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教师如何应对幼儿与同伴间的矛盾问题
2017-02-26沈兰兰龚素平
文 沈兰兰 龚素平
浅议教师如何应对幼儿与同伴间的矛盾问题
文 沈兰兰 龚素平
对于一群懵懂的幼儿来说,集体生活中的矛盾冲突就更不可能避免。幼儿园在应对幼儿的矛盾冲突时必须担负起重要的责任,正确处理幼儿在集体生活中的矛盾冲突,引导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
教师;幼儿;同伴矛盾;解决策略
幼儿在与同伴相处的过程中,矛盾冲突随处可见,它是教育活动中的一种基本的互动形态。矛盾冲突对幼儿的社会性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教师能合理有效地应对幼儿矛盾,将发挥其积极的正面作用,也为幼儿理解人际间的交流与合作奠定基础。然而,一些教师应对幼儿矛盾的态度及方式是不恰当的,片面地将矛盾冲突看作是消极行为而不予解决。
一、教师应对幼儿与同伴间矛盾的常见问题
(一)教师敷衍对待幼儿的矛盾
即使是微小的事情,也能引发幼儿间的矛盾。此外,矛盾往往会打破良好的教育教学氛围。因此,教师在遇到幼儿与同伴产生矛盾时常常会表现为不耐烦,被动应对矛盾,以求尽快平息矛盾,恢复平静和谐的环境。
案例一:盥洗活动中,美琪在洗手,皓辰在美琪身后等候洗手,皓辰发现美琪的衣服帽子上有一根带子,便去拉扯着玩弄。美琪回头对皓辰说:“不要弄我的带子。”但皓辰并没有停下,继续把玩。美琪皱起眉生气地说:“你怎么总是弄我的带子,再弄我告诉老师了。”皓辰并没有理会,上前准备洗手,可是当美琪打算离开水池去擦拭手上的水时,皓辰再次去拉带子。美琪气得大喊:“我去告诉老师。”皓辰见状赶紧认真洗手。美琪来到徐老师身旁说:“老师,皓辰总是弄我衣服上的带子。”徐老师正忙着组织盥洗活动,便打发美琪说:“你快去洗手吧。”她又去向张老师寻求帮助:“老师,皓辰弄我衣服上的带子。”张老师说:“是吗?等会老师找他。”
此案例中的两名教师都没有对美琪给予及时、适当的指导帮助。徐老师努力维护着有序的活动环境,生怕被美琪和皓辰间的矛盾给破坏了,便极力打发美琪离开。张老师则是推迟了矛盾的处理,只是对美琪做了简单安慰。
(二)教师粗暴对待幼儿的矛盾
由于教育理念、专业素养、性格特征等因素的影响,导致部分教师应对矛盾的方式缺乏艺术性、合理性。具体表现为:行为粗暴,厉声训斥幼儿;主观臆断,权威评判;不注重幼儿社会经验的提升和交往技巧的习得。
案例二:文博和阳阳经常发生矛盾,阳阳常被文博欺负,这次又被打哭了。徐老师对文博完全失去了耐心,极其愤怒地严厉呵斥他,并让其站在教室门口。文博和欣欣起了争执,欣欣咬了一下文博的手背,但老师没有看见。文博不肯忍让,便回咬了欣欣,正好被老师看见了。老师便大声喝止,并快步前往,痛斥文博,并要求文博向欣欣道歉,可文博一直拒绝。
案例二中可以看出文博的欺负行为是反复出现的,很大程度上是由教师的不恰当处理所致。教师粗暴的呵斥,主观轻率做出的裁定,虽然解决了冲突,但文博的社会认知并未得到提高,并不能使其从思想上认识到自身行为的错误。同时也伤害了文博的自尊。
(三)教师高控对待幼儿的矛盾
从儿童心理健康发展看,解决矛盾的目标不是消灭矛盾或预防矛盾的发生,而是让幼儿通过体验和学习选择适宜的方法化解矛盾,发展幼儿自我解决矛盾的能力,从而提升儿童的社会交往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发展。因此,教师应对矛盾时的角色应定位于指导者兼教育者。教师不应该是控制者,代替幼儿思考,代替幼儿处理矛盾,使幼儿无法实现自我成长,加剧幼儿对教师的依赖程度。
二、针对问题的解决对策
(一)教师加强理论学习,理解幼儿的行为模式
教师应格外注意对矛盾冲突的处理行为,坚持积极、正向的示范方式,而不是依靠暴力和权威。同时,教师应认识到矛盾冲突对幼儿发展的积极意义,矛盾冲突非但不会损害幼儿间的关系,还能极大地促进幼儿社会交往技能的提高,要将矛盾冲突看作是提升幼儿认知能力的有效契机。
(二)运用直观的行为指导方式,注重语言沟通的训练
首先,借助有趣生动的故事、游戏、童谣,指导幼儿学习如何与同伴和谐相处,自觉产生控制、约束自身行为的情感,这样可以起到事先防范的作用,减少矛盾的发生。其次,善于捕捉区域游戏中的教育契机,让幼儿针对矛盾自由讨论,鼓励幼儿充分表达自己的意见与看法,让幼儿在交流合作中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再次,解决冲突的最有效方式不是依靠强力的攻击行为,而是用语言协商。
(三)不越俎代庖,鼓励幼儿自主尝试应对矛盾
教师对幼儿进行行为指导时,并不是意味着代替幼儿解决矛盾,而是起到协助调解的作用,让幼儿联系以往经验,尝试建构适宜恰当的处理方案,使幼儿将社会规则内化,丰富自身经验。
教师应该客观认识矛盾冲突对幼儿成长的独特价值,并能在允许的情况下鼓励幼儿自主解决矛盾,学会分析、思考、沟通,必要时对幼儿进行策略上的指导,使矛盾得以妥善处理。
王振宇.儿童心理学[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0.
(江苏省盐城市滨海县通榆镇中心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