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儿口疮的中医调理

2017-02-26孟令娜

启蒙(3-7岁) 2017年6期
关键词:口疮风热溃疡

文/孟令娜

小儿口疮的中医调理

文/孟令娜

宝宝不好好吃饭,嘴巴疼,舌、口唇、齿龈、上颚等处黏膜发生溃疡,这就是中医所说的口腔疾患——口疮,在任何年龄均可发病,以学龄前小儿较为多见,可单独发生,也常伴发于其他疾病之中。一般来说,小儿口疮预后良好,如果失治、误治或者体质虚弱,可导致重症,或反复发作甚至迁延难愈。

小儿口疮的发病机制

小儿口疮,是由心脾积热、虚火上炎所致,主要病变在脾与心,虚证常涉及于肾。风热乘脾者,因外感风热,外袭于肌表,内乘于脾胃。心脾积热者,因调护失宜,喂养不当,恣食肥甘厚腻,蕴积生热。

小儿口疮的诊断要点

⒈齿龈、舌体、口颊、上颚等处出现黄白色溃疡点,大小不等,甚至满口糜烂,疼痛流涎。

⒉外感引起者,初起有时可见口腔疱疹,继续破溃成溃疡,常伴发热,颌下淋巴结肿大。

⒊发病多与发热疾患或饮食失调有关。

⒋血象可见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增高或正常。

小儿口疮的辨证要点

⒈辨轻重

口疮轻者仅见口腔出现溃疡点,妨碍进食,饮食时可因疼痛出现哭闹的情形。

⒉辨虚实

起病急,病程短,口腔溃烂及疼痛较重,局部有灼热感或伴发热、尿黄便干者,多属实证。以心火偏盛为主者,舌体溃疡较多。以脾胃积热为主者,口颊黏膜、上颚、齿龈、口唇等处溃疡较多。

起病缓,病程长,口腔溃烂及疼痛较轻,兼有神疲、颧红者,多为虚证,病变脏腑以肾为主。

小儿口疮的辨证论治

⒈风热乘脾

证候:以口颊、上颚、齿龈、口角溃疡为主,甚则满口溃烂,或疱疹转为溃疡,周围疼痛,烦躁不安,口臭,涎多,小便短黄,大便秘结,或伴发热,咽红,舌红。

治法:

给宝宝多喝汤饮,忌食牛羊肉、鱼虾以及辛辣刺激性食物,多吃高纤维食物,多吃水果蔬菜,保持大便通畅。

中药服用金银花饮、双黄连口服液、板蓝根冲剂。

新鲜鸡蛋煮熟后去壳,文火煎出黄油,外敷溃疡面上,即可见效。

⒉心火上炎

证候:舌上、舌边溃疡较多,色红疼痛,心烦不安,口干欲饮,小便短黄,舌尖红。

治法:

饮食宜清淡易消化。

中药服用桑菊饮去心火。

⒊虚火上炎

证候:口舌溃疡或糜烂,稀散色淡,不甚疼痛,反复发作或迁延难愈,神疲颧红,口干不渴,舌红。

治法:

通过食疗给宝宝滋阴、去火、健脾,效果较好。山药可健脾,百合雪梨汤可滋阴、去火、芡实糯米粥可健脾、补气。此外,还可用番薯、牛肉、大枣、山药、白术、苡仁、土豆、白扁豆、红薯等食材,醒脾效果更好。

将吴茱萸捣碎过筛,取细末加适量醋调成糊状,涂在纱布上,敷于双侧涌泉穴,24小时后取下。一般来说,1~5岁用5克。敷药1次即有效。

小儿口疮的预防方法

保持口腔清洁,注意饮食卫生,餐具最好选择煮沸或流动蒸汽消毒。

宝宝的食物要清淡、新鲜、卫生,不宜食用肥甘厚腻食品。

宝宝要少吃生冷食物,如生梨、冷饮、冰糕,各种瓜类也要适量食用。

编辑 李心心

猜你喜欢

口疮风热溃疡
感冒,要分清风寒还是风热
足趾及耳尖放血治疗风热客睑型睑腺炎验案1则
口疮试试中药含漱
羊口疮治疗方法
风热感冒会出现5个症状
都是“溃疡”惹的祸
感冒,要分清风寒还是风热
溃疡生肌散治疗慢性皮肤溃疡的效果观察
敛疮散治疗慢性难愈性皮肤溃疡20例
中西医联合治疗消化性溃疡38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