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牦牛产业调研报告

2017-02-26李红波张金山闫向民管永平

中国牛业科学 2017年5期
关键词:巴州发情牦牛

李红波,张金山,闫向民,汪 忠,管永平,张 杨*

(1.新疆畜牧科学院畜牧研究所,新疆 乌鲁木齐 830011;2.新疆巴州畜牧工作站,新疆 库尔勒 841000)

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简称巴州)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下辖州,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东南部。东邻甘肃省、青海省;南倚昆仑山与西藏自治区相接;西连和田、阿克苏地区;北以天山为界与伊犁、塔城、昌吉、乌鲁木齐、吐鲁番、哈密等地、州、市相连。巴州地貌分属天山山脉、塔里木盆地东部和昆仑山、阿尔金山等三个地貌区,基本格局似一个大“U”字型。境内有高山、盆地、河流、湖泊、戈 壁、沙漠和平原绿洲。在全州面积中,山地面积23.61万km2,占48.9%;平原面积24.66万km2,占51.1%;其中沙漠面积14.30万平方公里。巴州属典型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昼夜温差大,春季升温快而不稳,秋季短暂而降温迅速,多晴少雨,光照充足,空气干燥,风沙较多。巴州自然资源多样,动植物资源丰富。有野生动物73种,占新疆野生动物种数的56%;巴州分布的名贵野生动物有野骆驼、野牦牛、大天鹅、普氏原羚、塔里木兔、马鹿、罗布泊盘羊、白尾地鸦、新疆大头鱼等:有野生植物2 200多种。

1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牦牛产业发展基本情况

1.1 品种来源及数量

巴州牦牛是由上世纪20年代初,从西藏引入的牦牛,经蒙古族游牧民近一个世纪的在特定环境下自群繁育扩繁形成的具有共同来源、体形外貌较一致、产肉性能良好、适应性强的牦牛类群。巴州草原辽阔,水草丰茂,牦牛存栏数为10.1万头,其中生产母牦牛6.36万头。和静县巴音布鲁克草原存栏牦牛头数9.52万头,南部昆仑山山区和阿尔金山山区的牦牛存栏量为0.58万头。

表1 巴州牦牛产业发展情况

1.2 牦牛发展及改良

巴州哈尔诺尔牧场新疆唯一的牦牛原种场,分别于1981年、1983年从青海大通牦牛场引进210头种公牛,和静县巴音布鲁克区牦牛饲养单位分别于2002年、2003年从四川、青海等地引进九龙牦牛、大通牦牛1万多头,采用混群自然交配的方式对当地牦牛进行品种改良,提高当地牦牛种群品质、生产性能。

通过《巴州半野血牦牛良种繁育基地》项目在2002年从青海引进了289头半野血牦牛,2003年引进616头半野血牦牛,采用混群自然交配和人工授精方式对当地牦牛进行改良。现基地牦牛以发展至1 016头。

通过《巴州白牦牛培育》、《巴州白牦牛选育提高》、《巴州白牦牛扩繁与示范》等项目以和静县哈尔努尔牧场为试验场,通过引进83头天祝白牦牛与当地白牦牛进行杂交改良,经改良后白牦牛各项生产性能超越了天祝白牦牛的生产性能,其产毛绒量得到大幅提高。

通过《巴州牦牛标准化示范区》项目出版了《新疆牦牛标准体系》包括38个标准,其中8个新标准、修订了1个标准,以促进牦牛产业化发展和标准化生产。2008年经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批准在和静县哈尔努尔牧场成立了自治区级新疆牦牛种牛场,并颁发了种畜生产许可证。为新疆牦牛提纯复壮奠定基础。

通过《导入野牦牛血提高牦牛品质技术研究与应用》项目将50头适配母牦牛送至阿尔金山野牦牛出没区,与野牦牛交配,繁殖半野血牦牛。2009年7月开始训化5头含阿尔金山半野血牦牛犊,至2015年以繁育训化含半野血牦牛142头、4头种公牛开展人工采精工作、2016年12月小群配种群已达6群,共繁殖982头含野血牦牛。2014年制作伴野血牦牛冻精1 000支,2015年8月制作冻精3 000支。

1.3 牦牛分布及环境

巴州牦牛分布在和静、和硕、博湖、且末、若羌等县,其中和静县的巴音布鲁克草原为巴州牦牛的中心产区。巴音布鲁克草原是全国著名高山,亚高山草原,自古以来就是优良牧场。全州草原面积1.65亿亩,居新疆各地(州)草原面积之首。可利用草原面积1.23亿亩,占新疆可利用草原面积六分之一,其中拥有适应于牦牛养殖高寒草甸和高寒草场4 500余万亩。海拔为2 500~3 800 m,平均海拔为2 500 m,年平均气温为-4.5℃,一月平均气温为-26℃,极端最低气温-48℃,年极端最高气温28℃,无绝对无霜期,冷季长达8个月,年品均降水量278.9 mm,年平均风速2.2~3米/秒,平均产鲜草量为131~226.9 kg/667 m2,牧草品质优良,属纯天然草场。

1.4 生产性能

巴州成年公牦牛体重367 kg,成年母牦牛体重264 kg,初生公牛犊重15.44 kg,初生母牛犊重14.16 kg。成年公牦牛体高107 cm,成年母牦牛体高102 cm。母牦牛年均产乳量260 kg,乳脂率5%。成年公牦牛屠宰率略低于48.61%,净肉率31.97%。2周岁白公牦牛年产绒量2 908.67 g,2周岁白母牦牛年产绒量2 833.33 g。

1.5 繁殖性能

公牦牛一般3周岁进行初配,4~6岁为配种能力最强年龄,8岁后配种能力开始下降。母牦牛3周岁初配,每年6~9月份为发情季节,发情周期平均18天,发情带续期为32 h,8岁以上的母牦牛发情待续期偏长,犊牛成活率为98%,繁殖成活率64%。

空怀母牦牛发情时间早,当年产犊母牦牛发情时间晚或不发情,膘情好的母牛在产完牛犊后3~4个月发情。发情率平均为58%。其中当年产犊,挤奶母牦牛发情率为37%,大约有三分之二不发情。

2 新疆巴州牦牛产业发展技术需求

2.1 品种改良方面

巴州牦牛终年放牧在高寒草原,繁殖、改良采用自然交配方式进行,牧民以自己的喜好和传统进行种牛的选留、培育、使用,种公牛一用多年不换,导致牦牛品质逐年下降。

牦牛人工授精技术等现代改良技术的推广应用存在着一系列问题。一是资金缺乏、基础设施薄弱;二是交通不便;三是繁殖季节母牦牛体况差,发情数量少;四是无棚圈,无补饲,草场划归牧户所有,很难在同一地点进行人工授精等。

种畜供应不足,影响牦牛整体品质的提高目前,新疆仅有1家牦牛种牛场,位于和静县的新疆牦牛种牛场,年仅提供牦牛种牛500余头,远远不能满足新疆牦牛市场对于优良种牦牛的需求。由于缺少优良种用牦牛供应,牦牛养殖户只能在自己的牦牛群中选择培育种用牦牛,势必造成牦牛群体的近亲繁殖退化和牦牛整体品质下降。

2.2 饲养管理方面

牦牛的养殖仍维持着终年放牧的饲养管理方式,饲养管理极其粗放,基本没有补饲,属于靠天养畜,对环境的依赖性很强,在暖季,降水集中,光照充足,牧草茂盛,牦牛体况膘情好;而到了冷季,酷寒干旱,牧草枯黄,营养不良,牦牛体况膘情差。由于饲养管理粗放,牧草生长季节的不平衡和家畜营养需求的供需矛盾,牦牛生长形成了“夏强、秋肥、冬瘦、春死亡”的恶性循环,牦牛的生产潜力未能充分发挥,牦牛生产水平低,养殖效益低下。

2.3 牦牛低海拔育肥技术

目前,巴州牦牛集中出栏时间在每年10月以后,而且是没有经过育肥的牦牛,出售的牦牛未经育肥屠宰,2015年开展了农区育肥试验,试验效果较好,但未大面积开展,牦牛养殖户很少进行牦牛育肥。

2.4 产品开发不足,经济效益差

牦牛产品除鲜肉供应市场外,没有开发深加工系列产品,严重影响了牦牛养殖业经济效益。虽然公司位于牦牛养殖的主产区,但是,公司与养殖基地的牧民没有形成利益共同体,加工与养殖环节脱钩,由于来料供应不足,公司加工能力不足,经常处于半生产状态,公司生产的产品因生产规模小、产品品种少、市场占有率低等原因,没有得到国内、国际市场的广泛认可,公司经济效益也不高,而作为产业化进程中起带动作用的龙头企业,也远远没有发挥出企业应有的作用。在其它地区,由于当地没有牦牛加工生产企业,牦牛基本上以活畜或胴体上市。

3 新疆巴州牦牛产业商业化运作模式和发展潜力。

在巴州牦牛主产区和静县有两家典型产业化养殖、屠宰、加工、销售等农畜产品深加工企业,但是,牦牛生产加工季节性很强,不能均衡生产。养殖:入冬10月到第二年4月28日在养殖区进行人工舍饲育肥,4月28日到9月底在山区草原放牧。屠宰:均有现代化屠宰加工生产车间,吊宰、排酸、部位肉分割,到秋季屠宰高峰期一部分自己养殖牦牛一部份收购农户和牧民牦牛。加工:牦牛肉干、牦牛冻肉、牦牛冷鲜肉、牦牛热鲜肉、原切牦牛排、调理牦牛排等。销售:线下远销北、上、广、深、等城市,线上通过电商O2O等销售产品。

公司经营模式是“公司+农户”,提前给农户订单,高于市场价格收购活牦牛进行屠宰加工。由饲料加工、饲喂养殖、屠宰加工、产品销售联合运营。生产牦牛肉制品销售超市、市场、火锅店、西餐厅店等。

发展潜力:牦牛出栏量少,导致4月到9月份屠宰场开工不足,不能持续屠宰。牦牛产品附加值较高。南方市场重视冬季食用牦牛肉达到增强体质功效。牦牛育肥技术低,技术力量提高后可以大大增加牦牛胴体重和净肉率。

4 发展巴州牦牛产业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分析

4.1 存在的问题

牦牛产业现状仍处于“粗放经营”阶段。一是牦牛畜种原始个体生产能力低下。多年来,粗放的掠夺式经营管理和不注重公畜选择与交换,致使牦牛表现出体格变小、体重下降、繁殖率低、抗病力弱、死亡率高。

饲养管理落后,巴州牦牛产区仍沿袭多年来形成的传统的靠天养畜习惯。牦牛终年放牧,无补饲,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低。畜群结构不合理或种畜年龄过小、过大,种畜利用率不高,造成生产母畜空胎的较多,繁殖率较低;冬春冷季,责任心不强或经济能力差的养殖户不能及时给牦牛补饲、牧放不当,造成牦牛体弱多病、难以度春,死亡率较高。

牦牛科研力量薄弱、牦牛产品商品率低。由于经济发展所限,巴州牦牛产品深加工基本处于空白,牧民的畜产品大部分自产自销,很少向疆外市场出售的牦牛产品,商品率非常低。

牦牛产区基础设施滞后抗御自然灾害能力差。现有的抗灾设施远不能满足抗灾保畜需要,草畜矛盾仍十分突出。

科研成果未能充分推广。理论上对野牦牛改良家牦牛、牦牛复壮、牦牛遗传资源等方面进行了研究,但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的仍较少。

4.2 牦牛产业的对策分析

一是重视和解决草畜矛盾问题。建立轮牧、休牧、禁牧制度,建立科学完善的草地畜牧业机构,加大对草地资源的管理力度。二是加大科研力度,增加科研投入,提高科技含量。三是积极探索牦牛产业发展模式。培育优质牦牛肉生产基地、皮毛生产基地。积极探索牦牛产业为龙头的牦牛生产加工基地。四是加强牧区基层组织建设示范点与新牧区建设示范点的协调配合。创新牦牛产业化的方式方法。

[1] 汪忠,早日克,阿地力·阿布拉.对巴州牦牛产业发展的几点看法[J].中国畜禽种业,2014,(8):40-41.

[2] 梁红云,努尔尼沙,陶刚.新疆巴州牦牛本品种选育提高与发展对策[J].草食家畜,2008,140(8):24-25.

[3] 卓娅,汪忠、蒋超祥等.新疆巴州牦牛改良现状与对策[J].中国草食动物,2010,30(4):50-52.

[4] 谈锐,丛英利.新疆牦牛资源开发利用设想[J].中国牛业科学,2011,37(4):52-55.

猜你喜欢

巴州发情牦牛
赛牦牛(布面油画)
牦牛场的雪组诗
美仁大草原的牦牛(外一章)
奶牛产后首次发情行为变化规律及影响因素分析
巴州红枣产业发展中科技工作的问题与对策
跟着牦牛去巡山
新疆巴州地区建立胸痛中心对诊治急性心肌梗死的影响分析
影响氯前列稀醇效果的因素分析
母猪不发情怎么办
奶山羊同期发情技术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