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麻纺转型深水期之困

2017-02-25墨影

纺织机械 2017年2期
关键词:脱胶苎麻技术装备

本刊记者 墨影

麻纺转型深水期之困

本刊记者 墨影

麻纺设备技术仍有升级空间。

目前棉纺万锭用工已减少到十几人左右,而苎麻万锭用工则需要400人左右,亚麻需要250~280人左右。这组数字足以让我们更为直观地感受到麻纺行业发展掣肘所在。

麻纺装备亟待更新

确实,麻纺织行业在整个大的纺织体系中属于小行业,因此在技术装备水平和科技开发力度等方面相对于其他行业显得相对薄弱,特别是在技术装备水平方面尤为突出。

在《中国麻纺织行业“十三五”发展指导意见》中指出,麻纺行业要在“十三五”期间,在技术装备以及科技研发方面加大投入,寻求多种方式和渠道,联合大专院校、科研机构以及装备企业,争取在“十三五”期间有重大突破。到2020年亚麻行业万锭用工降低到220人以下,苎麻行业万锭用工达到350人以下。

麻类纤维的生产加工特点决定了麻纺织企业用工多、流程长,工艺技术和装备更新慢,更加阻碍了麻纺织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缩短工艺流程,减少用工。提高效率成为麻纺织行业设备更新的首要目标。

“十二五”期间,我国麻纺织企业更加重视“练内功”,在调整产业结构,引进先进技术设备、淘汰落后产能方面加大了投入,效果显著。2014年实际完成投资额达到110.68亿元,比“十二五”初期的48.62亿元提高了127.64%。

确实,“十二五”期间麻纺设备也取得了不小的进步。

亚麻新型栉梳机在减少劳动强度,减少用工方面成效显著,新型细纱机的研制成功对亚麻纺纱质量的提高起到了推动作用。苎麻生物脱胶技术、废水互利技术推广应用、脱胶废水排放量大幅度减少,废水处理达标排放。新一代黄麻成套设备研发成功,对黄麻行业技术升级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大麻行业在脱胶、水处理以及产品开发等方面的研究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同时自动络筒机、无梭织机的大量推广使用对纱线、织物加工的生产效率、质量有了很大的提高,先进的染整后整理设备的引进,逐步满足了成品面料的市场需求。

然而,我们需要认识到的是,整体技术装备水平依然落后是制约麻纺织行业进一步发展的关键,尤其是苎麻剥制机械、苎麻脱胶机械前纺设备和黄麻生产设备更是急需改造和更新换代,亚麻纺织设备在现有基础上也需要进一步的提升,以满足市场发展的需要。

无奈的平衡点

“2016年,大家感觉麻纺行业又要重新洗牌。”中国麻纺织行业协会会长董春兴表示,

麻纺织行业已进入转型升级的深水期,而且越发激烈。其中,2016年亚麻行业表现最为差强人意。原材料90%以上依靠进口,以及受国内种植面积的大量萎缩、种子质量差等多重因素影响,导致国际进口亚麻原料居高不下,严重挤压了企业的利润空间,造成了巨大的成本压力。再加上技术、装备水平的落后,导致企业用工人数多、劳动力成本不断上涨,特别是内需市场起色不大,亚麻企业的日子很不好过。虽然苎麻相对亚麻要好一点,但随着种植面积大幅度下滑,以及麻农不愿意种麻的消极影响,2016 年的苎麻市场也一度遭遇了原料“危机”。

麻纺产品的创新对设备提出了更多新要求。

麻纺制品正日趋多元化。

种种因素叠加之下,行业企业经济效益受到很大影响,个别企业在减产,甚至面临关停并转的状况。正是因为此,企业在设备方面的固定投资显得尤为谨慎。

董春兴表示,目前麻纺企业对设备的需求主要表现在降低劳动强度、减少工艺流程、提高产品质量和自动化水平等方面。短期来看存在一个平衡点,到底是用人更划算还是装备更划算?但是从长远来看,随着制造水平的提高、企业招工难以及各项综合成本的上升,势必会促使企业使用自动化程度高的装备,来解决行业面临的人工问题和提升产品质量问题。

目前,确实有不少麻纺生产企业表示,他们在国内市场上买不到可以与麻纺企业完全匹配的生产设备。记者也曾就此询问过一些纺机企业,其中大多数企业表示,麻纺设备属于小众设备,虽然市场有需求,但需求量并不大,即使研发成功、投产上市,利润也很难保证。

董春兴建议,如今,棉纺设备自动化程度高、用工少、技术成熟,麻纺行业可以借鉴其中成熟技术,取长补短,将适用技术嫁接到麻纺装备上,寻求新的突破。

猜你喜欢

脱胶苎麻技术装备
脱胶微生物菌群与Dickeya dadantii DCE-01菌株的苎麻脱胶性能比较分析
基于响应面分析法优化冷榨花生油酸法脱胶工艺
国家工业资源综合利用先进适用技术装备目录
体外产气法和尼龙袋法评定苎麻的饲用价值
-欢迎订阅《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苎麻叶面积测定方法比较研究
稳定剂在苎麻氧化脱胶中的工艺优化
悬铃叶苎麻基因组DNA的六种提取方法比较
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推广应用指导目录(2015年版)
合成洗涤剂工业技术装备的回顾与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