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偷影子的人》看法国当代文学新潮流

2017-02-26陈又竹

信阳农林学院学报 2017年4期
关键词:新潮流李维伊凡

陈又竹

(福建师范大学 协和学院,福建 福州350001)

除了始终存在的经典潮流外,副文学、新小说等都曾是影响深远的法国文学潮流。本文研究的《偷影子的人》一书被称作“销售得比影子消失的速度还快”的奇迹,当然这种比喻多少有着夸张的成分,但《偷影子的人》一书蕴含的温暖浪漫蔓延全球,的确已经将马克·李维推上“法国最畅销作家”神坛。《偷影子的人》一书能够取得如此成功,笔者认为这与该书对自我虚构潮流的把握及其中蕴含的哲学意味存在较强关联。

1 《偷影子的人》概述

《偷影子的人》是法国作家马克·李维的一部温情小说,马克·李维已经连续十几年蝉联法国年度最畅销小说家宝座。在《偷影子的人》一书中,主人公是一个一直受班上同学欺负的瘦弱小男孩,但他因为自己的“特殊能力”(能够“偷别人的影子”)而走上了成为他人心灵伙伴的道路,每个被“偷来的影子”最终都在主人公的帮助下找到了点亮生命的小小光芒,但在这一过程中主人公却始终无法摆脱童年的影子,这也是主人公最终回到面包店才得以真正长大的原因[1]。

在《偷影子的人》一书中,主人公“偷影子”能力的表现更类似于一种读心术,影子主人的遭遇与隐私、影子对主人的意见以及影子的态度,都能够在主人公影子与别人影子重叠时传达,不过相较于读心术,“偷影子”能力获得的信息往往更真实、饱满。在全书中,故事的发展脉络往往表现为“偷影子”→接受影子任务去帮助别人→主人公自身的成长,结尾主人公在老友吕克的帮助下发现自己真正喜欢的职业还是面包师,向读者传达了人们向往与喜欢不等同的真实。

爱情也是《偷影子的人》一书的重要组成,主人公最后放弃苏菲而选择克蕾尔,与对职业的选择异曲同工,只不过爱情方面的体现在全书中更显微妙与缥缈而已。莎翁曾说过:“有些人只拥吻影子,于是只拥有幸福的幻影”,这与《偷影子的人》一书的主题高度相似,“偷影子”能力的内涵也能够由此直观传达[2]。

2 “影子”主题

在《偷影子的人》一书中,“影子”主题可以称得上是核心中的核心,而作品的真诚也在“影子”主题中得到了较好展现。笔者调查发现,《偷影子的人》一书的读者往往在思考作品深意、书写读后感时发现自己不知道主人公的名字,很多读者也因此产生了自己读书不细心的错觉,其实马克·李维在中文版序中这么解释过:“《偷影子的人》这本小说的主人公没有名字,就连他所居住的城市也没有名称。很多读者并没有注意到这一点,然而这对我来说却是这本小说的最完美之处。一个人物和一整座城市在我的笔下诞生,却从来不需要知道其名称。我希望每个人都能从这个故事中找到一部分自己童年的影子,能回想起那些曾经的梦想和希望,那些被镌刻在我们记忆深处的时刻,那些造就了我们的性格,影响了我们未来的瞬间”,由此我们就能够更为深入地了解《偷影子的人》这本小说,同时,自我虚构这一法国当代文学新潮流也得以展现自身的冰山一角[3]。

2.1 自我归属性

对于《偷影子的人》一书来说,自我归属性可以称得上是其“影子”主题的直观展现,这里的“自我”指的是主体的个体存在性,自我的独一无二归属性也由此实现了较为直观的传达。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的影响完全由本源事物的体态决定,使得人们能够通过影子在一定程度上了解其本源事物,但在《偷影子的人》一书中,影子传达的信息量大大增加,传统意义上光线无法透过人身体产生的阴影概念虽然并未遭到否定,但书中的“影子”却开始象征起一个人的“本源”。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都存在着隐藏在自己内心深处的、带有隐私色彩的秘密,而这种秘密与影子天然具备的神秘感融合,使得《偷影子的人》一书中携带秘密的“影子”同样出现了私密性特点,“影子”被窃取后的惊愕与愤怒之感也就不足为奇[4]。

影子天然具备隶属的唯一性,但在《偷影子的人》一书中这种唯一性被打破,当死对头马格在森林中找到了迷路的主人公后,主人公无意中“偷走”了马格的“影子”,但由此知晓马格秘密的主人公,却必须在自顾不暇中体味他人的忧愁。《偷影子的人》一书中“影子”带来的“被迫”影响,也使得情感关怀与精神自我实现了较为直观地传达,这很大程度上是作者马克·李维的亲身感受,其中的“自我虚构”色彩也是法国当代文学新潮流的展现。

2.2 他者实现性

除了自我归属性外,他者实现性同样与《偷影子的人》一书的主题存在着较强联系。虽然“影子”的自我归属性强调了人对于内心情感的封闭保护,但这绝不是作者马克·李维所要传达的核心思想。《偷影子的人》一书中存在着主人公受“影子”之托帮助决定服从命运的吕克实现读医学院夙愿、为克莱尔成为提琴演奏家提供帮助、为死了心爱兔子的小男孩儿带来生的希望等情节,这些情节得以实现得益于主人公“偷影子”的能力。从《偷影子的人》一书我们可以发现在主人公“偷影子”→触及“被偷影子”者内心→主人公“展开行动”→“被偷影子”者生活发生变化的过程中,“影子”所蕴含的秘密被人发现反而成为人生转变的契机,这里的“影子”表现出了一种他者实现性,《偷影子的人》的明亮色彩、温馨基调也来自于此。

书中伊凡的故事就对这一属性进行了较为直观的传达。主人公被遭受火灾威胁的伊凡“影子”所召唤,但由此获救的伊凡却并没有感到开心,原因是过世的妈妈写给伊凡的信被大火所吞噬,但主人公通过“偷影子”的能力发现伊凡所说的妈妈的信根本不存在,这是隐藏在伊凡内心最深处的秘密,最终主人公通过伪造“伊凡妈妈的信”解开了伊凡的心结,这正是他者实现性的最直观表现。

在小说结尾,读者能够深刻感知到《偷影子的人》一书宏阔的、催人向上的主题,由此传达的对善意“他者”的渴望,也为浮躁的现代社会带来了一抹不一样的色彩。法国文学长期存在注重描写感觉、揭示心理状态、形式标新立异但故事性缺乏的特点,但《偷影子的人》一书并不追求深刻的思想内涵与令人惊艳的艺术特色,受自我虚构的法国当代文学新潮流的影响,生性浪漫、爱看小说的法国人对于故事的渴求得到了满足,“影子”这一虚幻主题更在精巧细腻的文字中展现出不同寻常的伟力,这或许就是自我虚构的魅力所在。

3 法国当代文学新潮流

3.1 自我虚构

上文中笔者曾提到《偷影子的人》一书中主人公之所以没有名字是希望“每个人都能从这个故事中找到一部分自己童年的影子”,结合《偷影子的人》的作者生平我们不难发现,人生成功、写作动机单纯的马克·李维在《偷影子的人》中留下了太多自己的投影,依靠“偷影子”的能力成为每个人心灵伙伴的主人公或许就是其自身的某方面写照,为了能够更为深入地揭示《偷影子的人》一书对自我虚构这一法国当代文学新潮流的影响,我们不妨将这一作品与典型的自我虚构法国文学作品进行对比。

在法国文学作品中,安娜·加瓦尔达的《我希望有人在什么地方等我》作品集、朱斯蒂娜·雷维的《没什么要紧》都属于典型的自我虚构类作品。在《我希望有人在什么地方等我》作品集中,其最后的故事《跋》可以称得上是该作品集中自我虚构色彩最为浓郁的篇章。该作品对做着大作家梦想的作者进行了描述,选择最精美的邮票邮寄自己的作品、穿着花大价钱购买的丝织内衣的主人公最终被“泼了一大盆冷水”,主人公的遭遇实际上便是作者安娜·加瓦尔达的实际遭遇;而对于朱斯蒂娜·雷维的《没什么要紧》来说,这一作品的主要故事情节也来源于作者朱斯蒂娜·雷维的亲身经历,主人公在感情漩涡中不能自拔的经历成为了作品的最好素材。

总的来说,自我虚构这一法国当代文学新潮流的出现并非受《偷影子的人》一书影响,但自我虚构一词在文学领域的贬义性逐步消退,法国文坛自我虚构潮流的兴起,在这一过程中,《偷影子的人》一书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3.2 哲学合流

除了自我虚构外,与哲学合流同样属于法国当代文学新潮流,包括《偷影子的人》在内的很多法国当代文学作品存在一种历史的和社会的思想要素,便是对哲学合流这一法国当代文学新潮流的最直观证明。即便这一潮流仅仅体现在文学作品的很小的片段中,小说整体的叙事结构与故事走向也会受其影响,而通过这种不断重复的哲理以及相似的人物,法国当代文学作品的理性程度日渐提升。

在《偷影子的人》一书中,与哲学合流的法国当代文学新潮流并未使该作品过于理性化,但小说通过平淡故事引出每个人都曾有过的梦想,却实实在在透露着哲学合流这一文学潮流的影响。在对《偷影子的人》的阅读中,很多读者往往反映故事构成过于简单,但将简单的故事串联起来后,平淡无奇的故事却带给读者温润柔软的遐想,这种阅读效果的出现正是由于《偷影子的人》一书在创作中继承了法国当代文学不断传承的哲理以及相似的人物。某种意义上讲,《偷影子的人》一书不仅仅是作者马克·李维深思熟虑后的作品,更浸透着法国历代文学名家的心血,这也是不同民族、不同年龄、不同国家、不同性别的读者都能够从《偷影子的人》一书中发现自己的影子与经历痕迹的原因。

文学作品本身便可以视作一种聋哑的无声思维,作品的创作过程则往往会打破语言的延续性,文学的新维度与横向维度因此出现。文学与哲学可以视作同一个话语的两个方面,不过文学的特征使得其完整性、延续性较强的存在往往在哲学领域出现缺失或不够完整的表现,这就说明文学作品在哲学领域的思辩能力和理性意识表现方面存在着一定不足,这也是很多文学作品体现的哲理往往只是作家头脑中自发的哲学的原因。结合这一认知,为了能够真正在文学作品中实现哲理的展现,选择适当的文学形式是作者最好的选择,这种选择有别于在其表达内容的背后体现哲学意味,但《偷影子的人》一书对于前者的优越性进行了直观展示。从哲学角度分析《偷影子的人》一书不难发现,虚构和思辩之间来回转换在书中多有体现,这种体现不仅仅在一定程度上推翻了单纯的唯物主义,意象与概念事物的借助也对事物发展的规律进行了另一种角度的描述,我们生活的世界仅仅展现了自身的表象、他人生活的苦楚远远超出了我们的想象、很多时候人们没有选择的权利等哲理都在《偷影子的人》一书中得到了展示,而这也正是该作品对哲学合流这一当代文学新潮流的表达。

[1] 刘 颖.探析《偷影子的人》之“影子”主题[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中旬),2015(4):5 -6.

[2] 李静明.分析《偷影子的人》中“影子”的含义[D].昆明:云南大学,2016.

[3] 李小茜.心灵的礼物——读马克·李维《偷影子的人》[J].名作欣赏,2014(20):145 -146.

[4] 黄林涛.“自我虚构”引领法国当代文学新潮流[J].出版广角,2005(10):74 -75.

猜你喜欢

新潮流李维伊凡
THE BUSINESS OF MURDER
為李维世點贊
剑齿虎⑤
剑齿虎⑤
“慢新闻”,能否成为阅读新潮流
枯叶蝶的秘密
The Importance of Enhancing Oral English Classes in China
巡演完美收官 英飞拓引领人脸识别新潮流
自私的公鸡
车主“维权”弄巧成拙,行车记录仪引发情仇血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