳定,提升信阳毛尖标准化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1.4 校企联合共同开展基地建设

食品学院与河南麦德隆食品有限公司合作共建“弱筋小麦粉应用研究中心”,并就“河南省科技特派员行动计划”、河南农学会“百千万创新驱动助力工程”与企业进行了深度合作沟通;信息工程学院接受达内时代科技公司援建一号实验室,共建研究开发基地;规划与设计学院加强与北京华星勘测新技术公司等有关企业合作,拓展了校外实习实训基地;牧医学院与天津生机集团等行业企业签订了6个校外实训基地协议;工商学院先后与苏宁云商等多家企业签订校企合作协议;食品学院与南京顶益食品有限公司、浙江金华双汇食品有限公司、郑州思念食品有限公司等有关公司签订校外实习基地协议,为学生实践教学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此外,学校与信阳市财政局共建信阳考区会计考试基地项目,依托财经学院原有实验实训基地,由省市财政共同投资460余万元,建成信阳全区唯一的会计考试标准化考场。

1.5 多方拓展共建双师型教师

为了适应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对教师队伍的知识结构、能力素质、教学技能和方法的新要求,牧医工程学院、财经学院、信息工程学院通过青年教师到相关企业及实务部门兼职、挂职实践等活动,丰富了教师工作经验,提升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人才实践能力培养针对性更强;信息工程学院聘请经验丰富的实务部门网络工程师对学生授课,邀请武汉纺织大学“楚天学者”给师生作学术报告;牧医学院聘请华南农业大学宋长绪研究员为我院客座教授,组织开展学院学科建设、科学研究和条件建设研讨,积极探索我院产学研合作新模式;食品学院邀请杭州康师傅、郑州思念食品、华英集团等企业专家和一线技术人员参与实践性强的专业教学,就教师实践锻炼、企业兼职老师等有关工作进行沟通交流,为“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拓展途径。

1.6 加强横向合作,联合申报科技项目

生物工程学院牵头与河南九龙春天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联合申报科研项目《信阳市香菇工厂化栽培高产技术》进入鉴定和准备申报奖励环节;牧医学院与河南牧医生物药业有限公司联合申报的河南省产学研合作项目已成功入选河南省科技厅资金项目;茶学院与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合作,参与实施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茶园化肥农药减施增效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项目子课题,在浉河区、罗山县申林茶业等联盟单位实施;工商管理学院与信阳金牛物流产业集聚区联合组建信阳电商物流学院,开展项目申报、技能培训、职业资格认证等有关方面合作,富有成效,获得2016年度河南省校区合作奖励补助专项资金50万元;食品学院两个团队负责承担河南华英农业有限公司的“冷冻鸭肉保质期的研究”及“鸭肉加工中副产品利用”研究及河南黄国粮业有限公司“糯米渣的综合利用”三个项目研究。

2 产学研合作教育的阻碍因素分析

2.1 政府相关制度的缺位

产学研合作教育肇始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当时在国家外经贸部支持下,诞生了北大方正、清华紫光等校办企业,由此开始了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的先例,发展到今天已经三十年。产学研合作教育发展之所以未达到民众心中的预期目标,与各级政府政策支持的缺位有很大的正相关。政府相关法律缺失以及政策不配套,是产学研合作教育踌躇不前的制度成因。

2.2 企业参与合作的动力不足

因为产学研合作模式中的各方处于不同的领域,各自的追求目标和价值观念存在差异,因此在产教融合过程中合作各方的态度迥异,导致实践中的预期效果大相径庭。调查显示,有62%的企业认为“企业在校企合作中的付出得不到经济补偿”。企业作为市场经济的主体,追求效益是其天职,按照经济学 “投入—产出”“成本—收益”的原理,这种收效甚微的不对称合作,挫伤了企业参与的积极性。而且一些浅层次的合作还会干扰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甚至使企业面临一定的风险。

2.3 合作教育的机制尚未健全

合作各方内部的运行机制不尽相同,还没有形成有效的合作形式,合作层次不高、合作深度不够、合作项目不多的问题依然存在。有些合作还只停留在合作协议上,没有建立真正的合作关系;有些合作项目不具体、合作方案没落地,联系走访制未建立,合作资料不齐全,合作工作的连续性不强,效果不佳。

2.4 合作教育的协同创新不够

大学、科研院所与企业之间的人员交流,有助于各方深入了解彼此需求,并开展深入的合作。因此,常态化合作交流、信息沟通是产学研结合深入进行的重要保障。目前,由于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的管理体制机制不健全,导致各方人员交流不深、信息不畅的问题依然存在。受管理、经费、项目等方面的制约,合作各方深度交流合作、联合申报项目、协同研发的瓶颈问题还未得到有效解决。

3 产学研合作教育的未来设计

3.1 转变发展观念,积极拓展创新创业空间

学校将加强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建设,按照行业企业的需求,提前介入、及早谋划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以全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竞赛为契机,鼓励在校大学生开展创新创业实践活动,主动与企业、科研机构对接有关产业项目,搭建创新创业实践训练、项目孵化和指导服务平台,让创客在学校内的生产基地真切感受到企业的实际生产环境,真正解决生产中的突出问题。

3.2 做好顶层设计,贯通产学研运行机制

学校将出台促进产学研合作的政策,不断加大投入,为产学研深度合作提供保障。从政策、项目、条件、经费等方面,鼓励产学研合作开展联合办学、共建基地、合作研究、成果转化等活动。鼓励专业教师到企业开展科技合作、项目研发、实践锻炼等活动,通过校企合作建立产学研合作团队,联合申报合作项目,帮助企业争取产业项目。同时,探索实施兼职教师制度,鼓励企业科技人员、管理骨干到学校兼职,就学科专业共建、课程共建、双师型教师共建、研究(发)实训(习)基地共建等方面进行合作交流,最终实现共同进步。

3.3 利用互联网+平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

充分利用现代信息化技术手段,利用互联网+平台,建立产学研合作的信息沟通平台、政策咨询平台、技术服务平台,不断完善合作研发、技术指导、成果转化等机制,不断扩大上级政策的宣传力度、有效信息的传播力度、科技服务的支持力度,真正实现项目联合申报、研发协同推进、成果共享转化的良好格局。

3.4 结合学科专业优势,提高科技服务企业的能力

针对企业在产学研合作教育中动力不足的症结,开展有针对性的科技服务成为合作教育的关键。学校将依托省科技厅“三区”人才支持计划、科普传播工程、科技特派员计划、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等途径,密切配合企业需求,积极开展科技服务,为提升企业转型升级、提高生产水平做好全方位的跟踪服务。

3.5 不断加大经费投入,为合作教育深度发展提供保障

学校将根据产学研合作教育发展需要,不断加大产学研合作投入,从政策制度、科技项目、基本条件、经费投入等方面,鼓励产学研合作开展联合办学、共建基地、合作研究、成果转化等活动,不断拓展合作空间,提升合作层次,强化合作效能,大力推进产学研深度合作。在合作中创新,在共赢中发展,为学校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企业发展进步、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坚定产学研合作教育之路,共创合作双赢美好前景。

[1] 李玉静.技能培养:内涵及体系构建[J].职业技术教育,2016(8):1.

[2] 陈建国.打造校地校企合作“许昌模式”[J].中国高等教育,2016(23):33 -35.

[3] 梁家峰,张洁.供给侧改革背景下高职教育新视角[J].中国高等教育,2016(10):22 -26.

[4] 张旭刚.高职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四维透视:逻辑、内涵、路径及保障[J].职业技术教育,2016(7):8-13.

猜你喜欢

产学研学院企业
精益求精产学研 继往开来朝阳人
企业
企业
企业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政产学研用”:培养卓越新闻人才的新探索
完善转化机制 推动产学研融合
海盗学院(12)
海盗学院(7)
学前音乐教育专业产学研人才培养模式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