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家的男子汉》拓展阅读
——三棵树
2017-02-26
《我们家的男子汉》拓展阅读
——三棵树
刘保法
一棵椿树
这棵椿树是女儿出生那年破土而出的。女儿读幼儿园时,椿树已经长到三层楼那么高。每逢春夏季节,椿树就有规律地展开枝桠,撑起一蓬蓬绿叶子,就像一顶大绿伞,正好在我家窗前布下一片阴凉。鸟儿们会成群结队地飞过来歇息乘凉;抑或在枝叶丛中“叽叽喳喳”地鸣唱。女儿更是欢天喜地趴在窗台津津有味地看鸟儿们飞。鸟儿们呢,好像也挺喜欢女儿,常常在树枝上排成行大合唱;唱完大合唱就飞下来,在窗前盘旋飞翔。
椿树是鸟儿的天堂,更是女儿心中一片绿莹莹的森林!
有一次,女儿打开窗户,突然声嘶力竭地哭叫起来:“爸,快来看呀!椿树的叶子被秋风吹落了。椿树没衣服穿了,小鸟也不会来了,爸爸快想想办法吧……”
哦,原来女儿是在为窗前的椿树担忧!
这天晚上,女儿一直没睡好,她的小床咯吱咯吱不停地响。第二天起床后,她又门里门外跑进跑出,不知在忙什么。过了一会儿,女儿突然兴奋地喊叫起来:“爸爸快来看,椿树长叶子了!椿树又长新叶子了!”
我莫名其妙地跑到窗前看——哪里是什么叶子,竟是一只只鸟儿!椿树的每一根枝头几乎都停着几只鸟;一百根枝头,少说也有上百只鸟吧……真是神奇而壮观!兴许是怕惊动了这些奇迹般出现的鸟,女儿尽量压低嗓门,神秘兮兮地对我说:“鸟儿倒是蛮讲情义的,它们怕椿树挨冻寂寞,就又飞回来了。它们是给椿树当叶子的。它们是鸟叶子,椿树变成了一棵鸟树!”
我被女儿的稚气和真情感染了,很久没说话。我不知道造成“鸟树奇观”的真正原因,也不知道该怎样回答女儿,我只是觉得心里有一股暖流在流动:人是讲友情的,树,鸟,也是讲友情的,正因为万物都在呼唤友情,世界才变得如此美好!
过了好些天,我才知道——那天早晨,女儿将一桶爆米花撒在了椿树底下!
这以后,女儿会经常跑到椿树下,给椿树浇点水,看看椿树有没有变化;抑或蹲在树下,观察泥地里的动静,好像那块巴掌大的地方是一个奇妙的世界,那里有城堡,有房子,有河流,有桥梁……有无数“城市居民”往来穿梭,默默无声地忙碌。有一回,她用一根枯枝,在树干上小心翼翼地拨拉。我在窗口问她看到了什么,她回头说:“有一群蚂蚁在打群架,我在劝阻它们。再说蚂蚁在椿树身上打来打去,椿树会很难受的……”
一棵椿树,就这么让女儿学会了发现和关爱。
一棵樟树
不久,我们搬了一次家。在新居楼下的泥地里,有一年突然长出一棵小樟树苗。
女儿很想有一天能到森林里去玩。我就指着这棵樟树苗,说:“看,这里就有一片森林。”
“什么呀?只不过是两瓣小小的叶芽……”
“只要你心里有它,经常去护理它,要不了几年,它一定会长成一片森林的。”
女儿不怎么相信,但她听从了爸爸的建议。每天从这里走过,她都要去看看小樟树苗。泥土干了,她就浇水;长出了杂草,就把杂草拔掉;刮大风了,她为小樟树苗绑上一根竹子;严重冰冻,就在小樟树苗四周铺些稻草……
过了一年又一年,小樟树苗跟女儿一起长大。
到女儿读四年级的时候,小樟树已经有两个女儿那么高了;茂盛繁密的枝桠,朝气蓬勃地朝四面八方伸展,编织出一大片嫩绿色的阴凉。
女儿高兴极了,搬只凳子坐在树阴里,久久不肯离开。
她妈妈问:“你老是坐在那里干什么呀?”
女儿笑嘻嘻地说:“这是我的‘森林’。我在享受我的‘森林’呢……”
是的,在女儿心里,你能说这棵樟树不是一片森林吗?她不仅常和小伙伴们在森林里玩耍,还在夏日里盛情邀请阿婆阿姨们到她的森林里乘凉。鸟儿飞来,她会笑眯眯地说,欢迎你们到我的森林里筑窝安家;春天樟树爆新芽,她又说小妹妹们穿上新装,要去参加时装模特比赛……她甚至可以是草虫,可以是蝴蝶,也可以扮演另一棵树,跟这棵樟树打招呼问好、促膝谈心。她时常抱一抱这棵樟树,然后大叫:“啊,我听到树的汁水流动的声音了,它们在唱歌呢……”
一棵樟树,就这么让女儿学会了诗意地享受森林。
一棵枇杷树
第二次搬家,我们又在新居楼下的泥地里埋下了许多枇杷核。来年春天,许多枇杷树苗从泥地里钻出了脑袋。
……
(选自2015年12月3日《文汇报》,本刊有改动)
鉴赏空间
这是一篇感情真挚的散文,文章以“三棵树”为线索,诉说了女儿和树们的感情。既写了树的某些生长特点,又写出了女儿的心灵成长历程,还表达了作者自己的情感体悟。
作者采用小标题的形式构思全篇,精巧新颖,清晰别致。写椿树,侧重写椿树上的小鸟、地上的小动物与女儿互动的情景,以及冬季来临,椿树落叶,女儿用爆米花引来小鸟的感人情节。写樟树,侧重写樟树与女儿一同成长,女儿经常与樟树交流谈心、亲昵拥抱。写枇杷树的内容,初初则隐藏了,想让小读者们猜猜看,作者会写些什么呢?
全文不仅写了三棵树的成长片段,而且写出了女儿学会发现、关爱的心灵成长过程。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一棵树也是一片森林,如果我们学会了与自然对话,心胸也会变得更加丰富与宽广。
读有所思
1.为什么我家窗前的椿树在某个秋日变成了一棵“鸟树”?
2.你在阅读本文时获得了哪些心灵启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