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山县马铃薯晚疫病持续重发原因及防控对策
2017-02-26甘发林董远梅陈超段申荣
甘发林董远梅陈超段申荣
(1.湖北省兴山县植保站 443700;2.湖北省兴山县古夫镇农技推广中心 443799)
兴山县马铃薯晚疫病持续重发原因及防控对策
甘发林1董远梅1陈超1段申荣2
(1.湖北省兴山县植保站 443700;2.湖北省兴山县古夫镇农技推广中心 443799)
从兴山县马铃薯产业现状入手,介绍了近三年全县马铃薯晚疫病发病情况,分析了马铃薯晚疫病持续偏重发生的原因,提出了马铃薯晚疫病防控对策,为更好地推动兴山县马铃薯产业发展,保障马铃薯品质和产量提供了参考。
马铃薯;晚疫病;原因;防控对策
兴山县位于湖北省西部,长江西陵峡以北,地处秦巴大山区。随着国家马铃薯主粮化战略的实施,兴山县马铃薯产业迎来了发展的良好机遇。伴随着马铃薯良种补贴、晚疫病防控补贴以及营销渠道开通等政策的落实,兴山县马铃薯种植规模从2010年的3467hm2发展到2016年的6333hm2,增加了82.7%。组织化程度进一步提高,从农户零星分散种植发展到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连片规模化种植。但随着马铃薯面积的逐渐扩大,近三年晚疫病持续偏重发生,其中最严重的是2014年,位于兴山县昭君镇的孟家岭基地发病率达100%,植株全部倒架、坏死,减产30%以上,严重打击了马铃薯产业发展积极性。为了确保全县马铃薯产业健康发展,笔者对近年来马铃薯晚疫病持续重发的原因进行了调查和分析,并提出防控对策。
1 发病情况
2014年全县马铃薯种植面积达5333hm2,发病面积3467hm2,病田率65%,平均病株率39.7%,病指25.02;2015年全县种植马铃薯6133hm2,发病面积3533hm2,病田率57.6%,平均病株率36.4%,病指21.59;2016年全县种植马铃薯6 333hm2,发病面积4 067hm2,病田率64.2%,平均病株率38.5%,病指24.68。3年来,全县因马铃薯晚疫病产量损失都在15%以上。
2 发病原因分析
经笔者调查分析,马铃薯晚疫病在兴山县持续偏重发生的原因主要有4个方面:
2.1 温度和雨水影响
全县马铃薯种植区域主要集中在海拔600m以上地区,近3年4月~6月雨日分别为52d、51d和54d,湿度在90%左右,温度在22℃左右。温暖多雨、多雾的气候为马铃薯晚疫病的流行创造了有利条件。
2.2 品种抗病性不强
为了扩大规模,更换优质新品种,全县大面积引进马铃薯品种费乌瑞它,而费乌瑞它对晚疫病属于中感。原有本地品种,因种植年限长,农户自留种,种质退化,已成为晚疫病感病品种。、2.3 栽培方式不合理
农户种植马铃薯的田块一般是中下等田,土地比较贫瘠,种植垄高只有10cm,排水不畅,易积水。种植密度株距10cm偏小,后期田间通风差,湿度大。施肥习惯重氮肥,轻磷钾肥。
2.4 农户没有防病的习惯
全县种植马铃薯历史源长,在种植过程中比较粗放,从来不用药,对产量并不重视,在思想上没有防治病害概念。2014年昭君镇孟家岭种植区域70亩马铃薯,曾经县植保合作社要求对马铃薯进行统防统治,因田间管理人不同意,认为田间无病,结果不足一周,田间全部发病,损失率达30%以上。另外,少部分农户开展了防治,但是在药剂选择上、喷药时机上没有把握好,导致病害流行严重。
3 防控对策
3.1 引进优良抗病品种
全县在大力发展马铃薯产业的同时要引进适宜本地、优质高产的抗晚疫病品种,如鄂马铃薯5号、鄂马铃薯10号等。
3.2 加强栽培管理
必须改变过去传统粗放、密植的栽培习惯,要推广高垄、套种、适当稀播、控制氮肥、增施磷钾肥、科学轮作等栽培技术,增强田间的排渍、通风条件,创造适宜环境,一方面有利于马铃薯生长,另一方面不利于晚疫病发生。
S435.32 文献识别码:B
1005-6114(2017)03-051-002
2017-04-25
甘发林(1974-),男,高级农艺师,长期从事测报及防治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