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的崇拜
2017-02-26
理性的崇拜
我们的生活早已充斥着娱乐,当青春偶像的身影漫入生活那个小房间,总会有人抵挡不住,成为一个渺小的崇拜者。
我理解“崇拜”这件事,欣赏“崇拜”这种行为,但对于青春偶像崇拜这一现象,我认为,弊大于利。
我们选择崇拜青春偶像,在理性的标尺下,在适度的标签下,本应可行。但“崇拜”,特别是主要面向心智未成熟的年轻人的“青春偶像崇拜”,却不同于其他事物,可以简单地相信初心。正如《娱乐至死》中所言:“人终将毁于他所热爱的事物。”我们对青春偶像的崇拜,随时间迁移而加深,倘若加之以错误的引导,必定极易偏离理性的轨道。即便我们曾经相信,自己必不可能成为盲目崇拜者中的一员,但诚如阿兰德·波顿所言:“坚持这样想,洵非易事。”就崇拜这件事,即使我们最初的想法是理性的,对不成熟的少男少女而言,仍旧难以坚持。
也许青春偶像崇拜能带来一定的娱乐与放松,但正是因这件事有太多的不确定和不稳定性,我并不赞成这种崇拜。
而这一现象背后的原因,更是值得人深省的。
我们最初对青春偶像崇拜的原因,无非两类。一类是如《乌合之众》中所言:“当个体陷入群体之中时,往往丧失原有的理性。”也就是所谓的盲目从众心理。而另一类,则更令人心惊。这一类崇拜出于所谓的“欣赏”,但其实这种欣赏,便就是自我的缺失在他人身上得以拥有的羡慕心理,如英俊或美丽的容颜,挺拔或高挑的身材等。
而再细想,这两类崇拜更是自我迷惘的一种体现啊!我们从众,是不知自我该如何选择。我们羡慕,是知己之不足而无所作为,仅是自我的麻木。黑塞曾在《德米安》中有言:“找到自我是一个人一生中最大的职责。”而青春偶像崇拜,更多地带领我们走向心理的向往而非行动上的自我认识和自我提升。我们追逐他人的脚步,而忘却了自己人生的路,终是与偶像不同。
青春偶像崇拜,不是无“利”,只是它能带来的欣喜快乐,不足以抵过它带来“弊”的可能性。那种平面化的快乐与欣赏,难以抵达心灵深处的自我,难以有助于找到自我与充实自我。《我的名字叫红》中说:“我不想成为一棵树,而想成为它的意义。”对青春偶像崇拜这件事,它的意义太过单薄,因而我们不应过于专注这样一件事,而应专注于其他更有益于自我的事物。我们不应单纯崇拜青春偶像,而应专注于意义更大的事物,如慈善、艺术、哲学。这些对有意义的事物的执着崇拜,才是真正理性的崇拜。
在迷惘中的我们,摈弃青春偶像崇拜这样一件弊大于利的事物,转而追求自我认知与自我价值,这才是真正的意义,真正理性的崇拜。
得分:50分
点评:现代社会崇尚理性精神,这篇文章推崇理性崇拜,押时代风习之韵,行文“流淌”着时代气息,并引导阅读者获得新的认知,这是文本的特色与价值所在。
文章结构严谨有序,层次比较清晰。作者开宗明义,先表立场——青春偶像崇拜“弊大于利”,不赞成这种崇拜;接着通过分析这一现象背后的动因指出:无论是出于哪一种理由,崇拜偶像都是“自我迷惘”的体现,是谓点出“偶像崇拜”之根源;最后又给出明确方向,引导读者往更有价值的崇拜“看过去”,形成真正的理性崇拜。
全文脉络清晰,自成一体。给出的建议是:论述时可提供一些由于偶像崇拜而带来的社会或人生弊端的典型事实,摆脱单一说理带来的空洞感,使文章更具说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