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模式下河北种业的发展

2017-02-26李金位

河北农业 2017年8期
关键词:种业农户种子

李金位

“互联网+”模式下河北种业的发展

李金位

种子,既是农作物生命的起点也是农作物生命的终点,在农业生产上一直被人们所重视。河北省作为农业大省,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到97%以上,种子商品化率达到60%以上,因此,我省既是种子消费大省,又是种子生产大省,种子产业的发展直接影响着农业强省的建设和现代农业的发展。在当前种子产业转型的关键时期,必须创新发展模式,以此实现跨越式发展。

种子营销模式的变化是促进种子产业发展的一大动力,能否将大量高产、优良、优质的种子及其生产技术迅速转移到农民手中,使科技迅速转化为生产力,是制约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的瓶颈。在当今信息化的大背景下,将互联网思维融入到种业当中,必将深刻改变种子传统的生产、经营和流通模式。在“互联网+”进行的如火如荼的大形势下,河北种业从传统产业向智能化产业转变的关键就在于能否实现与互联网的深刻融合。

一、河北种业在推进“互联网+”发展中的优势

1、河北省发展“互联网+”具有环境优势

仅2014年一年,我省新增网民214万人,网络覆盖率达49.1%,手机上网人群则提升至83.1%,特别是农村网民,规模达到了1164万人,占到网民数量的32.3%,在我国整体网民规模增幅逐年收窄、城市化率稳步提高、农村非网民转化难度随之加大的背景下,河北省农村网民占比高于全国农村网民4.8个百分点。总的来讲,我省互联网产业发展保持稳中求进的态势,全省网民规模稳步增长。不仅如此,自李克强总理提出“互联网+”一词,我省便立足本省特色,积极筹备互联网与我省经济社会的深度融合,力求抢抓“互联网+”的发展机遇,乘势而上,谋求发展;并及时制定了《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互联网+”行动的实施意见》,对我省如何在新常态下借力互联网推进河北省经济提质增效升级的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由此可见,我省将“互联网+”行动赋予了更加深入的战略意义,不仅是要将互联网这一现代时尚事物渗透进入各类传统产业,更是实现河北省加快经济转型和社会事业发展的重要契机。

2、河北省发展“互联网+”具有区位优势

河北省是我国唯一一个兼具高山、丘陵、高原、平原、低平原、河湖、盆地、滨海全地貌类型的省份,复杂的生态类型孕育了丰富的种质资源,具有非同一般的先天优势;河北省各科研院所、大专院校都在积极地进行育种工作;随着国家对育繁推一体化种子企业的政策扶持力度逐步加大,我省有超过100家种子企业和民营种子研究所参与到新品种的选育工作中,这些育种单位和大型种子企业构成了河北种业的主干科研力量;京津冀协同发展被列为国家战略,为河北提供了重大战略机遇,“互联网+”可以说是“生正逢时”,借着京津冀一体化的契机,利用京津的人才科技优势、高端平台,努力打造以“互联网+”为发展理念的现代种业。

二、创新河北种业发展模式“互联网+”势在必行

从“四自一辅”到“四化一供”,再到《种子法》的颁布,短短几十年,我省种业完成了从传统产业到现代产业的转变。但随着种业市场化、产业化的不断发展,典型的种业公司(总代理)零售商农民的传统营销渠道逐渐显露出其流通体系不发达的弊端。传统营销模式在种子的生产、包装、销售、售后技术服务等各个环节处于分散的状态,阻碍了我省种子产业潜力的发挥。而当今“互联网+”则充分利用了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种业的跨界结合,有机整合了整个流通通路中的各环节,形成了以“互联网+种业”为驱动,以信息技术为支撑的新模式、新业态。

1、“互联网+”在种子的生产流通环节能够实现标准化精准化

随着种子企业数量的飞速增长,如何辨别种子的优劣成了困扰种子执法者和使用者的一大问题;并且种子作为后知后觉的特殊商品,供应不足或供大于求的情况时有发生。能否实现种子生产流通的标准化精准化是制约现代种子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将成熟的互联网技术应用于种业,可以实现种子的生产包装流通过程可见,做到种子的预订销售,便于使用者对种子追根溯源和生产者固定客户抢占市场份额。种子企业通过互联网,可将品种示范田种植情况、种子的品种表现、品种的生产技术等以传播快速价格低廉的方式转移到农民手中。政府与种企为实现这一目标一直努力尝试,自2015年底,由农业部种子局建立的全国种子可追溯试点查询平台进入试运行,该平台通过与全国11家种业信用明星企业的追溯系统实时对接,实现对试点企业品种基地制种、加工包装、发货配送、终端销售等基本信息的查询,随着该追溯平台逐步扩大参与追溯的企业和品种数量,最终实现全覆盖。随着该追溯平台的逐步完善,农民对所购种子产品的认识逐渐加强,减轻了农民购种的疑虑和品种种植中的风险,种企通过收集农民对所购种子的反馈及评价,可以更合理地制定制种计划,调整育种方向,维护知识产权,而且种植技术也能更快捷方便地传播。这种新型操作模式能够实现种子信息的双向追溯,在种子行业中有着里程碑式的意义。

2、“互联网+”可开拓市场统筹资源,实现产业大融合

“互联网+的一大特点是“开放”,其数据、平台都是开放的,这有利于构建“生态协同式”的种子产业模式。这种新模式以种业为主体,以互联网为触角,联系农业生产甚至农产品销售及售后的各个领域,使与种业相关的一二三产业之间互相渗透融合、交叉重组,延伸种子产业链条,让种子产业不拘泥于种子,而是以更开放的形态融入到周边领域,以尽快进入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的“大种业时代”。以“91农资网”、“云农场”等如今大热的农资网络平台为例,它们集农资电商、农产品定制与交易、农技服务及农村金融等领域为一体,构建了一个农业互联网高科技综合服务平台,提供即时、全方位的农资行业最前沿资讯和市场行情。信息透明度加强,农户从网上的交易情况就可以看出哪些产品更受欢迎,能够对各类品种在不同区域的具体表现精确掌握。除此之外,网络将各方资源整合,让农户从外界获取信息、农户之间交流信息的欲望在这些平台上找到了出口,如同在互联网上“赶大集”,享受到了足不出户就能遍览天下事的一站式服务。

3、“互联网+”可提升信息化服务,加快新型种业建设

“互联网+”能够优化资源配置,降低交易成本,以更加便利化、实时化、物联化、智能化的手段为种子产业提供精确、动态、科学的全方位信息服务,集成智能技术体系的建成能够解决信息不对称,资源配置不合理,技术服务成本高等问题。例如,专注于为农民提供技术服务的手机APP“农医生”,农户可以通过图片、文字等信息直接将所遇到的种子难题发到平台上,会有来自各方面的专家提供解答,农医生平台会通过专家分类的方式,为农户选择解决方案提供参考,这为农户提供了及时方便的服务。互联网带来一个扁平化的世界,通过互联网,农民可以跨过诸多鸿沟,实现互联互通。

三、稳步推进“互联网+种业”的对策

“互联网+种业”是应用互联网技术,从种子的生产、经营、销售、技术服务等各个环节,彻底升级传统产业链,改变种子产业结构。

1、依据国情做好上层设计,制定战略规划

“互联网+”上升至国家战略,有关互联网的政策扶持呈现出越来越多的趋势。国家层面关于搞好“互联网+”的上层设计已初步形成,我省种业则要顺应社会形势,出台“互联网+种业”的具体发展方案和应用示范,制定“互联网+种业”发展路线,实现互联网与种业深度融合和领域创新,推动种业与经济社会各领域的共同开发与利用,推动数据开放、人才培养,为“互联网+种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2、完善“互联网+种业”的基础设置建设,达到种子企业与农户对接

“互联网+种业”的发展首先就要推进农村地区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各类信息资源的深度开发,建立农村信息化业务平台,加快研发和推广适合农民特征的低成本智能终端,解决好宽带村村通问题。还要培育“互联网+种子”的经营通路达到企业与农户的对接。首先要推动种子企业发展网络营销。其次要加强种子企业与现有电商企业开展的合作,利用电商企业成熟的网络营销体系尽快建成“互联网+种子营销”的服务配送体系。

3、建立“互联网+种业”的监督模式,提升服务绩效

种子的监督管理要注重产品的源头,应用互联网形成产品的追溯体系,打破种子的质量安全信息传递壁垒,运用互联网实现农户与种子企业的“零距离”交流,不仅使农户能对购买的种子产品加强信任,还能将种植信息及时反馈给种子企业,种子企业再将采集到的气象参数、种植信息等多方信息汇总整合,做好售后技术服务,并且认真听取种植户在实际生产经验中形成的对种子产品的意见建议,不段提升产品品质,形成信息传递回流的优良机制,提升种子企业服务绩效。这种服务模式潜力巨大,但要成为现实还必须依托移动互联网升级种子企业的技术服务体系,并且建立信息对接平台,以此保障种子产品的高品质、技术服务的高效率。

4、“互联网+种业”要打造品牌,确保种子质量,实现与农民的共赢

种子是特殊的商品,具有生产周期长、产销不同期、产品质量没有预见性等特性,而互联网的发展则称得上是“一日千里”。随着种子企业数量的增多,各类农作物的种子产品层出不穷,但是具有强大品牌号召力和公信力的产品却十分匮乏。“互联网+”的热潮不断升温,但是无论互联网如何高调繁荣,脱离了质量过硬的种子产品,终究会沦为无源之水。所谓“互联网+”的落地其意义在于将互联网思维真真正正落在种子产业的实体上。让互联网服务于种子产业,切实把握种子产品的质量,建立的“终端决胜”的新型营销模式,完善种子售后技术服务体系,才能真正实现企业与农户的互利互惠、合作共赢。

(作者单位:辛集市种子管理站)

猜你喜欢

种业农户种子
农户存粮,不必大惊小怪
让更多小农户对接电商大市场
桃种子
粮食日 访农户
农户存粮调查
可怜的种子
种业名企展示
种业名企展示
种业名企展示
种业名企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