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武汉市黄陂区农业有害生物发生特点与防控对策

2017-02-26张惠琼

湖北植保 2017年3期
关键词:病虫植保危害

张惠琼

(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植物保护站 430300)

武汉市黄陂区农业有害生物发生特点与防控对策

张惠琼

(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植物保护站 430300)

武汉市黄陂区位于湖北省东部,长江中下游平原,武汉市北部,为江汉平原与鄂东北低山丘陵结合部,北部为大别山余脉,属低山丘陵区,中部为平原丘岗,南部为平原湖区,地跨东经114° 09′~114°37′,北纬30°40′~31°22′。全区面积2 261km2,耕地面积5.34万hm2,地势北高南低。属亚热带季风气候,雨量充沛,光照充足,四季分明,年均日照时数1917.4h,无霜期255d,年均降水量1202mm,年均气温15.7℃~16.4℃。近年来随着结构的调整,加之境内生态环境复杂,农业有害生物种类也有了新的变化,表现在有害生物传入频率加大,发生种类多,危害程度重。

1 农业有害生物发生特点

1.1 种类多,危害重

从近20年的植保统计资料显示,全区有害生物种类超过300种,其中水稻上的稻飞虱、稻纵卷叶螟、二化螟、纹枯病、稻瘟病、穗期综合症,棉花上的盲蝽蟓,小麦上的赤霉病、条锈病,油菜上的菌核病,蔬菜上的豆野螟、美洲斑潜蝇、菜青虫、小菜蛾、蚜虫、斜纹夜蛾、甜菜夜蛾等多种病虫近年来大发生频率明显增高,危害加重。如2000年~2006年,水稻二化螟连年大发生,稻飞虱2005、2006年持续大发生,特别是2006年的发生程度超历史,2010年以来稻瘟病发生面积、危害程度逐年加重,稻纵卷叶螟偏重发生的频率明显增加,茶叶、蔬菜等作物有害生物危害程度逐年加重。

1.2 次要有害生物危害水平上升

一些过去的次要有害生物发生危害加重,已成为新的农作物重大病虫。如水稻穗期综合症、棉花盲蝽蟓、蔬菜甜菜夜蛾、斜纹夜蛾、烟粉虱等,在20世纪90年代前后发生较轻,近年已成为主要病虫。水稻稻曲病在近五年来已上升为水稻上的重要病害,病穗率达30%以上,往年未发生或发生较轻的水稻细菌性基腐病2016年发生危害较重。

1.3 外来入侵生物危害严重

外来入侵生物危害已成为当前制约农业生产的重大障碍,如棉花枯黄萎病,稻水蟓甲、蔬菜美洲斑潜蝇,这些有害生物都是从外地传入的,此外,还有一些检疫性危险有害生物如水稻细菌性条斑病、一枝黄花等,随时有可能侵入我区,如不加防范,将给农业生产带来极大威胁。

2 农业有害生物危害特点

2.1 给农业生产带来巨大损失

据区植保站试验,在稻飞虱、稻纵卷叶螟中等偏重或大发生的年份完全不防治病虫害的中稻损失高达70%以上。我区农作物有害生物常年发生300种,危害造成的损失一般年份1万t左右,特殊年份1.5万t,折合人民币过亿元。农业生物灾害是经常性的,连续性的,远远超过水灾和旱灾,已成为公认的常年第一大农业自然灾害。

2.2 严重损害农产品品质和农田生态环境

一方面农作物病虫害直接导致农产品品质受损,如产生病斑、虫眼、腐烂、霉变、畸形等,使农产品外观品质下降,营养、风味、口感发生变异,甚至产生对人体有毒有害物质,如小麦上若发生赤霉病,病粒含有毒素不能食用。另一方面由于有害生物危害加重,客观上增加了化学农药防治需求,导致农药用量增加,加上一些农民农药使用不科学,造成部分农产品农药残留超标,农田生态系统受到严重破坏。

2.3 影响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农村稳定

一些地方因病虫灾害,种植计划无法完成,一些优势产业发展受阻,我区每年都有严重受灾的地区和田块,特别是2006年,稻飞虱暴发,部分农户绝收,使受灾地区农民产生“恐虫”心理;2010年、2011年部分地区中稻穗颈瘟发生严重,造成部分农户严重减产,甚至绝收,受灾地区种植农户怨气较大,甚至上访,严重影响社会稳定。

3 农业有害生物发生原因分析

3.1 气候因素

由于全球气候变暖,暖冬年份增多,冬季气温偏高,使本地越冬的病虫害越冬成活率显著提高,部分病虫发生早、危害重。如一代二化螟常年偏重发生,2017年由于暧冬小麦条锈病比常年见病期早半月以上。同时近年来台风等异常气候增多,有利于迁飞性害虫的发生危害。

1-MCP(1-methylcyclopropane,甲基环丙烯)是一种有效的乙烯受体抑制剂,有无生理毒性、无异味、稳定性好、易于合成、使用浓度低、残留气味较小等优点[7]。1-MCP与果蔬组织中的乙烯受体结合,阻断乙烯与受体的结合,阻止或延缓乙烯的生理作用。在国内,关于1-MCP对青圆椒采后机械伤的生理生化影响十分少见。本实验主要研究1-MCP处理对采后青圆椒机械损伤后贮藏过程中一些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为 1-MCP在青圆椒贮藏运销保鲜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3.2 栽培因素

近年来,由于耕作制度变化,轻型栽培技术的推广以及优质稻的大面积种植,为有害生物的发生提供了有利的营养条件。单双季混栽,免耕和机械化高桩收割,大大提高了病虫越冬越夏有效病源虫源,辗转危害的桥梁田增加,客观上加重了病虫的发生。发展对病虫抵抗力较差的优质稻,客观上也为病虫为害创造了条件。近年来水稻稻瘟病发生逐年加重客观上是由于大力推广优质不抗病的品种或长期单一种植某一优质品种造成的。另外塑料大棚等设施周年生产,许多病虫不仅可在温室内越冬,周年危害,而且成为露地作物的虫源和病源,使其发生期提前,甚至危害代数增加,如烟粉虱冬季在大棚越冬,舂季温度适宜时迁往露地蔬菜上危害。

3.3 抗病虫品种少

目前我区种植的农作物几乎没有抗赤霉病的品种,没有抗油菜菌核病的品种,部分抗稻瘟病的品种也因种植年限长而丧失了抗性,除了棉花上有抗虫棉品种外,其他作物上几乎没有抗虫的品种。

3.4 防控手段单一,统防统治覆盖面窄,公共植保的责任意识不强

目前病虫的防控措施80%以上依赖于化学防治,农业、生物、物理等绿色防控手段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由此造成的环境污染、农药残留、有害生物抗药性等负效应越来越明显。由于部分街、乡政府公共植保意识不强,对统防统治的支持力度不够,造成统防统治工作还没有全面展开,少数防治“空白区”、“空白田”的存在,不仅影响了整体防效,也为部分病虫害的再侵染再危害创造了条件。

3.5 病虫防治技术服务最后一公里不到位

4 农业有害生物的防控对策

4.1 提高认识,树立公共植保理念,强化履行政府职能

各级政府应当把植保工作作为农业和农村公共事业的重要工作,突出其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加大对农业有害生物预警预报和公共防治及统防统治的支持力度,建立类似防汛抗旱、森林防火、动物防疫的农作物有害生物灾害应急防控体制,建立责任追究机制,把农业有害生物的防控由部门行为上升为政府行为,确保对重大农作物有害生物早发现、早治理。

4.2 健全植保体系建设,解决植保技术服务最后一公里的问题

建设新型植保体系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从公共植保和绿色植保的理念出发,根据政府调节、市场监管、公共服务的总体要求,按照科学、统一、精简、高效的原则,借鉴人类卫生防疫和疾病控制体系建设、兽医管理体制改革的成功经验,在区级以上建立健全日常公共植保机构,在街乡设立日常公共植保人员,大力发展以农村科技示范户、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依托的多元化植保服务组织,最终建成以区级以上国家公共植保机构为主导,街乡公共植保人员为纽带,多元化专业服务组织为基础的新型植保体系,彻底解决植保技术服务最后一公里的问题。

4.3 加强预测预报、植物检疫、农药管理等植保工作

预测预报是有害生物防控的基础,植物检疫是防止新的有害生物传播蔓延的有效途径,农药管理是提高有害生物防控效果的有力保障。各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要固定专人从事有害生物的预测预报工作,要不断更新监测设备、提高监测水平、拓宽监测预警范围;要加强植物检疫工作,把好病虫侵入关,要加强农药管理工作,坚决查处假冒伪劣和违禁农药。

4.4 大力推广绿色防控等植保新技术

一是要加强农业防治,合理调整农业种植结构,选用抗(耐)性品种,推行轮作换茬、地膜覆盖等措施杀菌灭虫、减轻病虫危害。大力实施土壤消毒、种子包衣、药剂拌种、清洁田园、集中销毁病残体等措施,从源头切断有害生物的传播途径;二是要加强生物、物理防治技术的推广。利用赤眼蜂防治螟虫,在大棚中推广粘虫板诱杀技术,在蔬菜、果园、菜园推广使用性诱剂诱杀甜菜夜蛾、斜纹夜蛾等,大面积推广太阳能杀虫技术;三是要大力推广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禁止使用剧毒高毒、高残留农药。

S435 文献识别码:A

1005-6114(2017)03-044-003

2017-03-25

张惠琼(1965-),女,农艺师,长期从事植保工作。Tel:15927118222

猜你喜欢

病虫植保危害
降低烧烤带来的危害
壶关县:开展2021年植保无人机操作手培训
果园病虫无公害防治助农提质增效
山西省果树中后期病虫预报
玉米中后期病虫防控技术
药+酒 危害大
无怨无悔四十载 植保战线展芳华——访山西省太原市植保植检站副站长何淑青
无人机技术在农业植保中的应用与实践
选用对口药剂 适期防治病虫
植保机何时走下“神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