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遇挫”就是研讨价值
2017-02-25谈海利
谈海利
【关键词】语文;教学失当;应对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6)52-0065-01
评课是教学研究的常规方式,在评课环节中,评课教师往往会对执教教师课中的遇冷、受挫一带而过。但对执教者和听课教师而言,教学中暴露出的遇冷、受挫,恰恰是最有价值、最值得探讨的问题之一。
在一次教研活动中,某教师执教苏教版一下《识字1》一课,在认读词串后,教师指导学生运用所学词语说话。该教师安排了两个教学环节,一是根据提示语说话:春天来了, 。说话时可以用上1~2个刚学的词。二是填空题:春天来了, 轻轻地吹, 细细地下。 发芽了,变绿了。 、和 都开了, 在花丛中采蜜, 也从南方飞回来了。春天真美呀!
第一環节,学生并没按教师预想的那样用1~2个词,而是用了好多词串中的词,且有的学生展开了想象:梨花、杏花、桃花开放了,空气中弥漫着花香;有的学生还做了总结:……春天真美呀!
而到了第二环节,学生已提不起兴趣,鲜有人举手回答,被教师点名的学生,回答得磕磕绊绊。
针对这一现象,大家共同反思。在大家发言的基础上,笔者做了梳理总结。
1.原因所在。
第一,词串教学不到位,对词串总体面貌、分类特点把握不够,类似词语无延伸、开放性不足,不能为后面的学生说话打好基础。第二,填空练习过于封闭,束缚了学生的思维。第三,说话训练梯度不合理,没有达到循环上升,让学生跳一跳够到“苹果”的目的。
2.调整建议。
词串教学中,在认读的基础上,教师应引导学生找一找每组词的共同之处,如布谷鸟、燕子、蜜蜂都是动物,它们都很忙碌;梨花、杏花、桃花都是植物,都很美,散发芬芳等。
春天来了,还有哪些动物、植物与春天关系密切?如动物:蝴蝶、小青蛙……;植物:迎春花、梅花……“春天给你怎样的印象?读出这种印象。”从总体上把握词串。 给提示语:春天来了, 。先选取写植物的词说一说;再选择写动物的词说一说;最后任意选取词语说一说。
又如,一位教师教学苏教版一下《雨点》时,在识字、初读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说话。教师问:如果你是小雨点,你想落在哪里?为什么?学生回答时基本重复诗歌内容,与教师预想“学生会发散叙述”,从而达到训练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目的相差甚远。教师无奈,反复启发,但效果仍不理想,教学高耗低效。
课后围绕这一环节,笔者组织听课教师和授课教师进行讨论。问题主要是诗歌内容理解重点把握不准,对小诗结构层次教学缺失。那么,如何调整教学流程呢?分析教材,雨点在不同环境里的活动:睡觉、散步、奔跑、跳跃不难理解;而雨点活动的不同环境:池塘、小溪、江河、海洋则需分析异同。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图文对照,联系实际,对上述词语反映的事物特点进行认知,并说说它们的关系——池塘汇成小溪,小溪汇成江河,江河汇成海洋。在此基础上,读出小诗各层次不同的意境。然后再组织学生发散思维,说说:我想落进 ,去(想) 。这样学生说话便会言之有物、言之有序。
课堂教学中遭遇“尴尬”时,我们不能轻易放过,要分析问题所在,对症下药,改进教学流程,优化教学活动,从而提高教学效率,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作者单位:江苏省句容市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