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初创企业风险控制
——基于风险细分类别
2017-02-26朱琦
朱 琦
(安徽三联学院财会学院,安徽合肥230601)
近年来,创业浪潮持续升温。据腾讯开放平台统计,新增创业者的数量已突破百万。全国日均新注册企业1.2万,年平均增长率33.74%,从行业分布来看,约八成的新注册企业分布在第三产业,“互联网+”相关行业成为创业热点,95%以上的初创企业分布在热点领域,其中互联网金融、电子商务、汽车交通和O2O服务更是创业高地。面对“互联网+”带来的新的经济环境,初创企业管理层如何识别风险、控制风险,对提高自身效益以及保持行业竞争力至关重要。
1 识别风险
“互联网+”经济形态下,初创企业面临的风险可以分为行业政策风险、知识产权风险、网络安全风险、管理风险、财务风险、信用风险、技术风险和人力资源风险八种。
1.1 行业政策风险
“互联网+”正在创造新的生态行业规则,行业政策需要持续跟进和修改。新政策中重要市场规则的改变将对整个行业的竞争状况起决定性作用,可能导致整个行业系统性的“重新洗牌”。每一个新出现的企业经营方式都会经历政策规制从宽到严的过程,如“共享单车”等初创企业必将面临新政的出台。初创企业如果不能合理地预计可能的政策变化并且提前对相应的风险作出严格的控制,其未来发展就会受限。
1.2 知识产权风险
“互联网+”背景下,初创企业管理知识产权的能力和自主创新持续发展的能力将影响企业战略目标的设立。初创企业的专利、商标、商业机密在使用、研发、经营过程中产生的侵权、被隐形占有、流失等问题可能引发企业损失[1]。初创企业既要面对因为自身原因对其他主体的知识产权侵权而产生法律风险,又要面对知识资源流失和外溢的风险。在网络环境下,侵犯知识产权的行为高发,维权成本更高。初创企业在自主创新和经营过程中应树立知识产权意识,对知识产权进行严格的管理和控制。
1.3 网络安全风险
近年来,企业信息安全事件呈爆发式增长,年损失超百亿,互联网、金融等新兴行业成为攻击重点。云计算和大数据的安全风险比较突出,2017年2月某知名云安全服务商被爆泄露用户HTTPS网络会话中的加密数据长达数月,受影响的网站预计至少200万。云服务商如果不能够恪守职业操守,客户的数据、个人信息就可能会被窃取或泄露,企业会面临法律风险和严重的信誉损失。大数据的合法获取、合法转让、妥善保存和安全销毁是“互联网+”战略实施的必要前提,初创企业需要做好应对相关风险的准备。
1.4 管理风险
初创企业的组织结构相对简单,呈扁平化。初创企业管理内容仍处在探索阶段,具体的控制标准难以界定,如果在工作中出现差错,责任难以区分,因此制度下的授权机制和薪酬机制可能会失效,进而导致管理控制难度增大。初创企业需制定一套实践性强、风险控制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
1.5 财务风险
初创企业具有高成长、高投入、新技术、新商业模式的特点,吸引了大量的风险投资资本涌入,融资风险相比于传统企业更高。部分初创公司存在过度杠杆化的倾向。多数初创企业财务管理不规范,信用不稳定,企业的财务风险不断加剧。
1.6 信用风险
初创企业大多利用互联网虚拟平台进行交易,企业需要应对延迟付款甚至是坏账,因此要在收益和信用风险之间做出权衡,使企业价值最大化[2]。许多初创企业为迅速占有市场,采用过于激进的销售策略,短时间内进行过大规模的促销可能会将企业暴露在严重的信用风险之下。
1.7 技术风险
由于技术的复杂性和内外环境的不确定性,初创企业的技术创新可能会经历多次失败。相比于被动的“开发者”和“模仿者”,初创企业需要承担高昂的产品开发费用。技术创新失败会给企业带来损失,技术风险内部控制要求企业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风险管理和战略目标一致。
1.8 人力资源风险
“互联网+”的大趋势下,线上品牌运营和信息技术人才成为企业非常重要的资源。现阶段人力资源呈现分布集中化、流动性高和人才稀缺的状况。初创企业对高技术人才需求量大,但招人难、留人难。面对大企业的高薪诱惑,初创企业急需完善员工招聘方法、员工选择标准,构建薪酬激励机制。初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存在无法实现目标的可能性,人员业务能力不足,员工队伍不稳定都将影响初创企业的经营和发展。
2 风险控制
“互联网+”初创企业应以《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框架》为理论指导,搜集企业内外部风险管理方面的重要信息,分析、控制企业所面临的重要风险,实现企业经营战略目标。
2.1 行业政策风险
“互联网+”环境下,初创企业面临的政策风险主要来源于三个方面。第一,新政策与其他调控手段之间不协同。第二,政策走势以及政策持续性的不确定性。第三,潜在的新政策和新规制的出台。因此,初创企业需要加强行业政策学习,以减少由于政策理解不到位引起的经营不当造成的损失。初创企业可以对行业政策风险进行风险等级定性、定量评估,并且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另外,企业还应加强与政府部门之间的沟通,对新出台的行业政策的合理性进行交流和探讨,形成健康的协调机制,将行业政策制定与企业发展有机结合起来。
2.2 知识产权风险
“互联网+”创业环境对企业自主创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信息资源成为企业的核心资源之一。企业要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制定有效的知识产权风险管理措施,防范和规避知识产权风险。企业要及时申请专利、注册新品牌,积极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身权益。企业要提高员工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提高员工的企业责任感,并对内部相关人员进行必要的监督。企业还应运用互联网思维,使用信息技术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如引进控制与认证技术、数字加密与签名技术、数字水印技术、智能代理技术等。为了规避侵权风险,企业应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建立起一套完整的控制体系。在决定投放产品前和注册商标或专利前,应当预先对可能遇到的侵权风险进行评估;发现可能造成专利或者商标侵权时,应当考虑变更产品、设法获得知识产权所有者的许可、直接购买专利、寻求撤销权利等手段有效规避侵权风险。在成本效益允许的条件下,企业可以进行知识产权资产的详细登记和定期审计。在知识产权档案中,知识产权资产可以被有效地寻找、估价、开发。此外,知识产权档案也有助于识别和确认企业拥有的全部知识产权,严格监控市场动态,了解侵权现状。
2.3 网络安全风险
控制网络安全风险需要充分运用互联网技术,可采用的预防性方案有很多。一种是安全众包。凭借企业单方面的资源防范网络安全风险往往效率不足,可利用互联网将业务众包出去。企业可依靠国内外网络安全白帽黑客的力量发现系统安全漏洞,并根据他们给出的解决方案减少潜在的安全隐患,避免对公司业务和信誉产生重大打击。国内已经有了如360补天、乌云、威客众测、SoBug等以众包模式提供安全测试服务的平台,这些平台自身的保密性、专业性、合规性、流程和规范性是企业选择合适平台和安全方案时需要考虑的主要因素。另一个有效的手段是将信息安全集成化和“云化”,建立紧密的安全信息分享机制,与企业的上下层服务商共同抵御外部威胁,同时横向分工合作,联合防御。除了预防性的控制手段,初创企业针对网络安全风险还需要建立起有效的预警和快速反应及应对机制,针对性地改进企业内部防御系统,在攻击发生时减小侵害,保证重要资产的安全。
2.4 管理风险
“互联网+”初创企业管理层次较少,管理幅度较大。权力冲突会影响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企业平行部门之间、业务单位之间的依赖程度和交互作用的加强导致管理控制的难度增大、控制标准难以界定。“互联网+”环境下实现管理模式转变,需要考虑企业内外部环境变化,必须处理好内外部关系,要把握企业管理发展的新趋势,从企业自身情况出发,从权变视角改变管理模式[3]。组织扁平化对员工和管理团队的素质要求高,为了适应“互联网+”战略的需求,应适当地分权管理以增强员工的参与感,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加大授权力度,重新设计薪酬的机制。企业在管理过程中要深化互联网技术的应用,有效地进行信息的交流和共享,方便扁平化管理的实施。
2.5 财务风险
在“互联网+创业”的重点行动指导下,尽管初创企业得到了国家的大力支持,但由于规模小、资产轻和风险高的企业很难得到银行贷款。许多企业在融资时选择风险投资资金,而风投资金的前期投入往往会改变股东持股比例,因此会对企业未来的经营方针和财务管理产生重大影响。为了有效地规避筹资风险,企业应依据企业长期发展目标,仔细权衡不同的筹资渠道的融资成本,慎重地选择筹资方式。企业在控制投资风险方面着重考虑潜在的现金流风险和亏损风险。线上平台竞争往往存在互相模仿、盲目扩张、拼命“烧钱”搞军备竞赛的情况,易引发现金流周转不灵或者连续亏损,进而导致财务困境。企业管理者需要提高自身的战略管理水平,强化现金流量和营运资本管理。另外,企业还可以灵活运用“互联网+大数据”工具,探索财务管理的新模式,提升风险事项的自主识别和量化评估能力。
2.6 信用风险
由于信用体系不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拖欠货款、信用诈骗、无故撤单、骗取样品等行为多发。从线上产品交易到网约车、共享交通等服务的提供,信用风险在互联网交易中无法消除。延迟付款和坏账的必然发生,要求企业提前作出合理的预计和充分的准备。应加强业内合作,建立风险共担联盟和信息共享机制,完善征信体系管理,以便对客户以及供应商进行甄别。企业要善用互联网技术和大数据分析,将客户和供应商的历史信用记录以及企业内外部环境信息的变动进行组合,构建风险评估模型,做出动态调整。
2.7 技术风险
创新存在潜在的风险。初创企业首先需要明确自己的战略目标。率先开发和使用新技术的企业可能需要面对新技术的溢出效应。企业模仿新产品和学习新工艺的成本远小于自行研发,初创企业通过新技术获得的竞争优势有可能不能弥补开发新技术的成本,造成企业损失[4]。企业需要利用好知识产权法保护新技术。要对新技术研发项目做出评估,确保其符合成本效益原则,选择新产品投入市场的时机,对竞争对手可能的行为作出预判,控制风险以求最大化企业利益。竞争对手生产工艺改良的优势往往体现在低成本和价格竞争上,而新产品和新服务投入市场的优势体现在销售量和市场份额的增加上。良好的技术风险管理就是要对这些情况做出及时的预期和迅速的反应,在财务、生产和营销三个层面上迅速作出战略调整,使损失最小化。
2.8 人力资源风险
创业初期人力资源规划需要抓住几个要点:企业业务定位、企业规模、企业发展计划、人力资源运行模式,应从业务开展的层面(包含技术、生产、营销等)以及企业整体运营思考,同时结合企业的长远发展进行规划[5]。企业业务类型、机构或部门的结构、人才配备的标准、人数、来源、招聘方式、薪酬制度预算等一系列问题都是重点。“互联网+”环境下的人力资源风险控制要求初创企业重视人才管理对于企业战略目标实现的重要性。企业要善于利用大数据工具,将其应用于人力资源的招聘、使用、培训等多个环节,同时还应建设适应“互联网+”战略实施的企业文化,提高员工的归属感和忠诚度,设立合理的激励机制调动员工的积极性。
3 结语
“互联网+”初创企业风险管理问题涉及面较广、涉及因素较多,且各因素关联复杂。针对“互联+”初创企业风险识别和风险控制的研究可以为初创企业的风险管理提供重要的理论指导和实践支持,现有研究多为定性分析,今后定量研究有待加强。
[1] 刘时海,魏艳珍.企业知识产权风险及控制措施[J].商场现代化,2013(30):70.
[2] 杨国强.中铁现代物流公司物流金融业务风险分析及对策研究[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13.
[3] 袁亚丽.组织结构和程序的风险管理机能及其建设[A].中国会计学会高等工科院校分会.中国会计学会高等工科院校分会第十九届学术年会(2012)论文集[C].中国会计学会高等工科院校分会,2012:4.
[4] 岳 丹.我国高技术产品出口对内资企业创新能力影响的实证研究[D].长沙:湖南大学,2014.
[5] 宗月琴.浅论互联网时代对人力资源管理的影响[J].人力资源管理,2015(6):3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