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临武县土地流转的“邹家模式”

2017-02-25湖南省农业委员会农村经营管理处刘胜轩

湖南农业 2017年4期
关键词:邹家临武县全村

湖南省农业委员会农村经营管理处(4 1 0 0 0 5) 刘胜轩

临武县土地流转的“邹家模式”

湖南省农业委员会农村经营管理处(4 1 0 0 0 5) 刘胜轩

和村里其他农户一样,54岁的农民邹发强也从土地的主人变成了“股东”。平日,他还兼职在村里的土地合作社打工。“把地交给合作社,自己村里的活都干不完,再不用到外面去找事做了。”围着小块田地转了几十年,邹发强没想到生活会变得如此惬意。

寻路

临武县南强镇邹家村有148户668口人,主要靠种植水稻、烤烟等传统农业“守土而居”。村民起早贪黑勉强换来一日三餐,人均年纯收入不过2000元。村里的年轻人大都外出务工,土地闲置严重。土地荒着不种太可惜,2010年,在外面办企业的邹小军回到村里,承包了26公顷荒山。辛苦种了一年地却没有带来多大收益,邹小军得出一个结论:村民原本赖以生存的土地成了“鸡肋”,靠传统的种植业,根本不可能发家致富。2011年,邹小军被推选为村党支部书记,不希望父老乡亲再继续这么辛苦,他有了一个“盘活土地”的大胆想法。

探索

说干就干。邹小军决定在全村推行全体村民入股土地流转方式,搞股份合作经济。这是一条从来没有走过的路,邹家村村民在邹小军的带动下摸索着“过河”。村里先后召开20多次大大小小的会议,向村民们不断讲述土地流转的好处,并带着村民代表外出考察学习。

2012年10月14日,村里召开群众决策会,全村148户村民全部派出代表参加。经过民主讨论、答疑解惑,最后,村民们一致同意,以土地入股形式流转土地,交由村集体经营管理。邹家村成功地将全村300公顷山地和22公顷耕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到村集体。村里成立了邹家油茶林种植专业合作社和临武舜意土地专业合作社,注册资金257万元,社员668人。

合作社以“三统一”模式负责统一管理经营流转土地。①统一土地流转。土地流转对象包括户籍在村的农民和非农户口,并在每一年按照出生、死亡、外嫁等情况及时调整每户股东的土地流转面积,确保人人公平、个个有地。②统一生产经营。山地和耕地流转到合作社后,由合作社统一开发经营管理。合作社聘请本村30余个劳动力在合作社务工,以计量方式发放报酬。③统一利润分配。合作社以全村人口为基数,按各户人口数量划分到户,并发放《股权证》,实行同股同利、风险共担。

“村民当了‘股东’,还可放心挣钱。”邹小军解释说,村民的收益不仅有田地盈利后的分红,另外还可以在合作社打工。原来的田地多了好几份收益,土地承包权仍归村民所有。

希望

入股合作社后,30岁的村民邹耀云结束外地打工生活,回到村里,他从合作社承包了2.3公顷土地,种上了辣椒、生姜等农作物。邹耀云现在还是合作社专职的“管理人员”,一个月固定工资有1500元。自己承包地里的年收入保守估计也不下10万元。“别说出去打工,我还要请人来给我打工呢。”像邹耀云这样返乡回村的“打工仔”,邹家村有20多个。农忙时节,不仅是邹家村人,附近乡村来邹家村打工的也不少。

合作社将油茶山岭分成若干小块,采取抽签的方式,确定培植的范围地段,培植养护责任到人,以计量方式发放报酬。现在,邹家村合作社已种植油茶林166公顷,红汁乳菌16公顷,大阳猕猴桃、烤烟各20公顷,全部丰产后将可实现年收入1200万元。村民们说:“从合作社看到了致富的希望。”

按合作社章程规定,合作社的收益:5%提取公积金用于扩大再生产;剩余盈余按25%提取集体股份公益金,用于本村公益事业,75%按股分红。2014年,全村仅烤烟一项分红就达20多万元,经全体村民同意后,折合成油茶林的股份投入扩大再生产。

放活土地经营权,村民收入节节高,邹家村集体经济收入告别了空白,2015年超过了2万元,2016年达到8万元。“等油茶林丰产后,预计村民每户每年可增收3万元以上,村集体收入将突破100万元。”邹小军对此信心满满。邹家村的土地流转实现了土地由分到合、产业由散到聚、百姓收入由低到高、村集体经济由无到有的转变。

猜你喜欢

邹家临武县全村
B站UP 主停更,游戏成“全村”希望
灌排控制措施结合沟塘湿地改善水稻灌区排水水质的模拟分析
郴州临武县举行青少年机器人竞赛
临武两名教师投笔从戎
邹家山铀矿床伴生钼的地球化学特征
全村唯一收件人
临武三所小学获赠图书1500册
临武三所小学 获赠图书1500册
文化复兴背景下昭通邹家拳的学校推广路径研究
相山邹家—布水断裂带特征及对红卫铀矿床矿体分布的制约