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快乐游,妈妈巧防病
2017-02-26闵保华曹新征
文/闵保华 图/曹新征
孩子快乐游,妈妈巧防病
文/闵保华 图/曹新征
暑假到了,家长朋友们,您是不是很想带上心爱的小宝贝儿一起去游玩呢?难得出门一趟,当然要玩个过瘾啦!
为了避免“乘兴而去、扫兴而归”的旅游遗憾,在出发前不仅要了解宝宝可能发生的疾病,而且还要带些日常药品,掌握临时自助、救助的方法,做到有备无患。
1.晕动病
宝宝在旅行中,不论是乘坐何种交通工具,都有可能出现眩晕的现象。有数据显示,2岁以下的宝宝一般不会晕车,但3~12岁的儿童是最容易晕车的。专家分析,乘车前休息不好、玩得太累,乘车前空腹或过于饱食、杂食,或习惯性晕车,都是造成孩子晕车的主要原因。
【专家支招】
乘车前不要让孩子吃得太饱,也不要吃得太油腻,但也不能饿着肚子。最好给孩子嘴里含点儿酸的食品,例如话梅,但不能有核,以免卡住喉咙。对于习惯性晕车、船的孩子,可提前口服晕车药。6岁以下的儿童,乘车前半小时可服用吗丁啉和维生素B6;6岁以上的儿童,可以服用晕海宁等晕车药。但要注意,1岁以内的宝宝不能服药。
此外,让宝宝坐在靠前的位置,避免颠簸;肚脐部位贴生姜或涂抹风油精、清凉油,按压合谷穴;引导孩子看前方风景,转移注意力也是防止晕车的好办法。
2.胃肠病
胃肠病是经消化道感染的疾病。天气炎热,各种病菌容易滋生,所以吃了不干净的食物或饮用不洁的水,就容易发生肠道疾病。小孩儿自身及肠道抵抗力弱,个人卫生习惯差,多靠家长督促,如果督导不利,胃肠“闹情绪”尤为明显。常表现为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
【专家支招】
外出游玩,尽量携带宝宝自己的饭盒(婴儿带奶瓶)或水杯,每天要用开水消毒洗净。当看到孩子吃饭少了、活动少了、不耐烦、闹情绪、疲劳等,就应注意是否生病,生病应及时送当地医院检查诊治,而不应该为了一时的美景让孩子带病出游。搞好个人卫生,养成良好习惯,管好手、口,是预防胃肠病的关键。
3.感冒
孩子好动,常跑来跑去,难免出很多汗,加上孩子自我调节体温的能力比较弱,出汗后如不及时更换衣物,很容易伤风感冒。临床表现为发热、头痛、肌痛、乏力、鼻塞、咽痛和咳嗽等。能加重潜在的疾病如心肺疾病,或者引起继发细菌性肺炎或原发流感病毒性肺炎。
【专家支招】
出门前,家长要给孩子多备几套干净的衣服。随气候变化增减衣服,防止受凉感冒。对于多动易出汗的孩子,应备一条干毛巾,常为孩子擦干身上的汗水,避免汗水弄湿衣服受凉感冒。
在公共场合,对旁人打喷嚏须提防。人多拥挤处尽量少逗留。养成卫生习惯,勤洗手、室内勤通风、不吃半生肉食。发生感冒症状后,应多喝水,多休息,并酌情服用退烧或止痛感冒药,若发烧超过24小时,应立即送当地医院治疗。
4.传染病
乙型脑炎是一种与蚊子的传播密切相关的疾病,发病期就在夏季,而蚊子是夏季的一大隐患,如何杜绝蚊虫的侵扰呢?
【专家支招】
一定要做好孩子疫苗的预防接种工作。认真防蚊虫,蚊虫滋生与水息息相关,出游时尽量避开这类地点,可以有效减少蚊虫叮咬的概率。戴帽子、穿着长袖、长裤与袜子是简单易行的防护办法,颜色鲜艳易招蚊虫的衣服、香料日用品全部要淘汰出局。
到草丛多的地方,可以给宝宝用些防蚊剂,如宝宝金水等。如果孩子不慎被蚊虫叮咬了,可用风油精、花露水、抗过敏的皮炎平等涂抹。如果抓挠叮咬处不慎抓破感染,要及时用酒精消毒,并涂抹消炎药膏。必要时,及时就医。
5.意外小伤害
儿童好动,不知什么叫危险,加上顽皮不易控制,游玩中可能发生擦伤、跌倒、扭伤、骨折等情况,科学预防才是关键。
【专家支招】
在孩子乘坐交通工具时,要帮助或督促其系好安全带(婴儿抱在怀里),不要随便走动,防止颠簸时引起碰撞而受伤。游玩中家长应教导儿童,哪些是不可以做的事情,并且要密切留意孩子的举动。此外,也要给孩子选择适合运动的衣服。
如果发生擦伤,先用纱布压迫止血,再用清水清洗伤口,最后用碘酒消毒或涂抹消炎药膏。跌倒、扭伤导致的淤青红肿,应赶紧冷敷后热敷,避免日后留下伤痕。从高处摔伤,孩子若放声大哭、脸色正常、没有呕吐,则可能没有脑部受伤的危险。否则应紧急送往医院,住院观察。
6.中暑
中暑是盛夏季节旅游中最容易发生的疾病。其症状是突发头晕、恶心、脸色苍白、高热等,重者还会晕倒。发病前,曾感到口渴,浑身无力,眼前阵阵发黑。
【专家支招】
天热出游,小孩应穿着透气、轻便的服装,并减少剧烈运动。儿童防晒,主要是不能在强烈的阳光下活动太久,也不能像大人一样用防晒霜,会刺激皮肤,给孩子撑遮阳伞、戴遮阳帽也是不错的选择。
防中暑,一定要多补充水分。最好是白开水,或者适当地喝一些绿豆汤。但雪糕、饮料不主张给孩子吃。也可以在太阳穴、大椎穴涂抹少量风油精或清凉油,但不要给1岁以下的婴儿使用。
《镇上安放了一个数字,它在哪里?》答案
家长朋友:
如果您的孩子有心理方面或生理方面的问题或疾病,欢迎来信咨询。您可以写信至天津市南开区雅安道9号《启蒙》编辑部(300113),也可以发电子邮件至jybzjy@126.com,我们会请专家为您解答。
编辑 李心心 张剑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