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情境教学的创设方法
2017-02-26江苏泰兴市济川小学王书林
江苏泰兴市济川小学 王书林
例谈情境教学的创设方法
江苏泰兴市济川小学 王书林
情境教学法的核心在于激发学生的情感。情境教学是教师呈现出形象的、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引起学生的态度体验、知识回顾、渴求新知,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运用知识的方法。本文主要从故事情境,生活情境,问题情境,练习情境,活动情境这五个角度阐述了情境教学的创设方法。
情境教学创设价值趣味求知欲望
情境教学法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呈现出形象的、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引起学生的态度体验、知识回顾、渴求新知,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运用知识的方法。情境教学的创设一般有以下几种方法:
一、创设故事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小学生由于年龄特点,对新鲜事物总是充满兴趣,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新教材中就呈现了很多的情境图与主题图,体现了一种人文关怀,让学生的视觉不再枯燥。在情境的创设中教师就可以把教材中一幅幅图画编成饶有趣味的小故事,再利用多媒体课件呈现出来,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使静止的画面变成动态的故事,这样就能够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吸引学生的眼球,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之尽快地投入学习活动中。故事情境的创设方法一般应用于低年级。
例如,在《小学教学设计》中有一篇教学片段《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教者就设计了童话故事情境引入学习内容:星期天,兔妈妈带着兔宝宝去森林里采蘑菇。兔宝宝边采边玩,到太阳快下山了,才采了8个。兔妈妈采得又快又多,数了数有25个……这样就将一道枯燥的计算题,变成了学生喜欢的童话故事,学生走进童话世界里,当然更愿意解决童话世界的问题。常有低年级的教师反映学生在课堂上不认真听,注意力容易分散。其实这很正常,符合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教师要抓住学生的心理,低年级的学生比较纯真,大多数学生都喜欢听故事,像案例中学生就是在一种充满童话色彩的故事氛围中学习、探究。这样学生参与学习的欲望很快被激发,而且在故事情节中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锻炼、培养,他们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也提高了,注意力自然就集中了。
二、创设生活情境,发掘数学价值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更多强调了数学与生活的关系,即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在情境中加入生活化的元素会使学生消除课堂给他们带来的压力与紧张,让他们在一种平和轻松的氛围中接受新知,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价值,知道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数学,从内心唤起“我要学”的欲望。
如2007年在南通举办的“张齐华和他的弟子们”研讨活动中,蔡宏圣老师执教的《用字母表示数》一课。首先教师呈现了生活化场景,跟学生们聊生活中的字母,如CCTV、CBA、KFC等,这些都是极具代表性的,如CCTV可以聊央视,CBA可以聊姚明,KFC可以聊肯德基。在“闲聊”中,师生间的距离一下子就拉近了,笑声此起彼伏,完全感受不到紧张的气氛。也就是在这样的“闲聊”中,学生初步感受到了字母的重要,从情感目标上来说,已经初步奠定了感情目标;从知识技能目标上来说,已让学生初步了解了字母的作用,为下面掌握用字母表示数量和数量关系做了铺垫。因此从学生的年龄特点、社会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水平等因素考虑,创设生活化情境对于中、高年级的学生都适合。
三、创设问题情境,激起求知欲望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第21条“兴趣的秘密何在”中指出“要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到解决问题后的快乐”,他是从心理学角度来分析的,用特级教师徐斌的话来说,就是“要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当然问题情境的意义不仅于此,它还可以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
如特级教师、苏教版教材副主编沈重予设计了二年级《统计》的问题情境:首先电脑演示快速显示平行四边形、圆、长方形从上往下无序下落,学生能分出图形的种类,但不能数出各有几个,这时当老师问“从画面上你得到了哪些信息”时,学生肯定要说是平行四边形、圆、长方形三种,那各有几个呢。学生回答不出来,但他们的兴趣已经被调动出来了,他们回答老师说(课件)播放太快了,要重数一次。教师再播放一次课件,可学生还是数不出来,那怎么办呢?于是顺利地引出了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统计”。这样让学生经历“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学习过程,以比较现实的、有趣的或与学生的知识相联系的问题引起学生的讨论,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出现新的知识点或有待形成的技能。学生带着明确的目的去了解新的知识,形成新技能,反过来解决原先的问题这种创设方法极易引发学生提出问题,从而产生解决问题冲动,激发学生问题意识。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问题情境适用于所有年级。
四、创设练习情境,享受成功喜悦
练习情境是经常使用的一种情境创设方法,但要注意区别于复习导入。在创设中,教师要有目的地在新旧知识链接处设置一定的障碍,让学生在异常顺利的练习中,突然遇上用原有知识无法解决的困难。这时,教师用启发性的语言激发学生的进取精神,使之树立起克服困难的勇气,这样学生将产生一种渴求学到新知识来解决问题的强烈欲望。
例如,在《小学教学研究》中有一个《循环小数》的教学片段,教师这样激励学生:“下面几道题看谁算得又对又快”,题目:91÷7、6÷5、10÷3。当学生遇到10÷3除不尽时,不知所措,此时,教师乘机揭示课题,自然地把学生引入学习情境。
五、创设活动情境,感受数学魅力
活动情境是指教师创设一定的活动环节,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数学,增强能力。在这个情境中要求学生自主参与,不仅要具备一定的动手能力,还要求学生的思维处于思考状态。活动情境是一个动态过程,要求相对较高。
如《江苏教育》中有一个讲《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的活动情境:大象做了一面长10厘米,宽6厘米的长方形旗帜,猴子做了一面边长8厘米的正方形旗帜,比比哪个的面积大?学生的思维一下开动了起来,有的想出用两个图形重合比较的方法,还有的想出用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纸片(参照物)摆的方法。在这些活动中得出方法,在活动中比较方法,最终在活动中优化方法。“有没有更简单的方法呢?”这一问激起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当旧知不能满足时,就水到渠成地引出了新知。这样不仅使学生解题方法多样化,而且还进行了优化,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学生在活动情境中,不仅体现了自身的主动性,提高了合作能力,让学生感觉到数学的魅力是无穷的,在知识的记忆上尤为深刻。
总之,情境的创设方法是多样化的,你可以单一应用,也可以进行综合性应用。但在创设过程中教师要讲究教学的策略,正确引导学生在情境里进行探究、合作学习,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让课堂成为一种和谐的课堂,使数学成为一种人文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